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建立了文明的物種,我們和其他的生物在構造上也有一定的區別。比如我們有著豐富的感情,能夠感覺到許多別的生物沒有辦法體會到的,比如人和人之間的同情、嫉妒、感動等等。
不過也有一些情感是我們和其他的生物都可以感受到的,比如痛苦和恐懼。恐懼來源於生物對於自身處境的不安,來源於外部或者內部可能影響到我們安全的各種因素。但是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也克服了一些恐懼,比如對於火焰的恐懼,這最終成為了我們的優勢。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也一件件克服了過去那些令人恐懼的事物,比如說我們現在生活在高度發達的城市裡,已經不會再害怕有野獸會在黑夜裡襲擊我們了。
但是,知識的增加也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未知領域,這些領域同樣會給我們帶來危險,這些危險甚至會給整個人類種群的存在帶來威脅。
比如我們擔憂的核戰爭問題等等,這些都是屬於如今這個社會獨有的恐懼。而在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的視野也更加開闊,能夠“看到”這顆星球之外的宇宙。
月球: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夥伴
對於地球這顆太陽系行星來說,環繞太陽執行的旅程是寂寞卻不孤獨的。為什麼要這樣說?
寂寞是因為相對於土星、木星等有眾多衛星的行星來說,地球的“旅程”相對來說就比較“獨立”了,但是我們也不是完全的孤獨,畢竟我們還是有一個不離不棄的忠誠夥伴,那就是我們的衛星月球。
月球是我們唯一的天然衛星,也是人類從誕生以來最為熟悉的天體之一。在漫長的歷史中,我們對於月亮產生了無數的浪漫想象,甚至成為了我們文化中“黑夜”的代表意象。
近代之後,人類的科技變得更加發達,我們對於天體也有了更加先進的觀測方式。在新的理論、新的裝置出現之後,我們對於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地位都有了新的瞭解,而月球作為距離我們最近的星球,自然也成為了人們重點的觀測物件。
我們發現月亮自身並不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是被反射的太陽光,而月亮的真實面目也沒有那麼“皎潔”,反而是像一顆灰色的大石頭那樣。不過,人類也並不滿足於只遠遠地對這顆衛星進行觀測,因為它身上還有許多讓我們感覺到“陌生”的謎團。
人類登上月球
人類觀察了宇宙數百年,但我們的宇宙探索卻還沒有得到什麼“實質性”的進展。20世紀初,人類才第一次經由飛機這個新發明升上天空,卻沒能夠突破重力和大氣層的束縛。
直到二戰結束之後的20世紀中期,“超級大國”們才用自己超強的科技和經濟實力完成這個目標,利用運載火箭將人造衛星甚至是人類本身送上了太空。航天員乘坐飛船環繞地球之後,人們開始嘗試著將航天員送上月球,去看一看那裡的風景到底是什麼樣子。
但是,即使是對於當時世界上國力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也就是蘇聯和美國來說,登月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國花舉國之力準備,整個計劃持續了11年,最後也只將12名航天員送上了月球,後來就沒有再進行過登月計劃了。
雖說有一些人始終懷疑登月行動的“真實性”,但全世界大部分政府和科學家都認為,這幾次的登月行動都是真實的。那麼,航天員在另一個天體上究竟看到了什麼樣的風景呢?
為什麼航天員會感到恐懼?
