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生命時報
吃了藥病沒好,啥原因?英國《自然》雜誌刊登一項新研究發現,吃藥不見效可能是腸道菌群在搗鬼。
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研究員、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毒理學組研究室主任基蘭·帕蒂爾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分析藥物與腸道菌群的關聯性。研究人員在腸道菌群培養基中培養了25種常見腸道細菌,並研究每種細菌與15種靶向藥物的相互作用情況。結果發現,生活在人類腸道中的多種細菌可與抗抑鬱藥、止痛藥、心臟藥物等多種不同型別藥物相互作用。在總共發現的細菌與藥物間的70種相互作用中,29種為首次發現。超過一半的新增腸道細菌與藥物作用可歸因為生物積累——在藥物起效前將其“攔截儲藏”。抗抑鬱藥度洛西汀和治糖尿病藥羅格列酮就是典型的腸道細菌“收藏藥”。腸道細菌儲存藥物時不會對其進行生物轉化,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會影響細菌生長。這種積累不僅會削弱藥物作用,而且可能改變腸道菌群的代謝作用,既影響藥效,又可能導致副作用。
帕蒂爾博士表示,迄今為止,生物轉化被認為是細菌影響藥物進入體內的主要途徑。最新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即便不對藥物起作用,僅僅“劫持囤積”藥物,也會降低藥物療效。新研究凸顯了腸道菌群在藥物遞送、藥效和藥物安全方面的重要性。(林 烽)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