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針對網路上流傳較廣的一些關於地震預測工作等的傳言,中國地震局有關專家進行了解答。
1.“地震雲”真的存在嗎?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陳會忠研究員表示,關於地震雲的說法沒有任何依據,看似怪異的“放射雲”“排骨雲”“魚鱗雲”等都只是幾種常見的雲彩,“地震雲學說”從未被主流科學界接納。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李汀撰文指出,所謂的這些“地震雲”,在雲的科學分類中都有對應種屬,以高積雲或層積雲居多,因為這兩種雲容易形成波狀、絮狀、透光、放射狀、莢狀等“怪異”的樣子。陳會忠進一步說明,“這些雲由於形狀怪異,就容易引起一些人的猜想,也容易被一些迷信的人利用,說這樣的雲是能夠預測地震的“地震雲”。地震學家和氣象學家對這些說法都進行了驗證,沒有充分的事實證明地震與天氣之間具有任何關聯性。
2.某地即將發生X級地震,可信嗎?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王海濤研究員表示,“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分某地將發生某震級地震”,這樣的訊息不要信,可以毫不猶豫地認為是地震謠言。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全球每年都要發生數百萬次大大小小的地震。據國家地震臺網測定,中國大陸每年也都會發生十餘萬次地震,其中可能被人們感知的地震僅有上千次。到目前為止,人類尚未完全掌握地震的形成機理,地震從孕育到發生的過程十分複雜,地震預報仍然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尚處於探索階段,很難做到非常精確的對地震時、空、強度的預測。因此,凡是說在準確時間、準確地點要發生地震,是不可信的,也是多年反覆在各地出現的地震謠言,只不過換成了當地的地名而已。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規定,正式的地震預報意見一般由國務院或省級人民政府釋出,特殊情況下縣級人民政府可以釋出臨震預報,其他任何部門、單位或個人都無權釋出地震預報。希望社會公眾切勿相信與地震有關的一切非官方資訊,不信謠、不傳謠。
3.李四光預言了四個地震嗎?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吳忠良研究員表示,李四光先生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最大貢獻之一是創立了地質力學,為我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功勳。關於李四光先生“預測四大地震”的說法流傳已久,其中的四個地震的地點,也有多個版本。
實際情況是,李四光先生基於歷史地震資料和地質構造特點等,指出我國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地震帶,即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華北的太行山沿線和京津唐地區、西南青藏高原及其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的新疆甘肅和寧夏,並對這些地區的地震大趨勢作出了較為準確的判斷,這些資料在《李四光全集》中有系統的反映。但是,這些關於地震趨勢的判斷,並不是通常理解的地震預測預報。李四光先生進行地震趨勢判斷的思路和方法,今天已經得到系統的發展,並體現在例如“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工作中。
4.動物行為能預測地震,是真的嗎?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陳會忠研究員表示,震前動物異常確實在有些地震發生前存在,但是也有很多地震之前沒有或者並不明顯。
動物異常的因素多種多樣,比如氣候、天氣、環境等都會引起動物異常反應,也就是說動物異常並不一定會是地震前兆,特別是一直盛傳蛤蟆成群出現就會地震的謠傳,已有動物學家考察過大都發生在蛤蟆產卵期,與地震無關。自然界和動植物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異常,因素很複雜,我們不能草木皆兵,認為只要異常就是要地震了,更不能沒有根據就傳播。
5.地震可以提前一個小時預警嗎?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馬強研究員表示,以目前的科技發展水平,不能。這是混淆了地震發生前的“地震預報”和地震已經發生但破壞性地震波尚未傳播開來的“地震預警”的概念。
地震預報,是指在地震發生前,對未來地震發生的大小、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目前仍是一項世界科學難題。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生後,也就是地下岩石已經開始錯動,依託密集地震監測等基礎設施快速估計地震相關引數,在破壞性地震波(一般為S波,自震源往外的傳播速度約為3.5公里每秒)到達之前,向目標區發出警報資訊,提前幾秒至幾十秒告知地震的可能大小、可能破壞程度和可能到達的時間,以便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公眾可進行緊急逃生避險,而高鐵、危化企業等則可自動採取地震緊急處置措施,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預警的時間就越短,反之則越長,但減災意義也隨之削弱。如果距離過遠,所謂的“一小時”預警就沒有實際的減災意義。
▼
關注央視網
央視網
編輯:單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