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保研生只佔所有上岸研究生的4.7%。
近幾年,在畢業生群體中,油然而生一陣考研風,不知道是因為本科生的學術意識提高了,還是因為畢業生們想要藉此逃避工作,但最終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學生勇於嘗試,不管上岸與否,重在參與就好。
在考研大軍中,不是所有考生都能如願以償
考研的成功率只有15%,大部分考生都是從眾心理作祟
最佳的考研備考時長是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如果每天都能保持一樣的學習效率的話,熟練掌握考試內容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要你制定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每天按照計劃安排自己的時間就可以,根本不需要報班或是請家教。
但很多考生都是所謂的理論派,腦袋裡對於科學備考思路非常清晰,但是等到付諸行動的時候,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做出的行為都是和學習無關的。並且在得知自己浪費時間之後,又會感到無比懊惱。
這樣的學生並不是少數群體,他們不是不想要考研,而是沒有一個明確的原動力,甚至他們不知道自己考什麼專業,考什麼學校。只是處在當下的環境中,看到了別人都在備考,自己也跟風備考罷了。
一次不透過就會自我否定,缺乏再戰的勇氣和恆心
導致考生一次不透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學習計劃沒有完成、考試臨場發揮出現問題、考試心情有所波動等等。所以每年能夠一次性透過研究生考試的學生非常少。他們能夠成功不單單是實力所致,還有一些幸運在裡面。
而絕大多數考生就會因為第一次失敗而放棄掙扎,多半都是直接擇業了,但有人建議他進行“二戰”的時候,他也會表示出自己的擔心和疑慮,就是不想承擔再次失敗的風險,無論是身體上還是思想上,都是拒絕的。
分析:
在每年成功上岸的考生中,大致是屬於兩種群體,一種是憑藉自己努力備考上岸的考研生,一種是走上了通往成功的捷徑的保研生,雖然看起來保研生更輕鬆一些,但實際上保研生會更加辛苦一些。
“保研生”和“考研生”誰更吃香?導師給出的答案,在意料之中
學習能力上:保研生略勝一籌,知識積累得更紮實
想要成為保研生,就要從大一第一次考試開始,就要力爭第一,因為只有在大學四年成績都名列前茅的學生,才有機會獲得保研生的名額。要知道每個專業的保研生名額只有1~2名,也就是非成績前兩名的學生莫屬了。
所以,相比於只需要花費一年時間備考的考研生來說,保研生需要付出4年的堅持不懈才行。並且有些學校在選拔保研生的時候,也會考慮學生的績點,也就是平時課餘活動的表現,如此一來,也算是要求每一位保研生都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才行。
所以,同時面對幾位能力不同的學生的時候,導師自然會以實力優先,也就是保研生優於考研生。當導師手裡有一些優秀的資源的時候,也會優先和保研生分享,並且率先考慮保研生的意願。
人際交往方面:保研生更適合學術研究,本科階段就已經初露頭角
無論是哪個學習階段,老師都是喜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因為他們在完成老師交代給他們的任務時,不會偷奸耍滑,也不會投機取巧,即便是老師不在身邊,他們也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同樣,可以得到保研名額的學生,一定在本科階段就備受關注。
當有一些學術方面的研究或是活動時,老師也會推薦尖子生參與其中。這樣一來,等到他們報到本校的研究生之後,和很多導師就已經非常熟絡了。自然導師們會在研究生階段繼續對他們委以重任,除了放心之外,還有習慣作祟。
所以,這種情況不是考研生透過努力就可以扭轉的,除了調整自己的心態,也沒有什麼好辦法。
筆者想說:
雖然保研生能夠得到導師更多的關注和喜愛,但畢竟每年能成為保研生的學生少之又少,甚至有些符合要求的學生還會主動放棄保研,選擇出國或是憑藉自己的本事考取更好的學校的研究生。
所以,還是考研生掌握了研究生群體未來的發展和走向。就要在心中燃起自信心,千萬不要妄自菲薄,即便是自己無法成為保研生,也不是代表自己考研無望。只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學習,就可以創造奇蹟的。
今日提問:
你覺得導師更看重保研生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