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影中紀實
編輯 | 影中紀實
1984年,中英雙方就香港迴歸這一問題上展開高達22輪談判。
在談判過程中,因耿飈(時任國防部部長)在面對香港記者的提問時“失言”,導致一向脾氣溫和的鄧小平同志大發雷霆。
耿飈究竟說了什麼,竟然引得鄧小平同志勃然大怒?鄧小平同志又是如何處理此次事件的呢?
01.“鳩佔鵲巢”的英國
時間來到1842年8月29日,因為清政府的無能,與英國政府簽訂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自此,香港地區便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但英國的狼子野心並未讓自己收手,反而變本加厲。
其實早在1833年,英國侵略者就一直想侵佔中國海岸島嶼,以此為根據地,在中國身上乃至亞洲地區圖謀更大的利益。
1834年,英國便注意到了香港地區,無論是在戰略地位還是商業領域,將香港作為英國另一“軍事基地”,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因此,拿下中國沿海島嶼便成為了英國侵略者的頭號目標。
在1842年,英國侵佔我國香港後,便加快了自己的侵略“步伐”。
緊接著在1856年,英國就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再次強迫清政府在1860年10月24日簽訂了《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的中國領土割讓給了英國。
1898年6月9日,中國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海戰戰敗,英國趁火打劫,再次強迫清政府締結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其中條約內容包括深圳河以南、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和附近屬於中國的島嶼(這裡指“新界”),全部被英國以“租借”的名義奪取,為期長達一個世紀。
直到1997年6月30日,香港才回到祖國的懷抱。然而,就在香港迴歸之前,發生了一件令鄧小平同志勃然大怒的事情。
02.艱難收復之路
1979年,香港總督麥理浩訪問北京,就新界“租借”問題正式拜訪鄧小平同志。這也是首位正式拜訪我國中央政府的在任港督,這次出訪,也意味著中英兩國的香港之爭就此拉開帷幕。
1982年,按照當時清政府與英國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內容來說,香港迴歸近在咫尺,而我國要收復香港的決心也越發強烈,但英國為了自身的利益,不甘心將香港就這樣拱手讓於我國。
英國這種無賴行為,用“鳩佔鵲巢”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是誰都無法質疑的事實,而英國覺得自己在香港已經投入太多的心血,已然將香港當做了自己的領土。
所以,為了阻撓我國順利收復香港,英國可謂是煞費苦心。
1982年9月24日,英國時任首相撒切爾夫人帶著外交官飛抵北京,這也是英國首相首次訪問中國,與我國就香港迴歸這一問題,展開多次商議。
在首次談判中,撒切爾直接單刀直入,以“擔心香港發展”為名,向鄧小平同志發難:
“如果中國堅持收復香港,勢必會影響它的發展,人民的幸福指數也會隨之降低。所以,我建議您,想要維持香港的繁榮,請把它交給英國!”
撒切爾的這番話,在外人聽來,是在為中國分憂,擔心香港會因為中國的接管,而變得衰敗,但在鄧小平同志聽來,這些話語裡,在暗含當時我國不如英國,就單單這一點,中華兒女任何一人聽了,都不會將自己的國土拱手讓人,更何況是我國出色領導人之一的鄧小平呢。
鄧小平同志面對撒切爾的發難,擲地有聲地回答道:
“中國在收復香港這一問題上,是絕不會讓步的,主權問題也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並且,中國不止要收復香港,還有收回九龍、新界。
換個角度來說,夫人會允許英格蘭被他國佔據嗎?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是我的你拿不走,不是我的,我也不會強取豪奪。’現在您明白了嗎?”
撒切爾夫人雖然不是特別明白鄧小平同志的意思,但她從鄧小平同志的話語中,感受到了中國要收復香港的決心,這讓她大為震撼。但奈何兩方的處於對立面,撒切爾更是一國的首相,自然做不了一言堂,最終只得鎩羽而歸。
也許是撒切爾夫人對此行目的勢在必得期望過高,但結果卻不盡人意,導致內心受到打擊的撒切爾,在準備離開人民大會堂時,險些從臺階滾落下去。
儘管西方媒體在撒切爾夫人跌倒事件作出澄清,表明她是因為在腿部做了一個小手術,再加上常年奔波,導致身體沒能完全恢復,但在中華兒女看來,這是新中國順利收復香港的苗頭,更是西方畏懼我國實力的象徵。
一個國家行使主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自己的土地上駐軍,而中國面對主權問題時,我國領導人的態度一直都是強硬,絲毫不作退讓,更是在1982年與撒切爾夫人談話時,就已經明確表示:“中國會在香港駐軍,這是中國的權利。”
在接下來中英就香港問題展開一系列商議,而每一場都有鄧小平同志坐鎮,這讓英國連續在七輪談判中,都沒有達成自己的狼子野心,這讓英國不禁有些惱火,決定臨時更換談判代表,拿出自己的王牌談判專家伊文思。
而我國見此情形也並未多說什麼,儼然一副“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應付英國的試探,我國作為禮儀之邦,自然不會以大欺小,決定讓周南(原外交部副部長)上場,對陣英國駐華大使伊文思。
兩人在談判桌上展開了激烈討論,英國眼看在正常交談的情況,無法撼動中國在香港主權上的決心,於是英國便在我方發言上做手腳,將我方在香港一事件的所有提議,全部上升到危害香港發展、人民幸福等層面。
英國談判代表更是拿所謂的香港民意當做突破口,談到:
中國在香港駐軍不僅會引起香港民眾的“恐慌”,還有可能造成現在繁榮的香港會衰退,英國這一言行,可謂是其心可誅!
