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5日深夜,距離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預定時間已不足24小時。
此時,一封來自羅布泊試驗廠的急電對原子彈的設計提出了疑慮。上級希望負責核武器理論物理研究的周光召等人做一個認真的估算——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機率是多少?
周光召和同事們緊張運算了整整一個夜晚,次日上午,將一份聯合簽名報告送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辦公桌上。報告認為,經計算,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可能性超過99%。除了一些人為不可控制因素,原子彈的引爆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這份報告可謂原子彈爆炸前的一粒“定心丸”。正是因為這份報告,周恩來總理正式批准10月16日15時起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10月16日下午,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中國跨入有核國家行列。
楊振寧曾說:“光召兄的回來,使得中國1964年爆第一顆原子彈(比預想中)早了一兩年。”
1957年,周光召赴蘇聯杜布納聯合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粒子物理研究,成果豐碩,很快成長為該所最傑出的研究人員之一。
20世紀50年代末,中蘇關係破裂。聽聞蘇聯撤走專家,周光召和其他在蘇聯工作的中國科學家義憤填膺,表示要立即回國參加原子彈研究。“作為新中國培養的一代科學家,願意放棄自己搞了多年的基礎理論研究工作,改行從事國家急需的工作任務。我們隨時聽從祖國的召喚!”
1961年,周光召登上南下的列車啟程回國,抵京後被安排到當時的二機部北京九所工作。作為理論部副主任,他輔佐鄧稼先突破原子彈原理,領導原子彈的理論設計,開始了長達19年的“秘密工作”。(孫瑜)
//
人物介紹
周光召(1929年5月— ),理論物理和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高能物理和核武器理論等方面的研究並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在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和戰略核武器的研究設計方面做了大量重要的工作。在粒子物理研究方面,他於1960年簡明地推匯出贗向量流部分守恆定理(PCAC),成為國際公認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