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談
編輯|王圖往跡
故宮是明朝建立的一座宮城,而且在中國四五百年內一直作為王朝的中樞。與此同時,到了近代之後,由於故宮裡面藏著大量的文物,這裡也成了著名的旅遊和文物中心。
然而熱愛文物,尤其熱愛名勝古蹟的偉人,為什麼一生當中三次踏上故宮的城牆,卻始終沒有踏入故宮半步呢?
是偉人對這座保留了清朝以來封建特色的宮城厭惡?還是說他有什麼別的忌諱呢?今天咱們就來給大家說說這個故事。
偉人對故宮的重視
偉人顯然是對故宮宮城沒有什麼厭惡的,相反他本人對這座古老的宮城,有著一種極為特殊的情感。事實上偉人幾乎把故宮當作寶貝一樣保護起來。當年在攻打北平的時候,日理萬機的他甚至專門多次下達命令,要求下面的戰士一定要保護故宮。
為了不讓故宮在戰火當中毀滅,一方面他是儘可能地爭取和平解放北平;另一方面則是讓一些熟知故宮和北平的人,把北平城內的各種地形分佈畫好。
然後把這些圖紙交給戰士們,讓他們一定要在進攻之前弄清楚,哪些地方可以開炮,哪些地方不能夠開炮;以儘可能地避免把這座古老的宮城毀掉。
戰爭當中即便是人的生命也很難保全,而偉人此時則關注著這座宮城的安全;可見偉人是很珍視這座古城的。
事實上故宮是中國幾百年文化的傳承載體之一;這座由大明王朝修建起來的宮城,橫亙在這塊大地上數百年,並且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天災人禍。
更為重要的是,這裡是明朝以來的中樞系統;儘管後來溥儀在逃出北平城的時候,把大量的故宮文物拿出來賣給外國人換取錢財;但是這裡剩下來的文物仍然是海量的。
對於博學的偉人來說,甚至看看故宮的某個角落,都能夠引起他對歷史數百年前的想像。所以這樣的宮城自然是極其寶貴的。
偉人對故宮的複雜感情
但是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後,當有人提議把偉人的辦公地點搬到紫禁城去的時候,偉人對於故宮和紫禁城的態度卻產生了180°轉變;他強烈地反對進入故宮或者紫禁城,甚至一輩子都沒有進入故宮內部。
乃至於連帶著在故宮附近辦公,他都帶著很大的不情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在北平和平解放之後,偉人就一直比較抗拒去故宮那邊;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他一直在香山辦公。
而新中國成立之後關於辦公地點的選擇,就有了當時的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建築家梁思成提出的;他出於盡可能保護北平古城的目的,建議在原來的北平城西部再建一個辦公區,這樣就會盡可能地保護古城不被破壞。
而第二種方案則是蘇聯方面提出的;他們主張直接改建北平城。雖然從文物保護的意義上樑思成的方法更好,但是考慮到當時的我們錢不是特別多,而重新改建需要花費500萬銀元。
不論是從實用的經濟角度說,還是從提倡勤儉節約的角度來考慮,很明顯梁思成的那個計劃在當時沒有實力實施;所以最後選擇了第二個方案。
可是在工作人員通知偉人去中南海辦公的時候,他卻非常的不滿甚至抗拒地說道:“我不學李自成,不住“皇宮”。”但是這個事情不是偉人一個拍板的事情,而是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決定。
所以最終偉人也不得不進去住他不喜歡的“皇宮”。但是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偉人確實對這個象徵著“皇宮”的地方,心裡面有著非常複雜和強烈的感情。
在他看來住進那個與故宮有著一牆之隔的辦公地點,都幾乎等價於住進了“皇宮”。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來他對故宮是什麼感情。不過,雖然偉人自己討厭住“皇宮”,但是對故宮這個明朝傳下來的“皇宮”,卻是分外的寶貝它。
偉人對故宮文物的捐獻和喜愛
乃至於建國之後他仍然對故宮喜愛不減,曾經把大量他收到或者珍藏的文物,無私地捐獻給了故宮,讓故宮來儲存這些極為寶貴的文物。
比如當時與齊白石齊名的畫家姚虞琴,給偉人送上了一副明朝著名思想家王扶之真跡:雙鶴獻瑞賦。這個東西堪稱是價值千金,然而偉人在賞玩了一段時間後,就把這幅真跡交給了當時的文化部副部長,而這幅真跡就這樣成為了故宮裡面的文物。
之後他又把別人送給他的錢東壁蘭亭十三跋,交給了故宮作為文物保管。最為寶貴的還是一幅李白真跡上陽臺貼,這幅帖子可是近代著名愛國收藏家張伯駒花費了極其昂貴的價錢買來的。
本來唐朝的書法就歷史久遠,再加上這個東西還是李白留下來的真跡,真可謂是一幅無價之寶!而張伯駒以私人的身份把東西送給了偉人之後,偉人在感嘆李白書法的絕妙之餘,又把這幅無價之寶交給了故宮。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是不是偉人對這些書法本身不感興趣,所以才把這些藝術品丟到他同樣不感興趣的故宮呢?並不是這樣的,事實上偉人自己就是個大藝術家。
他的書法即便是與歷史上的大家相比,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他本人也是極度地喜歡這些書法,並且有著許多在故宮那裡借閱的書畫藝術作品記錄。
他每次借閱的時候不僅僅找中間人擔保,而且還會仔細地寫上借閱數量,以及他最後的歸還時間。有時候他甚至一次性借閱20多件書法作品;由此可見偉人自己其實很喜歡這些東西。
他把這些東西捐獻給了故宮,只是因為他同樣也喜歡故宮。事實上他不僅僅喜歡給故宮捐獻文物,他還對故宮的文物保護工作很關心。
在得知了當時許多故宮工作的人員學歷不高,他還特意表示他們這樣不行,必須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才能勝任這份工作。可見偉人對故宮的愛惜和保護,簡直是時時刻刻溢於言表。那麼,為什麼他自己就不肯去故宮裡面轉轉呢?
