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一生共有10個子女,其中與楊開慧所生的3個男孩,分別是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龍;與賀子珍生的6個孩子中,僅有李敏一人存活下來,其餘的5個孩子在革命年代的艱苦環境下都沒能活下來;毛澤東的第10個孩子,就是最小的女兒李訥。
毛澤東的10個子女,活下來的只有4個。然而新中國剛剛成立之際,最受毛澤東器重的長子毛岸英就犧牲在了朝鮮戰場上,年僅28歲。活下來的4個子女中僅存3人,作為一位父親,毛澤東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就算是倖存的3個子女,同樣也是命運坎坷,飽嘗世間的辛酸。
01-長子毛岸英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在長沙小吳門外的清水塘村。8歲時,母親楊開慧被捕入獄,毛岸英也被關了進去。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被反動軍閥殺害,毛岸英被營救了出來。
長沙的白色恐怖越來越嚴重,時刻都有可能危及毛岸英三兄弟的安全。加上照顧他們三兄弟的外婆年事已高,最終在叔父毛澤民的安排下,毛岸英三兄弟被送往上海,收養在大同幼稚園。
1931年4月,由於叛徒顧順章的出賣,大同幼稚園被解散,毛岸英兄弟三人被寄養在董健吾的家中。在此期間,最小的一個弟弟毛岸龍生了一場病,經搶救無效死亡。
從1935年到1936年3月,因為黃家生活困難,相依為命的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倆,在上海流浪了大半年,過得非常艱苦。他們賣過燒餅,當過報童,賣過油條,推過板車,撿過破爛,飢一頓飽一頓。天冷了,他們就藏身在一座破廟裡。
從1935年秋天開始,上海特科的工作人員就開始尋找毛岸英兄弟倆。到了第二年3月份,才在一座破廟找到兄弟倆,此時毛岸英14歲,毛岸青13歲,他們又被送回董家。
三個月之後,兄弟倆才在特科人員的安排下,離開了上海。他們乘船到了法國馬賽,然後坐火車前往巴黎,最終被送往莫斯科,住進了國際兒童院,開始了新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毛岸英看電影《三毛流浪記》時曾激動地說:“那時我和岸青在上海的流浪生活,和三毛相比,除了偷、給資本家當乾兒子外,其他幾乎都經歷過。”毛澤東也曾感慨地說:“為了革命事業,這些孩子從小就吃百家飯,走萬里路啊。”
在蘇聯時期,毛岸英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後來轉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蘇聯衛國戰爭期間,毛岸英主動請纓上了戰場,做過坦克連的指導員,跟隨蘇聯軍隊一路打到了歐洲。
1946年毛岸英回國,來到延安後,他終於見到了日思夜想的父親毛澤東。為了這一天,父子倆足足等了19年。毛澤東特意吩咐伙房多備了幾個菜,慶祝他們父子得以團聚。
在解放區,毛岸英開始做一個力所能及的工作。他搞過土改,當過秘書,做過宣傳工作。遵照父親“補上勞動這一課”的要求,他還到延安西川的一個偏僻山村種過地。毛岸英身上充滿正義感,而且十分質樸,他經常穿一件舊的軍大衣,和一個普通的幹部職工沒有任何區別。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軍將戰火燒到了三八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剛剛新婚不久的毛岸英毅然報名參加志願軍。戰事吃緊,毛岸英走得十分倉促,因為保密要求,他的妻子劉思齊連他去哪裡,執行什麼任務都不知道。
11月25日,志願軍打響第二次戰役。上午11點左右,美軍飛機對志願軍指揮部所在地區實施空襲,毛岸英是作戰值班員,他和戰友高瑞欣在木板房中來不及跑出來。炸彈落下來,木板房瞬間成了一片火海。
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上,年僅28歲。毛澤東得知噩耗後,眼睛溼潤了,他沉默了許久,長嘆一聲:“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了,毛岸英烈士卻永遠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
