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長達14年,是中華民族史上最沉痛的災難。日本把戰火點燃的同時,自身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最終走向失敗。那麼,日本侵略中國時,一共大概來了多少日軍,又死了多少人呢?
有一個說法是日軍一共出動了105個師團,他們包括97個步兵師團,5個飛行師團以及3個戰車師團。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部署在中國的兵力仍有58個師團,大約分散在中國的東北、華北、華中和華南等地區,佔日軍總編制的32%。
日本海軍艦隊也有3萬兵力,所以日本的總兵力大概有109萬左右。其實這是一項不完全的統計,因為當時還存在獨立守備隊、獨立混成旅團以及各軍的直屬部隊等。
想要完全統計出到中國參戰的日本兵是十分困難的。一是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兵力部署會根據戰況不斷變動,戰爭當時不太可能統計得出來;二是年代久遠,許多資料都已經無法找尋齊全。只能根據現有資料推算,前前後後大約有350多萬日本兵投入中國戰場。
那麼,日本又在中國戰場損失了多少兵力呢?這一資料也難以考證,因為統計雙方給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日本方面公佈的資料顯示,二戰期間日軍損失213萬人,在中國戰場死亡的約54萬人,太平洋戰場犧牲120萬人。這一資料的可信度在國際上存疑,因為美國關於太平洋戰場日軍傷亡的統計是150萬人左右。
然而,近年來日本國內的資料統計,又提供了一種新的說法。比如,日本權威歷史學家伊藤正德(《帝國陸軍史》的作者)在他的書中,記錄戰死在中國的日軍,共計78萬9370人。其中不包括蘇聯紅軍、抗日聯軍在東北和中國遠征軍在印緬的戰果。這是戰死和戰病死的合計人員數字,這符合陣亡人員統計的原則,美日統計太平洋戰爭中日軍在南洋的傷亡人數,也是這兩個數字的總和。
這部書中提供的資料,推翻了日本軍部所公佈數字的權威性。比如,豫湘桂戰役中的長衡會戰(日軍稱為湘桂作戰),日本軍部提供的資料是日軍共計陣亡12209人,而讀賣新聞的紀錄,則日軍此戰的總陣亡人數,超過十萬。
雖然,這還不是最後的數字,但已經比早期美國學者所提供的多了一半……而一半,就是二十多萬日本兵埋骨在了中國的土地。至少,這是日本方面的數字,而且,看目前的趨勢,隨著日方史料的漸漸披露,這個數字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為了鞏固軍事上的佔領,日本還向中國進行大量的移民。至1945年,日本在東北移民人數已高達150萬人。大量移民的後果之一是,無數中國東北地區的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家園,而日本歷史卻將此強盜行徑美化為“滿洲開拓團”。
中國有句老話,叫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1945年8月,蘇聯紅軍挺進東北,與東北抗日聯軍合力展開強勢反攻。日軍節節潰敗,那些不拿武器的侵略者——“開拓團”移民——亦狼突豕奔,四散逃命。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戰敗後,包括日軍、日僑在內的,中國需要遣返的日本人,達到了三百多萬,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數字啊。
中國在艱苦的14年抗戰中,則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其中20世紀頭十年建造的鐵路、公路和工廠被破壞殆盡;廣州珠三角地區30%的基礎設施被毀,上海52%的基礎建設被破壞,當時的首都南京80%的城市建設幾乎都化為灰燼。
據不完全統計,為抗戰傷亡的中國軍民甚至達到了3500萬,超過8000萬難民被迫逃亡,同時處於萌芽階段的現代化也遭到扼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