偉人三次參觀故宮城牆卻不踏入故宮半步
實際上偉人倒也不是完全沒有去過故宮,相反他曾經意味深長地圍繞故宮,在它的城牆上轉了一整圈。1954年的時候,偉人曾經在四天內三次登上故宮城牆;並且三天的路程加起來剛好繞故宮城牆一圈。
4月18日下午4點左右,偉人突然來了興致。就帶著羅瑞卿和韓炳文兩人,也沒有其他任何人陪伴的情況下,就這麼從神武門往東華門走;並且一邊走一邊聊天。
偉人甚至還拿出了隨身攜帶的一個橘子,跟羅瑞卿和韓炳文兩人興致勃勃地吃了起來。他們在這座古老的城牆上走走停停,居然一直走了三個多小時。
面對這麼一座古老的城牆,不知道偉人當時在想些什麼呢?只是後來韓炳文多年後對此情形仍然記憶猶新。可見當天或許是故宮城牆觸發了偉人的某種情緒,他們最終當天在午門的城牆處離開。
4月20日的時候偉人再次來到了故宮城牆,這次他剛好就從午門上去,並且在午門上面呆了兩個小時。原來偉人也去上面“看熱鬧”去了!
當天剛好那裡有一場文物展覽活動,偉人雖然一生戎馬,但是其實卻是個文化大師;尤其是對於藝術的喜好也很濃烈。所以他就在那裡看出土的各種有趣的文物;甚至還忍不住對一些精美的文物,連連發出讚歎稱奇。
第二天偉人再次從神武門上面登城,並且朝著與18日相反的方向,走到午門那裡下了城樓。偉人的這次行為引起了許多人的聯想猜測,為什麼偉人三次來到這個地方,卻始終不肯踏入故宮半步呢?
為什麼自從那次之後,偉人再也不踏足故宮那塊地方呢?他老人家圍繞著這座古老宮城的城牆轉了一圈的時候,心裡面到底又在想些什麼呢?
是在想著明朝從興盛走向衰落?還是在想著當年晚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又或者是在想慈禧這些封建統治者們,在這個豪華的宮殿裡奢靡的生活,以及因此而帶來的歷史教訓呢?
因為偉人沒有直接記錄他的這段心路歷程,所以具體當時偉人想的是什麼,今天我們也很難完全搞清楚裡面的內情了。
偉人卻不踏入故宮半步的原因
但是倒是可以從偉人的所作所為當中,猜測一下為什麼偉人一生不願意踏入故宮裡面去。可能會存在下面這幾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就是不願意走清朝封建統治者的老路;之前他就說自己不願意住“皇宮”,就是因為皇宮代表著清朝的腐朽統治;代表著統治階級的奢侈生活;他要作為帶頭的人反對這種不良風氣。
第二個理由也許是不願意走奢侈的生活路線;當時我們的國家非常的貧窮,但是也並不是說沒有人想要過奢侈的生活。
如果說他往故宮裡面踏足了那麼幾步,即便是他個人只是因為文物進去的,那麼後面肯定有更多人因為別的原因或者幌子進去;所以他得先給其他人樹立一個榜樣。
第三個原因或許是一種複雜的歷史感情吧!這裡面塵封著幾百年的歷史興衰;既有當年中國強盛萬國來朝的記憶;也有後來八國聯軍侵華的恥辱;也許他是不想去打亂這些塵封的歷史和思緒吧!
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