02-毛岸青和毛岸龍
1923年11月23日,毛岸青出生在長沙板倉楊家。和哥哥毛岸青一樣,他的童年生活也是顛沛流離。毛澤東忙於革命,東奔西走,出生不久的毛岸青就跟著母親楊開慧四處流浪。
毛岸青7歲這年,母親被捕後犧牲。此後,毛岸青和弟弟毛岸龍,在舅母和外婆的幫助下,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後來,兄弟三人被送往上海,住進大同幼稚園。在此期間,弟弟毛岸龍不幸病逝。
因為敵特的破壞,幼稚園被關閉,毛岸青和哥哥一度流離失所,被國民黨特務毒打,飽嘗人間疾苦。1937年,毛岸青和哥哥被送往蘇聯,結束了長達14年的流浪生活。
在蘇聯期間,毛岸青學習認真刻苦。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毛岸青積極參加挖戰壕、運傷員等,支援前線。1947年,毛岸青回國,與父親毛澤東團聚。父親教導他:“我不要你成為什麼政治家、文學家、科學家,你只要做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我就滿足了。”
父親鼓勵他到農村去,隨後毛岸青到黑龍江克山縣參加土改。他和當地農民同吃同住,一起勞動,土改結束後,毛岸青回到北京在機關裡做了一名普通的翻譯。他翻譯了十幾本馬列著作,在翻譯事業上做出了一些成績。
1960年,毛岸青和邵華的婚禮在大連舉行。邵華出生在延安,是烈士陳振亞的女兒,母親張文秋也是老革命。1970年,邵華生下一個兒子,取名毛新宇,全家生活幸福美滿。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毛澤東與楊開慧的第三個孩子毛岸龍,出生在1927年。毛澤東忙於革命,領導組織秋收起義,帶領隊伍上了井岡山,再也沒能和這個兒子見一面。
楊開慧從武漢回到長沙後,毛岸龍跟著母親一起住在北門外沈家大屋旁的北角門樓,後來又一起回到長沙縣板倉外婆家。1930年楊開慧犧牲後,毛岸龍和兩個哥哥一起被送到上海,住進了大同幼稚園。
1931年春,大同幼稚園被迫解散,毛岸龍和兩個哥哥被寄養在董健吾家中,後因董健吾去武漢工作,三兄弟流落在上海街頭。當時岸龍年紀甚小,尚無獨立生活的能力,主要靠兩位哥哥賣報紙、拾破爛、幫人推人力車維持生活。
他們終日裡露宿街頭,居無定處,毛岸龍的去向也成了一個謎。有說他在上海流浪期間走失了,或許尚存於世;也有說因為患病,死於上海的廣慈醫院。曾在這個醫院工作過的一位女護士證實,毛岸龍確實在1931年的5月或6月因病住進廣慈醫院,經搶救無效死亡。
03-李敏和李訥
李敏是毛澤東的第8個孩子,也是他與賀子珍所生的6個孩子中唯一存活下來的一個。賀子珍在長征路上有了身孕,到了延安後生下了一個女兒,毛澤東從《論語》中“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中得到啟發,取“敏”字作為女兒的名字。
李敏的小名叫“姣姣”,來源於《西京雜記》中“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淨如芙蓉”這句話。李敏為什麼姓“李”呢?毛澤東在轉戰陝北時曾經給自己取了一個化名“李得勝”,他很喜歡這個名字,兩個女兒李敏和李訥的姓就是來源於此。
1937年,賀子珍離開延安去蘇聯,這直接導致了她與毛澤東的婚姻走到了盡頭。在蘇聯,賀子珍的生活過得十分艱難,毛澤東得知後於心不忍,就想辦法把四歲的姣姣送去蘇聯,陪伴在賀子珍的身邊。
李敏陪伴母親賀子珍在蘇聯度過了許多艱難的日子,同時她也是父母之間的情感紐帶。在蘇聯生活了7年之後,1948年李敏回到中國,暫居哈爾濱。
1949年,李敏給父親毛澤東寫信,希望能到北京去。不久,她和哥哥毛岸青一起被接到了北京的香山別墅,見到了父親。此後,李敏一直在毛澤東與賀子珍之間負責傳話,維繫著一家人的親情。
李敏從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大學期間,她和孔令華戀愛了。孔令華是北京航空學院的高材生,和李敏的高中同學。對於女兒的婚事,毛澤東很關心。
在得知了李敏和孔令華的戀愛“秘密”後,毛澤東笑著說:“我一向主張兒女婚事自己做主,大人不要干涉。我覺得小孔好,我沒有意見。”
1959年8月29日,李敏和孔令華舉行了婚禮。婚宴簡單而熱鬧,毛澤東喝了喜酒,祝願女兒女婿互相學習,互相進步,生活幸福。婚後,李敏和孔令華兩人搬到了一間平房裡,過著平凡而普通的生活。
