視覺化地球上人造質量的積累
世界沒有變得更大,但人口繼續增長,消耗越來越多的資源並改變我們所依賴的環境。
2020 年,人造質量或人為質量的數量首次超過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乾重(水和流體除外),包括人類、動物、植物、真菌,甚至微生物。
在這張基於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研究的資訊圖中,我們分解了所有人造材料的組成及其生產速度。
人造星球
人為物質被定義為嵌入在人類製造的、未被拆除或停止使用的無生命固體物體中的物質 - 單獨定義為人為物質廢物(Anthropogenic Mass Waste)。
在過去一個世紀左右的時間裡,人造質量迅速增加,大約每 20 年翻一番。這些材料的總質量已從 1900 年佔世界生物量的 3% 上升到今天的水平。
雖然我們經常忽視原材料的存在,但它們使現代經濟成為可能。要建造道路、房屋、建築物、列印紙、咖啡杯、計算機和所有其他人造物品,它需要數十億噸化石燃料、金屬和礦物、木材和農產品。
人造質量(Human-Made Mass)
每年,我們從地球上提取近 900 億噸原材料。例如,一部智慧手機可以攜帶大約 80% 的元素週期表上的穩定元素。
根據過去五年的平均值,人為物質的積累速度現已達到每年 30 吉噸(Gt)- 相當於 300 億公噸。這對應於地球上每個人每週產生的人為質量超過他或她的體重。
列表的頂部是具體的。混凝土用於建築和基礎設施,是僅次於水的世界上使用量第二大的物質。
磚塊和礫石和沙子等骨料也代表了人造質量的很大一部分。
儘管與我們列表中的其他材料相比較小,但我們製造的塑膠質量大於所有陸地和海洋動物的總質量。
隨著人造物質的增長速度繼續加快,到 2040 年,它可能是全球生物量總量的三倍。
我們能解決嗎?
雖然人類的質量僅佔所有生物量的 0.01% 左右,但我們的影響與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形式不同。我們是少數能夠將環境改變到影響所有生命的物種之一。
按照目前的速度,化石燃料和礦物等一些材料的儲量可能會在 100 年內耗盡。因此,探礦者正在擴大他們的搜尋範圍,因為他們尋找新的原材料來源,探索北極、深海甚至小行星等地方。
隨著世界人口的不斷增加,自然環境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消費增加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但在淨零政策和碳信用的時代,考慮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