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為什麼今天的日本廣島長崎還能住人?1945年8月6日美國陸軍航空軍的艾諾拉·蓋號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小男孩原子彈,引發的劇烈爆炸造成至少8萬人死亡。
很多人不明白,今天的廣島和長崎都是日本比較發達的城市。
就人口來說,這兩個城市也不少,長崎有50萬人口,廣島120萬。
這裡丟過原子彈,為什麼還能像沒事一樣?
自然是有原因的。
核武器爆炸以後,對人類殺傷主要是這幾個方面。
首先就是光輻射。
光輻射約佔爆炸能量的百分之三十到五十,會造成瞬間的高溫高熱灼傷。
如果1枚100萬噸當量的核彈,在城市目標上空2000米爆炸時,爆炸中心10公里範圍內的人會被瞬間燒死甚至燒為灰燼。
廣島長崎的市中心核爆點幾百米內,發現了一些人體的影子,都是肉體被瞬間氣化的結果,死無全屍。
即便是10公里到15公里距離的人類,也會遭到深二度燒傷。人體受到這種燒傷,即便當時不死,因終生無法治癒,會痛苦不堪地度過餘生。
其次就是衝擊波,約佔爆炸能量的百分之四十到五十。
衝擊波的破壞都是硬損傷,2.5公里內的所有建築物都會被摧毀成平地。7公里以外的絕大部分建築物,只剩框架。17公里內的建築物,會遭到無法修復的重大破壞。建築物尚且如此,人體就更別說了。
最後就是,約佔爆炸能量百分之五的核輻射,約佔爆炸能量的百分之五到十的放射性沾染。
核輻射就是,爆炸期間出現的瞬間輻射。放射性沾染就是核爆炸時,來不及在爆炸中完全發生反應的核材料和反應生成的放射性物質,都會附在塵埃上慢慢沉降下來。幾分鐘後,它們開始在爆炸區附近地面上造成放射性沾染。
本質上來說,核輻射同放射性沾染沒什麼區別,都是透過輻射殺死人類。
區別說核輻射是瞬間出現,給人體造成超過承受能力的致命輻射,會短時間內死亡。在廣島長崎核爆後沒有當場死去,而是一二天內才死亡的人,大部分是因為核輻射。
而放射性沾染最為麻煩,比瞬時輻射要厲害得多,這個我們下面再說。
關鍵的是,在今天100萬當量的核彈並不算什麼,只要各大國願意,製造1000萬噸當量核彈也是小意思。
那麼,為什麼廣島長崎似乎很快就沒事了呢?
第一, 原子彈的威力較小。
廣島投放的原子彈小男孩為1.5萬噸當量,而長崎被投下的原子彈胖子是2萬噸的當量。
在當年來說,這些原子彈威力極大,普通航空炸彈也就幾十公斤TNT當量而已。
今天來看,二戰的原子彈都是入門級的核武器。
而比如美軍的W87型熱核彈頭,刻意減少了威力用於戰術打擊,也有高達48萬噸當量。
蘇聯著名的氫彈大伊萬,當量為2500萬噸,實際上可以達到5000萬噸。
廣島長崎的核彈威力較弱,帶來的長期效應也較低,這是很關鍵的。
第二,原子彈的空爆。
無論是什麼核武器,爆炸時的高溫、高熱、衝擊波、瞬時輻射只能造成短期損害。
同放射性沾染的持續輻射,瞬時輻射是無法相比的。
人體不是鋼鐵,如果遭遇持續輻射,一旦超過身體可以承受的劑量,就會出現嚴重的輻射病,進而死去。
國際公認,人類一年可承受的最大輻射為1000微西弗(1毫西弗)。
這個標準不高。
人類每年正常的天然輻射(主要是因為空氣中的氡輻射)為1000到2000微西弗。
1000到2000毫西弗時,可導致輕微的射線疾病,如疲勞、嘔吐、食慾減退、暫時性脫髮、紅細胞減少等;
2000到4000毫西弗時,人的骨髓和骨密度受到破壞,紅細胞和白細胞數量大量減少,有內出血、嘔吐等症狀;
大於4000毫西弗時能危及生命,需要及時救治才能脫險;
超過6000毫西弗時,救治存在一定困難;
超過8000毫西弗時,救治幾乎不可能了。
我們看看著名的宋學文。
宋學文是吉林某集團建設公司的員工,一次因公司出現嚴重失誤,導致他在2小時內受到了持續性輻射。幾小時後,宋學文開始劇烈嘔吐,被緊急送到醫院。雖然被輻射時間只有2個小時,劑量尚且不致命,他又立即將其送到全國最厲害的放射病治療中心北京307醫院救治,卻也遲了。
宋學文經歷了7次大手術,小手術無數,被依次截去了雙腿,左手前臂,右手除了中指完整,其它指關節也被截去。宋學文受傷前體重有109斤,而治療後只剩下50多斤。
要知道,宋學文自身體質也很好,曾經是業餘長跑運動員,還曾得到很好的成績。
即便如此,宋學文在20年後還是因嚴重併發症去世。
輻射的威力很大, 以美國的B83核彈為例,引爆以後會在2500米範圍產生超過5000毫西弗的瞬時核輻射。由於核爆以後,普通人都無法得到迅速救治,基本死定了。
不過,日本的兩枚核彈,都是在數百米高空空爆。核彈爆炸時,反應物質會充分裂變,造成的持續輻射是有限的。
在這兩枚原子彈空中爆炸以後,大部分粉塵、炸彈的殘骸、被炸物體的殘骸等隨著氣化的放射性物質,上升到平流層附近,隨著風四處飄散,減輕了爆炸點的放射性。
更重要的是,日本是海洋性氣候,一年四季都有季風存在。
在大氣中的放射性塵埃,很快被風吹散到各地尤其是海上。在幾個星期內,塵埃緩慢地降落在海上或者地上。自然,它們也有一定輻射性,卻因大部分落入海中,隨著海水流動,對日本大陸的影響有限。
自然,如果核彈是觸地爆炸,或者是鑽地爆炸,就完全不同。
大量的輻射物質會深入土壤、地下水,想要徹底清除就有很大難度,會產生持續的汙染。
在沒有將持續輻射降低到人體承受範圍內,這裡是不能住人的。
所謂的髒彈或者核洩漏,就更不同了。
這些放射物質未經裂變就洩漏出去,具有很強的輻射,半衰期非常持久。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到今天已經有半個世紀了,核心地區的輻射仍然超標。
第三,廣島長崎的原子彈並非沒有影響。
以廣島為例,雖然在2個月後就開始重建,1946年就恢復了15萬人口,不代表這裡沒有輻射。
實際上,廣島長崎兩市仍然廣泛地受到核輻射的影響。
在60年代,廣島長崎的畸形嬰兒,遠遠高於日本其他地方。
今天兩市的輻射檢測是符合安全水平,卻還是偏高。
即便如此,廣島長崎的老人,患癌症和白血病的比例依然是全日本最高的。
其實,這兩市受到的核危害,算是很低了。
未來一旦爆發核大戰,現代化核彈的持續危害,可能強過廣島長崎千百倍。
宮崎駿的漫畫《風之谷》中,人類製造了可以發射核武器的大型機器人,最終發動核戰差點毀滅了地球。
即便幾百年後,地球仍然受到嚴重核汙染,人類倖存者艱難求生,紛紛在輻射病下死去。
如果核戰真的出現了,當場死掉的人,未必比活著的人要慘。
宣告: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