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簡稱“心衰”,是各類心臟疾病發展的終末期階段,也是目前心血管領域裡治療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疾病。
為了幫患者擺脫這一疾病,國內外很多科學家一直在努力研究人工心臟,希望以此來替代患者已經衰竭的心臟。
由胡盛壽院士領銜的心血管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團隊,經過多年努力,研製的國產全磁懸浮人工心臟,被親切地稱為“中國心”。
未來,這顆“中國心”將為我國眾多心衰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心力衰竭 救治難題已持續多年
心力衰竭是全球唯一呈增長趨勢的心血管疾病。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國心力衰竭患病率和患者數量持續增加。因此,中國存在大量潛在需要救治的心衰患者。
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約為3.3億,其中心力衰竭患者約890萬人。此外,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心臟瓣膜病、心肌病等心臟疾病的患者,也容易誘發心力衰竭。
心臟移植是治療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但供體心臟缺乏,且患者能否接受心臟移植要受到年齡、體重、免疫能力、併發症等諸多因素影響。多重因素使得能夠接受心臟移植的患者數量很少。2020年,我國心臟移植治療心力衰竭總例數僅為557例,相當多的患者在等待匹配供心的過程中逝去。
雖然,近年來藥物治療領域已獲得長足進展,然而終末期心衰藥物治療效果仍然有限,我國大量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急需更好救治。
人工心臟 “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
心臟就像一個泵,日夜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推動全身血液迴圈。人工心臟可以替代心臟的“泵”功能,起到發動機的作用,讓血液不經過受損心臟,灌注全身。在這種情況下,全世界眾多研究機構都將研發重點聚焦在人工心臟領域,希望用它來代替人類的心臟做功,滿足人體供血的需要。
在現有的多種植入醫療器械中,人工心臟是最複雜、最精密的,因而有“醫療器械皇冠上的寶石”之稱。人工心臟產品對製造技術要求高,在臨床應用中對手術、護理、康復也有較高要求。以往,人工心臟製造及臨床應用技術一直被髮達國家壟斷。
在國際上,人工心臟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次技術迭代,分別是20世紀90年代的第一代大體積搏動血流泵,21世紀初的第二代機械軸承泵,以及目前最新的第三代磁懸浮軸承泵。
與前兩代人工心臟相比,“全磁懸浮”以不接觸軸承的離心泵為特點,體積更小,血液相容性更好,可以減少患者的血液淤滯和血栓形成,相比前兩代技術顯著提升了臨床治療效果。但由於製作難度高,截至目前,全球完全磁懸浮技術的人工心臟類產品數量稀少。
“中國心” 臨床療效堪比心臟移植
我國學者研發的創新產品“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CH-VAD”(人工心臟),擁有我國完全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被大家親切地稱為“中國心”。“中國心”的研發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進展快,已經迅速進入到第三代人工心臟技術陣營中。
作為醫工融合創新的典範,植入式左心室輔助系統CH-VAD,具有體積微型化、血液相容性好和植入後感染率低等特點,是真正意義的全磁懸浮離心泵。
CH-VAD的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在心血管領域最複雜植入醫療器械的研製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中國心力衰竭外科治療已進入人工心臟時代!
目前,人工心臟主要用於三個方面:一是作為過渡治療,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時間等到合適的移植供體;二是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替代支援,待心臟功能恢復後撤除;三是為終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長期替代,支援患者攜帶人工心臟長期生存。
2017年6月,阜外醫院在國內率先將國產第三代磁懸浮人工心臟植入患者體內並獲得成功。從術後對“中國心”患者的追蹤隨訪結果看,患者生活質量已經可以媲美接受心臟移植治療的患者。
新的挑戰 心室輔助技術須規範
人工心臟植入技術並非很複雜,但對醫院以及醫療團隊的要求比較高,除了需要心外科、麻醉科、體外迴圈科的醫生配合完成植入手術外,還需要心內科、影像科的醫生對患者做出客觀評價,做好患者術後康復以及長期隨訪管理。
今後,規範心室輔助技術臨床應用,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成為擺在醫生面前新的挑戰。因此,要加強對醫護人員規範化培訓,培養更加專業的多學科團隊共同協作配合,才能保證患者植入人工心臟後,能有更好的臨床使用效果。
要讓人工心臟這輛“車”在高速路上開得又快又穩,就要制定好“交通規則”。今年5月,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了《心室輔助技術管理規範》(2021年版),對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開展心室輔助技術進行規範。
新規範也對醫療機構開展人工心臟植入手術的技術門檻進行了明確規定,比如要求醫療機構開展心臟大血管外科臨床診療工作10年以上,床位不少於50張,每年完成的體外迴圈心臟外科手術病例不少於1000例;醫生要有10年以上心臟大血管專業領域臨床診療工作經驗,取得主任醫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3年以上等。
在未來,隨著“中國心”不斷完善,我國相關診療技術規範不斷髮展,專業人員培訓不斷加強,將使我們邁入終末期心力衰竭診療新時代,為心衰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為助力衛生健康行業高質量發展,“醫視野”欄目將聚焦醫學各領域的先進理念和優秀實踐,打造高階醫者智庫,擷取創新亮點,凝練發展思路,提升治理能力。
作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胡盛壽
策劃:方彤
編輯:鄭穎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