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鎮國寺的鎮寺之寶——萬佛殿。萬佛殿始建於五代北漢天會七年(公元963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之一,被人們堪稱為“千年瑰寶”。
萬佛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近似於正方形,屋頂為單簷歇山頂(歇山頂也被稱為“九脊頂”,在古代只有宮殿和寺廟的古建築才能使用),殿身一週共有12根簷柱,各柱側角柱生起,柱頭卷剎,柱與柱之間用闌額聯絡,轉角處闌額不出頭,不設有普柏枋。萬佛殿之所以千年來屹立不倒,主要是因為其建築結構上的斗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斗拱是一種十分獨特的組合構件,由方形的鬥、弓形的拱和斜形的昂層層交錯疊加而構成的,沒有用釘子,也不用粘合劑。斗拱在宋朝的《營造法式》中有個特別的名稱叫“鋪作”,萬佛殿的外簷斗拱按照位置區分採用了三種,分別是柱頭鋪作、補間鋪作和轉角鋪作。大家看,在柱頭之上直接放著的這朵斗栱叫“柱頭鋪作”,總高1.74米,七鋪作,雙抄雙下昂,重拱偷心造,是我國現存最高等級的斗拱形制;在兩根柱子中間位置的這朵叫“補間鋪作”,在角柱位置的那朵叫“轉角鋪作”。萬佛殿的斗拱用材巨大,外簷斗拱的整體高度約柱高的三分之二,一方面可見萬佛殿的高級別等級色彩,另一方面體現了斗拱在整座建築構造上的重要性。
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斗拱的變化極為顯著,它能代表各個時期建築藝術的程度趨向,而萬佛殿的斗拱,它保留和繼承了唐代碩大雄壯的風格。
當我們走進殿內,在殿內的脊槫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建造年代的題記,上面寫著“維大漢天會七年歲次癸亥三月建造”,“大漢”指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北漢時期了。
北漢這個朝代大家可能比較陌生,北漢指的是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時期,其中的五代說的是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原地區建立的梁、唐、晉、漢、週五個小王朝,這五個小王朝的地盤加起來也就是北方中原地區的一小部分,在中原以外的其他地方前前後後又成立了十個割據政權,其中九個在南方,只有一個在北方,就是咱們前面提到的北漢。它的都城就在山西的太原,當時叫晉陽。北漢這個小朝廷存在了僅僅28年就滅亡了。萬佛殿面積不是很大,卻成為了這個時代親歷者,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文化遺產。
來山西平遙,帶你看鎮寺之寶——萬佛殿。歡迎大家在下方區域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