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地球廣袤的土地在當今我們所瞭解的行星中有著最豐富多樣的地理面貌。高山、大海、沙漠、森林、雨林、火山等等,這些令人驚奇的自然景觀已經存在於地球有億萬年之久。
每個不同的地區因不同的地理面貌及自然氣候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人文風景,而要說自然地理多樣性這塊,中國一定能夠排在前面。
我國擁有遼闊的土地面積,以及複雜多變的地理形勢,這些組成了多樣化的自然地理環境。對於現今的社會發展來說,自然地理中的相關研究探測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之我國地理成因複雜多樣,在一些資源勘測開發上也會出現許多困難。因此只有對不同地區自然地理進行深入研究,科研工作人員才能更好地評斷出適宜開發的地區,並不是說發現了資源地帶就要進行開採。就好比此前我國在新疆沙漠中發現的“地下海洋”,就到現在都還沒有開採。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如果光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實際上是非常淺顯的,作為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自然地理如今的發展穿插著非常多的分支科學。
它綜合了自然地理學、區域自然地理學等,另外在部門性的分支學科上還有水文地理、冰川學、氣候學等許多相關地理研究專案。
最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古埃及人就開始在觀察尼羅河的水位變化,這可能是國外最早關於自然地理的研究。
另外在古希臘時期,希羅多德在《希臘波斯戰爭史》中還闡明瞭尼河與夏季洪水的變化規律,並在河口三角洲形成中指出河流泥沙搬運的作用。
到了19世紀以後,自然科學在經由文藝復興後發展的幾百年時間裡,自然地理已經有了一個較為完備的知識系統。20世紀後自然地理在歐美國家的不斷研究下,有了許多充實的理論基礎和不同的學說。
而中國近代地理學便是在引進歐美的近代地理學基礎上所慢慢形成的,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不少相關的自然地理工作者對青藏高原、新疆、黃土高原等一系列地理環境做了許多考察和研究。自然地理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發展。
迷人的新疆
說到新疆,你最先想到什麼?
相信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新疆的獨特風景和美食。新疆光照充足,夏季炎熱乾燥,晝夜溫差大等特點,使得新疆盛產各種優質的瓜果。這裡的哈密瓜、葡萄、西瓜,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而在地形方面,新疆呈三山夾兩盆的樣貌。所謂的三山,南邊為崑崙山,北部是阿爾泰山,中間由天山分隔開來,兩盆則分別是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準噶爾盆地。
氣候上,新疆是典型的溫帶沙漠氣候,北部地區是中溫帶,由於西風的影響,降水比較多。而南部地區為暖溫帶,降水稀少,以吐魯番市為例,這裡每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毫米。新疆同時還是我國西部有著最豐富的油氣資源的地方,油氣儲量佔比陸地三分之一。
除此之外,新疆乾燥的氣候和地質活動還演化出大量的沙漠地帶。在新疆的極端地區,高溫所帶來的影響讓這裡無人居住,同時也誕生了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乾旱沙漠
我國的沙漠面積約有71.2萬平方公里,集中分佈在西北地區和北方的9個省份,其中新疆的沙漠面積就佔了43%。在新疆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庫姆塔格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塔克拉瑪沙漠是最大的一個。
在民間流傳的說法中,塔克拉瑪是“進得去出不來”的意思,也被稱作“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即便放在世界上,除了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澳洲的大沙沙漠、卡拉哈里沙漠等幾個大型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也在前十位中。
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形成在地質活動上與內力作用有著密切關聯。沙漠位處塔里木盆地中,周圍被天山山脈、崑崙山山脈等眾多山脈包圍。
南亞陸地板塊和亞歐板塊之間的碰撞擠壓,擠壓的板塊造就了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陸地板塊的造山運動使得塔里木地區斷裂下陷成為了巨型盆地,盆地內部原有的沉積物逐漸堆積。
另外塔里木盆地的地理環境使得周圍水汽難以進入至盆地內部,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蒸發量高達2000毫米以上,氣候十分乾旱,降水非常稀少。狂風可以將大量的沙塵吹起,形成一道沙牆。
在風力作用下,風的不斷侵蝕和搬運,讓沙粒物質不斷沉積在此,同時形成了許多流動沙丘。塔克拉瑪干沙漠也在這逐步積累的過程中成為了一個大型的沙漠海洋。
不過,即使是在這樣嚴峻惡劣的環境裡也仍然存在少量的植物。主要的植物為梭梭柴、小灌木、多年生草本等一些小型灌木,其中大部分是人工種植,用以防止沙塵侵襲周邊的民眾聚集地。
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地帶的植物水系來源大多為沙漠上方河流的內流河,其河水來源於周圍的高山融雪,河流終點為塔里木河下方的羅布泊。
在沙漠的邊緣地帶還會形成大小不一的綠洲,即便深入沙漠腹地幾百公里,也會分佈一些小綠洲。綠洲周圍會有部分居民常年居住在此。
地下海洋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沙漠地區不應該寸草不生嗎?加上高額的蒸發量,塔克拉瑪干沙漠不應該有水才對,即便河水流經下來也早就被蒸發掉了才對。
事實上,塔克拉瑪干沙漠不僅有水,而且非常豐富。地質學家經過探測發現,在沙漠下方存在一個巨型海洋。其儲水量相當豐富,可能超過貝加爾湖的儲水量。
不過從2015年發現至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海洋也遲遲沒有工程隊伍進行過開採,這是為什麼呢?