周南作為中國談判代表,絲毫不示弱地呵斥英方:
“憑什麼英國就能駐軍香港,而擁有香港主權的中國卻不能了?”
周南還表示:
英國在香港駐軍時,軍費是香港人民透過納稅承擔的,但香港迴歸中國後,我們駐軍所需的軍費由國家一力承擔,最重要的是,國家在香港駐軍,只是負責國防,香港內部的治安事務我們不會插手。
英方談判代表狡辯地說:
“我們跟你們不一樣,我們距離香港太過遙遠,如果我們需要在亞洲採取什麼軍事行動,從國家派遣軍隊過去更本來不及,但你們不用這樣,廣州就有你們的軍隊,並且距離香港還那麼近,真正有需要的時候,你們再過來就行,完成任務後你們便原路返回。”
周南這次見到英國的得寸進尺,毫不客氣地反擊:“中國在香港會駐軍,並且是常駐!”
1984年4月,中英兩國就香港問題的談判持續了兩年之久,英國外交大臣傑弗裡出訪我國時,鄧小平同志在周南同志的發言上,再次強調我國會在1997年,派軍隊前往香港駐軍,這不僅是中國在履行國家主權的象徵,更是我國向世界宣告::
“香港永遠屬於中國,並且,只要是中國的領土,終有一天會回到祖國的懷抱。”
1984年,鄧小平同志更是在外交部《關於同英國外交大臣就香港問題會談方案的請示》檔案上,作出重要批示:“在香港駐軍這一條必須堅持,不能讓步。”
就在鄧小平同志發言後不久,在收復香港這一事件上的關鍵時期,卻出了岔子!更是差點導致中方談判團長久以來的努力化為泡影。
03.險些大意失“荊州”
1984年5月,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召開,並與香港迴歸談判發生“碰撞”,這自然引起中外媒體的關注,而作為事件的“主人公”香港,自然更加關注自己的“命運”。
於是,香港媒體頻繁派遣記者來到內陸,以便獲取一手資訊,當然,這些記者也是受過專業培訓,經常會向中國談判團發難,就連中方談判代表團團長周南都說:
“香港媒體的記者大多數都受過專業培訓,而他們很多都是奉命前來摸底,有時候面對她們的一些提問,連我都需要好好思考一番才能給予回答。”
耿飈作為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自然也是香港記者的採訪物件,而他在接受記者採訪之前,他已經連續參加了全國人大、政協會議和世界議聯大會等多個會議,各種嚴肅的會議,再加上沒有空餘的休息時間,讓他的精神面貌有些不在狀態。
香港記者在人群中便注意到了耿飈的狀態,善於抓住時機的他們,直接向耿飈連續丟擲“密集火力攻擊”:
“耿先生,現在香港人民都怕大陸駐軍,請問你們一定要前往香港駐軍嗎?
請問耿先生,中央對待香港又是什麼態度呢?
香港迴歸後,又會如何處理收復後面的事宜呢?”
精神不足的耿飈面對香港記者的“提問”,即便他很累,但作為中華兒女的一份子,凡事講究先來後到,於是耿飈含糊不清的回答了第一個問題:
“我們也不可能一定要在香港駐軍。”
然而就是這一回答,讓別有用心的香港記者,從這一回答中看到了“爆點新聞”,作為發言人的耿飈,自己也沒有想到,會因為自己的一句話,差點引得多年收復香港的努力化為泡影。
香港記者在耿飈身上得到想要的答案後,香港各大媒體就以極快的速度發出各種文章,其中讓香港人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香港不必駐軍,這是中國政府的意見”、“來自中國國防部長耿飈的發言,香港被大陸收復後,中國將不會派遣軍隊駐紮香港”。
這樣的頭條新聞,自然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大江南北,就連一向很少生氣的鄧小平同志,在聽聞這一類新聞都大發雷霆,壓制不住內心的怒火。
1984年5月2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即將結束。
鄧小平同志作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每天的行程自然十分緊湊,但按照慣例,他會聽取會議重要內容的報告,然後與前來參加會議的港澳代表團會面,接受記者的採訪。
就在聽取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時,耿飈失言事件傳到了鄧小平同志耳朵裡,這讓他勃然大怒:
“耿彪同志根據什麼將這些話?他又有什麼資格對記者說那樣的話?因為他的一番話,豈不是直接否認了我國與英國在香港駐軍問題上的談判立場?
