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貓、狗一類的寵物開始逐漸信任主人後,它們可能會突然平躺露出肚皮向主人撒嬌,這時候細心的人應該會發現,寵物肚子要比背部顏色淺得多。
如果再縱向聯想的話,你會大多數空中飛翔的鳥類,水中暢遊的魚類,陸上的爬行類、兩棲類和哺乳類動物也有相同特徵,這些動物的腹部都要比背部顏色淺得多。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在很久以前,就有人注意到這個反映在動物身上奇怪的特徵了,也有許多科學家給出了相對合理的解釋,有一種答案比較主流,受大多數人認同。
在自然界的絕大多數生物,無論是生活在森林、湖泊,還是生活在戈壁或草原,背部朝上行動的動物都需要面對頭頂上方的陽光,而陽光會使它們的背部沉積更多的素色素。
這使得這些動物的背部顏色更深,顏色越深就越能夠吸收熱量,幫助動物提高體溫,同時也可以反射更多的紫外線,使動物不被曬傷,所以它們的背部顏色較深,腹部顏色較淺。
但近些年來,有科學家又給出了貌似更權威的解釋,部分科學家認為動物背部腹部顏色確實和太陽有關係。這種顏色的區分使動物能在陽光下結合陰影完美隱藏自己,就是反廕庇論。
著名現代畫家雅培漢德遜也根據自己多年觀察動物的經驗給出了自己的結論:
如果動物身上的顏色一致,那麼在野外條件下,太陽光將動物的背部曬亮後,是會和陰影部分產生明顯的區別的,這是不利於動物捕獵和躲避天敵的,所以動物進化出了這種特殊的特徵。
動物將那些被陽光照射得最明亮的地方,進化為身體上最暗的部分,再將被陽光照不到的地方變淺,這就使得當陽光照射後,動物的從背部到腹部的顏色一致,從而起到了隱蔽的效果,可以更好的捕獵和躲避天敵。
舉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作為靜物的石膏體在光的照射範圍下,石膏體會呈現非常明顯不同的顏色,包括亮部、過渡色、暗部及陰影,那麼如何讓石膏體在燈光下顏色統一呢?
很簡單隻需要將石膏體的受光面塗成最暗的部分,將陰影處塗成最淺的部分,再由兩側向中間塗過渡色,這樣,在燈光照射之下,石膏體便能呈現一種顏色。
同理,將自然界的動物也可以比作石膏體,大多數動物都進化出了此種特徵,光照越充足的部分顏色越深,而背光部分顏色越淺,當陽光照射後,動物從上到下的顏色看上去基本一致,可以起到非常好隱蔽作用,這就是反廕庇偽裝。
這種反廕庇偽裝對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及底層動物同樣有效果,比如老虎、獅子、大象、鯨魚、鯊魚、老鼠、麻雀等動物。
但這其中還有個別動物比較特殊,它們的體色並不遵循後背深腹部淺的規律,例如北極熊。
北極熊生活在特定的北極地區,是當地的頂級獵食者,奔跑速度極快,還可以在冰海中游泳,甚至可以捕捉獨角鯨。北極熊的毛為無色透明狀,當地冰山較多,可以和環境較好地融為一體。
還有一些動物恰恰相反,例如非洲的蜜獾,它們的背部顏色較淺而腹部較深,可以讓其他動物一眼就認出來,彷彿在警告其他動物,蜜獾並不好惹,而事實也的確如此,蜜獾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的路上。
諸如藍目天蛾幼蟲一類的毛蟲也會顯得比較特殊,它們的背部顏色較淺,而腹部顏色較深。
這是因為這類毛蟲都是腹部朝上進食的,所以它們的背部顏色更淺。當太陽從上方照射時,腹部會和背側面的陰影相互呼應,出現均勻的反射度,使毛蟲可以隱蔽自己。
如果把毛蟲翻過來,那麼背部淺色區域會受光照射,深色的腹部進入陰影,會出現非常明顯的對比,不利於毛蟲隱蔽。
古生物學家發現這種情況也出現在恐龍身上,2001年3月21日,加拿大阿爾伯塔省一名井下工作人員發現了一種奇特的恐龍化石。
後來經過專家確認,這是一種全新的恐龍,隨後其命名為馬克米切利龍,這種恐龍長度近6米,體重達2300斤,身上覆蓋著鐵浮屠一樣的堅硬角質層。
同時科學家還發現這種恐龍的背部和腹部顏色不統一,也符合反廕庇偽裝的特徵。這說明這種恐龍不但會用背甲尖刺來保護自己,還會具有反廕庇偽裝。
其實這類反廕庇偽裝的生物還有許多,它們都具有相同的特徵,為了生存,改變身上的顏色根本不算什麼。圖片來自網路侵聯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