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幾篇文章中,我陸續給大家介紹了湘江戰役中的幾個重要節點,如:三官堂、大坪渡口和粵東會館等,文章中也介紹了一些,在紅軍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湘江戰役的一些經過。今天我將用鏡頭帶著大家走進湘江戰役紀念館,相對詳細地聊聊這場激烈而又悲壯的湘江戰役。聊聊國民黨桂系將領白崇禧,真的是良心發現,在湘江廣西段故意開了一條通道,放了紅軍一條生路?
湘江戰役紀念館位於廣西省桂林市全州縣才灣鎮角山鋪,是為了紀念、緬懷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英烈而興建的。紀念館分為三層,展館分為七個部分,透過大量珍貴的圖片及其文物,展現了湘江戰役的慘烈,表現了紅軍戰士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很多朋友會問,你在文章中已經數次使用慘烈這個詞,那麼湘江戰役到底有多壯烈?在中國工農紅軍建立以來,甚至在整個紅軍史中,湘江戰役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最為悲壯的一次戰役,也是中央紅軍最為艱難的一個時期,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生死存亡。
紅軍第五軍團和建立不久的少共國際師損失超過了一半,紅軍第八軍團幾乎全軍覆沒,紅軍34師被蔣介石重兵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後的中央紅軍及其中央軍委兩個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7萬人。
1934年11月中旬,中央紅軍在成功突破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三道封鎖線後,由湖南南部向廣西境內前進。蔣介石將湘江佈防為第四道封鎖線,誓要將紅軍消滅在湘江以東,他任命國民黨陸軍上將何鍵為“追剿”總指揮,動用共計16個師的77個團,分五路“追剿”紅軍。並命令桂系白崇禧部5個師,堅守全州、興安、灌陽等地,命令粵系陳濟棠扼守在武平、上猶、筠門嶺、會昌一帶,阻止紅軍南下道路。命令黔系王家烈派重兵在貴州邊界堵截,國名黨動用兵力達到30萬人。
1934年11月,蔣介石麾下的中央軍追剿紅軍一路南下,面對國民黨軍隊設下的“鐵桶陣”,在紅軍將領們的研究下,從兵力相對薄弱的湘江界首、大坪等地突破,成為了紅軍唯一的出路,於是紅軍軍委11月25日決定,中央紅軍分四路縱隊,由四個渡口渡過湘江。11月27日紅軍右翼第一軍團前鋒部隊,及其紅二師和軍屬隊順利渡過湘江。
很多朋友看到此處會問,這不很順利嗎?難道白崇禧在此重要渡口沒有佈防?還是故意想放紅軍過江?談到這裡就不能不提白崇禧心中的“小算盤”。白崇禧在國民黨中有著“小諸葛”名號,因曾幾次逼蔣介石下臺,因此蔣介石早就懷恨在心,雖然國民黨中央軍在紅軍尾隨追剿,但接近廣西白崇禧的地盤後卻故意放慢了行軍速度,而其同時要求白崇禧部不惜一切代價阻擊紅軍,蔣介石是想透過白崇禧與紅軍的交戰,繼而削弱雙方力量,達到一石二鳥之計。
既然是所謂的國民黨“小諸葛”,白崇禧一點也不傻,他看出了蔣介石的陰謀,當時白崇禧領導的桂系軍隊人數在3萬左右,硬要阻擊當時有8.6萬人的紅軍,雖佔裝備優勢,但傷亡肯定也不小,蔣介石最終佔漁翁之利。於是白崇禧為儲存實力,採用不打前、不打中間,只是追著紅軍尾部的小股部隊進行小規模戰鬥,白崇禧還將蔣介石設定的第四道防線湘江,自興安縣到全州一線的30公里內部隊撤出。
11月25日,紅軍偵察部隊偵察發現這一情況後,紅軍將領立即決定不能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決定立即渡過湘江。27日凌晨,紅軍一師第二團政委鄧華、團長龍振文率部和紅軍第一軍團第二師,跟隨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在夜色的掩護下,從全州鳳凰鎮大坪渡口兵不血刃地突破湘江,成為中央紅軍最早渡過湘江的部隊。
此時看來,紅軍突破湘江指日可待,但是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博古、李德帶領的中央軍委縱隊,堅持攜帶著從蘇區帶來的,大量笨重輜重物品行軍,從永安到桂巖用了一天的時間,僅僅前進了8公里,從桂巖到達文市行程6公里又是一天的時間,如果按照紅軍正常的急行軍速度,每天可以行進40公里。
此時以白崇禧的估算,此時紅軍已經全部渡過湘江,紅軍的尾部應該在新圩一帶,於是他命令桂軍分兩部分,一部分部隊奔界首,一部分直撲興安,打打紅軍的隊尾,給蔣介石做個樣子看看。但是白崇禧萬萬沒想到,當白崇禧的第15軍44師、第7軍24師和第45師134團趕到新圩時,正好趕上紅軍縱隊的“腰眼”,此時的紅軍縱隊,一旦被中間截斷,損失更為慘重。
以李天佑率領的紅軍第14、15團在新圩誓死抗擊桂軍,白崇禧部以為這就是紅軍縱隊隊尾,想盡快完成任務,也玩命攻擊。29日白崇禧另一部分部隊到達了界首渡口,紅10團奮力抵抗。30日渡江總指揮彭德懷命令紅軍第六師18團接替戰損嚴重的紅5師,繼續在新圩阻擊白崇禧部,紅5、6師趕往界首及光華鋪牽制白崇禧部,掩護博古的中央縱隊渡江。
此時在湘江界首、大坪等三十公里的江岸等地,紅軍多支部隊與白崇禧部展開了膠著的拉鋸戰,在桂軍炮火轟擊和桂軍輪番衝擊下,紅軍指戰人員傷亡越來越多,誓死堅守著自己的陣地。12月1日,在紅軍各部隊戰士的英勇戰鬥下,中央軍委縱隊終於渡過了湘江,成功地突破了國名黨的第四道封鎖線。
這就是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湘江戰役,經過此戰後,紅軍從戰前的8.6萬人,驟減至3.7萬人。如果您有機會來到這裡,博物館中的講解員,講述這段歷史更為準確、慘烈。
在博物館不遠處,有一處烈士陵園,在此處長眠的就是在那場戰役中故去的先烈們。在下期的文章中,我會帶大家走近,廣西農民運動的先驅者韋拔群,聊聊他是如何領導農民抵抗反動派,又是如何被自己的侄子出賣英勇就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