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有房賣不掉怎麼辦?或者說什麼樣的房子好出手。
我不認為未來三年內,需要用“週期”和“行情”,來判斷是否買不買房。
前提條件是:三年,其實是能買的房子很少,剛需大無畏,剛需儘管買,當大家都說不能買的時候你才有機會,擇機大過擇時,2022年是開閘放水的大年。
在分化加劇,分割嚴重的背景下,你需要有提前佈局的思維,市場已開始消化政策,有反向操作視窗期,核心資產不在乎“週期”和“行情”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週期”和“行情”。
進一步理解就是:300萬以下沒有“週期”和“行情”,400-800萬反向操作正當時,1000萬以上需求提前佈局核心資產。
不要後知後覺,等行情漲了才知道要買,未來1000-2000萬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真正激烈競爭的時候,你已經沒有機會了。
要想打擊炒房客,只需一招就可以搞定。
斷其財路,封死二手房貸款,買二手房只能買方全款買房。
封死二手房貸款的好處,其實是很多的。
第一,買房的人絕大部分會買一手房,這樣可以幫房地產公司去庫存,畢竟開發商賣的是一手房,人多買一手房,地方ZF土地財政才可以良性迴圈。
第二,斷了炒房客的財路,房子沒有炒作空間,沒有金融屬性,徹底迴歸居住屬性。
第三,房子正常回歸居住屬性後,買一手房的人多了,後面開徵房產稅也有基數。
房地產崩潰了,地產經濟學家這個職業還會存在嗎?居然會有這樣的頭銜。
也不知道一個破地產行業到底成就了多少這種人,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難怪一直以來託底的人這麼多,是不是沾上地產兩個字的都是託底的人?
包括購房者,誰又願意看到購買的房產掉價呢,於是乎,房價上行則罷,皆大歡喜,一旦下行,各種鬧劇層出不窮,世象萬千,引人發笑。
我們分兩種情況來談:第一是稀缺,這個稀缺又分兩種,在當地資源稀缺,二購買人群稀缺,購買人群稀缺那不是短板嗎?
反其道而想,真正這部分人對價格不敏感,好出手。
他們對於稀缺物也就是豪奢物花錢不在乎,除了價格,其實能帶給他很多附加價值,價格就不是唯一決定因素,當然我們要降維競爭,不可能升緯競爭,千萬豪宅的門檻就把大多數人攔住了。
我們來談談最常見的幾百萬的房子,市場雖大,但沒了稀缺性,真有需求的直接買新盤,為何要接手二手的。
房子沒了稀缺性,僅僅是剛需自住還是可以的。尤其是現在不漲反跌,更是觀望了,限購把需求限沒了。
這就形成了三級分化,最上層的和最底層的沒什麼壓力,中間的大部分被擠死了。
所以什麼樣的房子好出手,最貴的和最便宜的,中間的大部分房子自住就可以了。
或者租賃,短期出手很難,房子連續降價十幾次,還是無人問津就不奇怪了。但是高階房產降價是可以出手的,購買力的敏感度差別還是很大的。
大家怎麼看?
宣告:以上內容只作為資訊傳播的用途,如有侵犯到您的權利或資訊有誤,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