透過前文介紹我們得知了塔里木盆地內部地區的大體形成原因,但在盆地形成前,新疆可以說是一片汪洋大海。
石炭紀時期是新疆地區的海洋活動最頻繁的階段,到了石炭紀晚期,新的地質運動使不少陸地板塊連線在一體。抬升的陸地使新疆的海域不斷下降,東部逐漸成為陸地,海洋麵積不斷縮小。
進入二疊紀後,新疆出現大規模海退,新疆也由海洋變為陸地。在此後的不斷演化中,大量的水域被封存在地下,成為巨型的地下水域體系。
曾經的塔里木盆地也是存在大量水源的,而羅布泊也聚集了大量湖水。由於早期人們在羅布泊的開發中,地表水開採嚴重,加上盆地氣候的水分補充稀少,才逐漸讓羅布泊成為荒原。
對於塔克拉瑪來說,周圍的高山積雪融化後會注入塔里木盆地,地處中部的塔克拉瑪便會不斷地在積累大量水源。
根據地質學家的分析,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地下水域深度達到2000米,遠超過其他地下湖河儲水。如果將這些水資源全部開採出來,新疆定會有另一番重大變化。
能開採嗎?
不過,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地底下雖然存在著巨量的水資源,但要想開發恐怕不太行。首先要想想是否有這樣做的必要性,其次是地下河的開發難度和該地區的未來變化會如何。
在上世紀50年代前,羅布泊還是一處大型湖泊的時候,正是由於無限制的開採,讓羅布泊的蓄水大量減少,外加周圍環境開始變得惡劣。羅布泊在每年的變化中,一點一點地消失不見,如今已經成為了乾燥至極的地方。
從地理結構上分析,塔克拉瑪干沙漠地下水的位置並不統一,淺的地方在5米左右,較為深處的位置在幾十米甚至百米以上。如果進行大規模的開採利用將會導致原有的水系平衡混亂,破壞地下水流的狀態。
除此之外,強行開採還會導致其他沙漠的地下水系流失,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此外,深淺不一的蓄水深度會給開採工作造成大量安全隱患,如果不能有一個行之可靠的方案,非常容易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其次,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氣候十分乾燥,高溫使得蒸發量異常。如今羅布泊也成為沙漠的一部分,乾涸後的羅布泊還留存有大面積的鹽鹼地。如果開採出來的水域不能夠得到有效保護,那麼水分很快便會大量流失。
在早期的地下河域形成中,我們也知道,塔里木盆地形成時封存下來的水分大部分都是海水。
周圍雪山流經匯入底部的淡水就算常年累月地對海水進行淡化,對這處地下海洋來說,作用也是微乎其微。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地下水仍舊不能夠直接飲用,必須要經過處理才能成為生活用水。
目前對海水淡化來說,仍然是一個高成本低收益的專案。如果對沙漠底下的地下海洋進行開採,工程本身就是巨大的一個消耗,再加上海水淡化,耗資可能不亞於再開發出一個三峽大壩,而且收益還得不到保障。
正是由於這些複雜的因素存在,才一直讓這片地下海洋深埋在此,從發現至今也都沒有過任何開發動靜。
沙漠治理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治理沙漠遠比開採沙漠地下水更重要。沙漠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最主要的還是由於自然環境變化所導致。由於沙地的儲水能力非常差,即便能有湖泊也會很快地被蒸發掉。
塔克拉瑪干沙漠曾經還因為天山山脈周邊的異常氣候導致的強降水出現過洪澇災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周圍環境異常,而沙地的固水能力差也讓沙漠後來很快便恢復了原貌。
但如果能從改造沙漠開始,讓沙地變得緊實,透過植物綠化等一系列措施來加強沙漠的儲水能力,同時改善周圍環境,那麼這種方法明顯能夠從源頭上解決沙漠缺水的狀態。我國的毛烏素沙漠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防護林工程下,這片沙漠正在逐漸恢復生機。
結語
如今的“死亡之海”似乎在逐漸的開始有了新的變化,美國的NASA衛星所拍攝的照片顯示了塔克拉瑪干沙漠最近十年的變化中,出現了綠洲的現象。
這離不開周圍的植被種植和近年來我國西北地區的降水變化,沙漠周圍種植的樹木形成了一道綠色的圍牆,西北地區的降水給塔里木盆地帶來了部分水分。
但就目前而言,整個沙漠區域面積分布很廣,短期內的氣候不會出現太大的改變,沙漠的蒸發量依然會維持在一個高水平。
另外在一些地質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地下水體還有輕度汙染的變化。未來在沙漠改造和環境保護上,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