航天員這個職業可以說是世界上要求最為嚴格的職業之一,一般都是從最精英的飛行員中挑選出來的,因為飛行員已經在漫長的訓練中適應了高空作業,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是過硬的。
儘管如此,這些精英飛行員還是要經過層層的篩選,只有其中最優秀的才能夠充當人類航天事業發展的“先鋒”,他們面對危險的航天行動,已經做好了可能會犧牲的心理準備。
話雖如此,真正登上過月球的宇航員表示,在月球上凝視我們的地球時,還是會覺得恐懼。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當然是面對未知危險的本能恐懼了。就算懷揣著偉大的信念,比世界上大多數人都要勇敢,航天員們畢竟也是人,也會有動物面對死亡時最本能的恐懼。
當一個人脫離了地球的範圍,來到茫茫的宇宙當中時,難免會被這個龐大、黑暗的空間所震撼。月球是一個幾乎沒有大氣的地方,這裡即使是被太陽光照耀著,天空也依舊是以黑暗為主,難免令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類產生一種自然而然的恐懼。
其次,航天員們知道,自己如果在這裡發生一些什麼意外,都只能靠自己或者同伴的能力去解決,在遙遠的地球家園上能夠給自己提供的幫助是非常有限的。
試想在一顆冰冷、荒涼的星球上,只有那麼兩三個人去面對隨時有可能出現未知意外的宇宙和複雜、龐大的飛船,怎麼可能不害怕?
雖說在類似環境下的訓練航天員們已經進行過很多次了,但畢竟現在才是這件事真實發生的時刻,而高懸在天空中的、遙遠的地球無疑是加深了這種感覺。
月球上看地球是什麼樣子?
話說回來,月球上看到的地球到底是什麼在樣子,它的模樣會不會讓人更加恐懼呢?答案是肯定的。從我們地球表面往天空中看去,最大、最明顯的天體就是太陽和月亮了,剩下的星星們在實質上都只是一些亮點而已。
但是就算是掛在天空中的“超級月亮”,它的大小也遠遠不及從月球上回望地球的模樣。根據飛行器和宇航員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出,從月球上觀察地球,大概是地球上看到的滿月大小的14倍。
本來人類對於巨大的事物就有一種本能的恐懼,何況這個巨大的事物還是我們生活的地球呢?最令人不安的是,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天體都是在不斷運動的,不光有日升月落,還有星辰的輪轉。
但是,月球上看到的地球幾乎是一動不動的,這是因為月亮和地球之間有著“潮汐鎖定”,月球永遠只有一面面對著地球,而另外一面是完全的漆黑。這樣注視著一動不動的地球,感覺就像是連時間都一起靜止了一樣,自然會讓人覺得不安,航天員的心理我們完全可以理解。
浩瀚無邊的宇宙
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也是我們瞭解最多的地外天體。但就算是這樣,我們也談不上對月球“瞭如指掌”,比如月球背面的一些地形、月球地表之下究竟是怎樣的結構,這些都是我們現在還不太清楚的。
人類登上太空已經半個多世紀了,我們面對浩瀚的宇宙還是充滿了疑惑和迷茫,甚至還沒有真正到太陽系之外看一看外太空是什麼樣子。根據研究者們的計算,就算以後我們的飛船達到光速,要隨意進行星際旅行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那麼,人類是不是因此而灰心喪氣了呢?當然沒有。我們的科學研究不光是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發現問題的過程。這些新問題的出現更加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指引著我們向著更多的未知出發。
從月球到火星,再到更加遙遠的太陽系行星……人類的腳步也許並不算快,但是卻始終堅定如常,相信自己能夠在未來獲得更多的成就,並且一步步接近那些曾經困擾著我們的問題的答案,最終創造一個更加偉大、輝煌的文明。
結語
過去美國進行的登月工程,除了想要探索月球本身的秘密之外,也有“冷戰”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影響。美國和蘇聯為了爭霸,進行了數十年的航天工程競賽,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冷戰結束之後,蘇聯最終解體,而美國也沒有再進行登月這樣對經濟實力損耗極大的行動。
那麼,人類的登月行動就要結束了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要想向太空進發,那麼去月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現在,中國成為了航天事業發展得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們展開了自己對於月球的探索。
目前,中國已經成功向月球上發射了探測車,並且還取回了月球土壤的標本。這代表著我們已經具備了讓飛行器在月球和地球之間進行來回的能力,那麼未來有沒有可能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呢?看起來還是相當樂觀的。
而且,我國的航天工程從來都是“量力而行”,有合理規劃的,不會像冷戰時期的大國爭霸那樣勞民傷財。我們進行太空探索不是要和誰進行比拼,而是不斷地超越自己,去探究那些未知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