以後,有關香港的問題,我說了算,港澳辦說了算!”
鄧小平同志作為黨的優秀領導人之一、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他給中華兒女帶來的,一直都是一副和藹可親的老爺爺形象。但在香港迴歸這一問題上,鄧小平同志的態度一直很堅決,任誰都無法動搖。
鄧小平在聽完報告後,與港澳代表團在面對記者的採訪時,一時沒壓下心中的怒火,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場:
“耿彪同志所說的話毫無依據,更沒有權威性。香港一直中國的領土,為什麼不能駐軍?我國在香港迴歸後,已然想出如何解決後面的發展問題。”
在場的記者,從未見過鄧小平同志發如此大的火氣,更未見過鄧小平一改常態,說出如此犀利的言辭,但在場的記者也從他的話中,讀到了一個重要資訊,“香港是中國的,並且在迴歸後,依然會繁榮下去”。
04.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其實,耿飈要是細心點兒,聽清楚香港記者的提問,也不會出現這種低階錯誤。作為國家的政要人物,在面對任何一位記者的採訪時,發言都要三思而後行。
而耿飈作為事件的主人公,還不知鄧小平同志因為他的失言大發雷霆,直到他接到鄧小平同志的約見。
耿飈再見到鄧小平同志後,看到他一言不發,便問道:
“主席,此次叫我前來是有什麼事嗎?我正在忙著為外賓安排接風宴呢。”
耿飈說這話的時候,視線也注意到了桌子上的報紙,上面赫然寫著“來自中國國防部長耿飈的發言,香港被大陸收復後,中國將不會派遣軍隊駐紮香港”,這無疑給他當頭一棒。
頓時耿飈也想起來,自己曾經在面對香港記者採訪時,因為精神上太過勞累一句無心之言,竟然引來如此“大禍”,這也讓他開始反省自己行為。
於是,耿飈花費了兩天時間,寫了一份檢討書:
“我確實在‘解放軍是否在香港駐軍’這一問題上,犯了嚴重的錯誤,讓黨和國家蒙羞。鄧小平同志批評我的話完全正確。
今後一定努力學習發言,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將鄧小平同志批評的語言,當做自己的座右銘,時刻警醒自己。”
耿飈在失言犯錯這一事件上,他是有錯誤,但這也不能完全怪他,有道是“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嘛,並且耿飈更擅長的是帶兵作戰,讓他在政治上施展拳腳,也確實有些為難他。
而在我們中國也講“知錯能改就是好孩子”,耿飈不僅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失言,更敢勇於承擔身上的責任,我們也沒必要揪著人家的錯誤不放。
鄧小平同志在接收到耿彪同志的檢討書時,也是一笑泯恩仇:
“那都是過去的事了,不必再提。人要往前看,不能總盯著後面不放不是?”
再加上鄧小平同志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自然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與耿飈兩人的革命友情鬧得不愉快,更是在後來不久,鄧小平同志更是公開發言,破碎了英國的狼子野心。
1984年5月26日,一條《鄧公宣佈在港駐軍》的文章佔據了英港各大媒體的頭條,英國看到這一訊息時,也知道香港已經徹底跟自己沒有關係了。
經過我國的不斷努力,中英雙方在同年12月19日,簽署了《中英聯合宣告》,並定下香港迴歸中國的時間為1997年7月1日。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這裡擁有著無數國家的目光,隨著英國國旗的降落,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華兒女與世界人民見證了香港的迴歸。
相信沒有經歷過國土分割的國家,永遠不會明白中華兒女對於“國土團聚”的心情。也相信現在的中華兒女已經明白,當時我國堅持在香港駐軍有多麼的重要,我們也從未見過其他國家,在自己的國土卻不能駐軍的情況。駐軍標誌著“主權”的象徵!
中國永遠不會放棄國家領土,相信任何一個國家也不會允許自己的國土被他國侵佔,而作為禮儀之邦的中國,永遠都不會做出侵略他國的行為。
如果你願意伸出禮儀之手,中國也友好地接納你,你可以永遠相信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