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戰結束後,美國出於抗衡蘇聯的需求,迅速武裝起了日本航空自衛隊,當時美國對空自的定位就是在遠東地區對抗蘇聯強大的機群,再加上日本與蘇聯的距離太近,是美國在東北亞區域設定的第一道空中防線,因此對武裝空自這件事情美國可謂是毫不含糊,其中空自是除美國外世界上第一個裝備F15戰鬥機的空中力量這件事情就足以說明問題。
一,空自三代戰鬥機發展歷程
1974年,美國第二款重型三代戰鬥機F15開始服役,至此美國空軍也開啟了重型三代戰鬥機時代。F15服役一年後,日本空自就派出技術團隊對這款機型進行了全面評估,1977年,空自決定引進F15戰鬥機,用來取代二代的F-104,對於空自引進F15這件事情,美國表現得更為積極:空自引進F15後就可以穩固美國在亞洲佈置的這道防線。
引進F15這一計劃迅速推進,1982空自駐紮在九州新田原機場的第202航空隊正式裝備F15J,隨後三菱重工引進全套生產線開機在本土生產F15,截止到1992年底最後一架交付,空自共接收了213架F15,其中單座F15J165架,雙座F15DJ48架,不僅是除美國空軍外裝備F15最多的空中力量,同時還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引進F15生產線的國家。
1978年F16戰鬥機正式服役,美國當時有意向空自出售這款輕型戰鬥機,不過與F15不同的是,空自並沒有引進F16的意願,而是打算自己研發一款全新的戰鬥機,礙於日本大量引進F15,美國在這件事情上也不好再拒絕,不過還是深入參與了進來。在美國幫助下日本研發的F2戰鬥機在2000年開始服役,截至2011年停產,F2戰鬥機一共生產了98架。
雙座型F15DJ
二,中國空軍三代戰鬥機發展簡述
中國空軍三代戰鬥機發展的特點是引進與自主研發同步進行,在大量引進的同時也一刻也沒有停止對國產三代戰鬥機的努力。1990年中國空軍正式引進蘇27戰鬥機,1992年首批蘇27從俄羅斯直飛安徽蕪湖,至此開啟了我空軍三代戰鬥機時代。實際上我空軍三代戰鬥機的發展歷程與空自有點相同之處,那就是在引進重型戰鬥機的時候連同生產線也一併引進。
2004年殲10戰鬥機開始服役,在殲10服役前夕我國還引進了100架蘇30戰鬥機加強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遠端打擊能力。殲10戰鬥機的服役促使空軍開始了全面現代化,當前殲10戰鬥機共發展出了三個型號,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殲10A型,殲10B作為一款技術過渡型號數量相對較少,當前正在全力生產的是三代半的殲10C型。
殲10是一款國土防空型空優戰鬥機,因此2010年左右空軍基於國產殲11B開始研發一款重型多功能戰鬥機殲16,以滿足遠端截擊制空和反艦及對地打擊任務。在殲16服役前夕,空軍再次引進24架蘇35戰鬥機,以滿足當時一個短暫時間點上空軍對先進機型的需求。目前空軍三代機由殲11系列、殲10系列、以及蘇30MKK和蘇35組成。
三,空自從東亞沒有對手到如今只有我空軍四分之一的實力
1982年就已經裝備F15的空自,當時在東亞幾乎是沒有對手般存在。蘇27戰鬥機在1985年才開始服役,而我國首批蘇27交付的1992年,空自裝備的F15數量已經超過了100架。實際上直到2000年左右空自以200餘架F15J的機群一直保持著東亞上空三代機機群的規模優勢和效能優勢。
不過空自的問題就是缺乏自主研發的空間,美國向空自大量出售F15,但同時卻多了一個心眼,那就是出售給空自的全部是制空型F15J,這是基於F15C/D改進而來的、不具備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機型,也就是說空自的主力核心裝備,一直在按照美國的防禦需求打造,美軍要的是空自來抵擋住蘇聯空軍的第一波攻擊就行了,因此1988年就開始服役的F15E一直與空自無緣,這就好比給了你一把劍卻是單刃的。
至於空自的F2戰鬥機,F2實際上就是F16的放大版,該機使用的雷達雖然是日本自己製造,但整個武器系統全部是美國貨,這裡面既有日本缺乏全系研發能力的問題,也有不得已而為之的問題,如果美國無法從F2戰鬥機專案裡分得一杯羹,這款戰鬥機就不會順利服役並且生產百架之多。不過雖然是一款輕中型戰鬥機但F2的單價高達1億美金,饒是如此空自還是咬牙裝備了近百架,因為F2戰鬥機圓了空自實現空基反艦的夢想。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空軍從原本三代機遠不及空自,到2004年殲10服役後與空自的旗鼓相當,再到2019年反超數倍。2019年我空軍三代戰鬥機突破千架大關達到了1200架,三代機數量是空自的整整四倍。並且這一千多架三代機中還有數百架三代半戰鬥機,而空自的兩款主力機型均達不到三代半的水平。
嶄新殲16交付,這種後勁是空自沒有的
15年時間超越數倍,這裡既有我國綜合國力迅速提升提供的強大支撐這一原因,同時也有獨立自主研發與受制於人的巨大區別。直到今天空自的整個框架體系仍然是滿足於美國空軍的實際需求,美國出售給空自147架F35也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空自依託美國才打造出了空中作戰體系,與我們這種全面自主研發有本質上的巨大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