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是當之無愧的“人民科學家”,他組建了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他的學術精神和人格魅力,指引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奮勇前進。然而除卻心繫蒼穹,實現航天強國夢之外,錢學森極廣泛的知識面、深厚的文化底蘊,也令他掛心人民,在治沙和城市規劃方面都先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並且直至今日都具有很寶貴的價值。
早年在內蒙古戈壁研發火箭的經歷,讓錢學森開始思考沙漠產業的發展。1991年3月11日,錢學森在沙產業研討會上發言,他說我國還有面積大約16億畝的沙漠戈壁,希望運用全部的現代科學技術,令原本蕭條的沙漠戈壁也煥發生機。在錢學森的設想中,沙產業的任務是在不少於100年的過程中,改造利用沙漠,並在100年內逐步做,中間不斷地有所生產有所發展。他認為沙漠戈壁不是什麼都不能生長的不毛之地,要充分利用那裡特殊充沛的陽光。他還因地制宜,提出具體的建議,如在北方冬寒地區,搞反季節農業生產;在青藏高原,利用豐富陽光及地熱能源,大大提高農業生產率。錢學森很重視沙產業的發展,他希望用系統思想、整體觀念、科技成果、產業鏈條、市場運作、文化對接來經營管理沙漠資源,實現“沙漠增綠、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的良性迴圈的新型產業。他還寄希望於將沙產業的一套做法,即高科技農業生產的試驗推廣至全國各地。在沙草產業方面,錢學森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論,後來治沙者們應用錢學森的第六次產業革命理論,提出沙漠治理產業化。
荒寂的沙漠戈壁中留下過錢學森的身影,人口稠密的城市也是他關心的。錢學森提出了建設山水城市的設想,即將城市學與園林學有機結合起來,講究“城市園林化、人造山水、地方特色、減少出行距離”。在多次和學者專家的交流中,錢學森漸漸豐富了山水城市的理念。第一次提出“山水城市”概念時,他想把中國的山水詩詞、中國古典園林建築和中國的山水畫融合在一起。後來,他與園林專家吳翼交流,認為可以把一個現代化城市建成一大座園林,高樓也可以建得錯落有致,並在高層用樹木點綴,整個城市是“山水城市”。在錢學森的設想裡,山水城市片區規劃,將在一個小區內集中住家、中小學校、商店、餐飲店、醫療中心、文化場所等日常設施,步行即可到達,生活便利性大大提高;網路帶來的資訊革命,使大多數人能夠足不出戶,居家辦公;片區之間依靠公共快速交通;樓群錯落有致,小區內不是平面綠化,而是立體綠化,要建設屋頂花園。我們不難從這些較為具體的措施中看出山水城市思想的創新之處,一是透過改進城市規劃,減少居民出行需求,從而緩解交通擁堵問題;二是透過建設屋頂花園,合理規劃高層建築的高度和位置,從而實現人造山水的視覺效果。
在正式提出“山水城市”概念後,錢學森就開始將目光轉向如何建設中國的山水城市。他認為城市建設可分為四級:一級,一般城市,現存的;二級,園林城市,已有樣板;三級,山水園林城市,在設計中;四級,山水城市,在議論中。錢學森提出的山水城市是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在山水城市思想指導下,一座有利於人的身心、有利於自然生態、有利於社會經濟科技文化、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拔地而起。如今,很多生活在大中城市的人都苦於交通擁堵和城市的鋼鐵森林。好在隨著近年來山水城市理念的不斷完善和普及,廣州、重慶、杭州、武漢、長沙、昆明、貴陽、南昌、福州、濟南、蘇州、無錫、青島、合肥、桂林、三亞、瀘州、惠州等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進行建設山水城市的實踐或規劃。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城市真的能夠實現有山有水有趣的美好願望。
每每提到錢學森,我們都知道他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開創者,但同時,在民生方面的成就,錢學森超前的眼光,也在持續造福著人民。
作者:程方潔
文字稽核:柏雙玲
科學性稽核:卜勇 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秘書長助理、理事
本文來自:中國數字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