李訥是毛澤東最小的一個女兒,1940年生於延安。當時,毛岸英、毛岸青、李敏都去了蘇聯,毛澤東身邊就只有她這麼一個孩子,所以李訥沒有被送去保育院,而是在毛澤東身邊長大的。在毛澤東所有的子女中,她的童年是最幸福的。
李訥這個名字,和李敏一樣也是從《論語》中“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這句話中取了“訥”這個字。毛澤東近五十歲得女,十分欣喜,他對李訥很是寵愛,李訥也帶給毛澤東別人無法給予的天倫之樂。
毛澤東對女兒成長很關心,他教李訥怎樣讀書:“要讀淺近書,由淺入深,慢慢積累。大部頭書少讀一點,十年八年漸漸多讀,學問就一定可以高通了。”
在日常生活中,毛澤東對李訥要求很嚴格。轉戰陝北時,李訥年紀還小,卻和工作人員一樣吃大灶。開飯了,她就拿著小碗和叔叔阿姨們一樣,一份菜一份飯,然後找個地方蹲著吃。
李訥在北大讀書時,經常要走夜路回家,幾十裡的路程既辛苦又不安全。家裡的工作人員知道了,就偷偷瞞著毛澤東派人開車去接她。毛澤東得知後,嚴厲批評了工作人員。此後,李訥就自己騎腳踏車去上學。
1965年夏天,李訥從北京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解放軍日報》做了一名普通的編輯。
毛澤東一貫希望自己的子女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低階趣味的人。李訥回憶說:“父親對我們的要求很嚴格,他對我們的希望也是比較大的。他不喜歡我們做什麼科學家、政治家、文學家,他只要求我們做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只要做到這一點,他就很滿意了。”
1984年,在李銀橋夫婦的介紹下,李訥和王景清結婚。婚後,夫妻兩人過著普通而平凡的生活。
04-失落的子女們
毛澤東與楊開慧的第三個兒子毛岸龍,就是寄養在上海大同幼稚園,後來突然得病,經救治無效當夜死亡。弟弟的夭折,對毛岸英、毛岸青的打擊很大,父親不在身邊,幼小的他們在上海歷經艱難,飽嘗世間辛酸。
毛澤東與賀子珍先後生育了6個孩子,只有李敏倖存,其餘的5個孩子都因為各種原因或夭折,或失蹤。
1929年,在紅軍二打龍巖的時候,賀子珍生下了一個女孩,取名毛金花。孩子生下不久,毛澤東就託人為她找到一位可以寄託的人家。他對賀子珍說:“把孩子寄養出去,今天我們只能這樣做。我們以後會回來的。等到革命勝利了,我們再把她接到身邊。”
賀子珍用被子把嬰兒裹好,把她抱到聯絡好的那戶大嫂家裡去。她沒有什麼衣物給孩子留下,只把事先準備好的15塊銀元,放在那位大嫂手裡。
1932年4月,紅軍再次打下龍巖,賀子珍一直惦念著自己被寄養的女兒。毛澤民按照賀子珍的記述,找到舊日的那位大嫂,打聽孩子的下落。可是得到的回答卻是:孩子已經不在人世了。
1932年,賀子珍在福建長汀生下了第二個孩子,是個男孩,乳名毛毛,毛澤東給他取名為毛岸紅。
毛澤東對這個孩子十分喜愛,然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長征是不能帶孩子一起走的,毛澤東、賀子珍只得把孩子留在蘇區。
大部隊撤走以後,孩子被交給了毛澤覃和賀怡夫婦照管。整個蘇區很快便陷入敵人的包圍之中,生活艱難。1935年,毛澤覃犧牲,賀怡被捕,毛岸紅被送到一戶老鄉家中寄養,此後再無音訊。
新中國成立後,賀怡深知姐姐賀子珍和毛澤東深愛著這個兒子,不辭勞苦千里奔波,誓要千里尋親把小毛毛找回來。然而在尋親途中,賀怡發生了車禍,不幸去世,尋找毛岸紅的線索也就此中斷,再也沒了訊息。
1933年,賀子珍又生下了一個男孩。但是因為早產,先天不足,孩子沒能活下來。
1935年2月26日,紅軍二渡赤水河前後,賀子珍在行軍途中又生下一個女孩。根據規定,任何人都不能帶孩子行軍,因為孩子的哭聲會暴露行蹤。賀子珍第四次與孩子骨肉分離,她用白布將孩子包好,拿出身上僅有的4塊銀圓,將孩子寄養在一個叫張二婆的老鄉家裡。
解放後,在四川省古藺縣的白沙鎮一帶,流傳著張二婆曾收養過紅軍小女孩的故事。20世紀80年代,古藺縣黨史工作者認定確有此事。據調查考證,張二婆家住在白沙河邊長榜上,收留紅軍留下的女嬰取名王秀珍。三個月後,孩子因為生病,不愈而亡。
1938年,賀子珍在到達蘇聯後不久,又生下了一個男孩,這是她與毛澤東的第6個孩子。可是因為蘇聯天氣寒冷,孩子得了感冒,後來轉為肺炎,沒來得及搶救就不幸夭折。
毛澤東一生有10個子女,但是長大成人的只有毛岸英、毛岸青、李敏和李訥4個。其餘的6個子女,要麼夭折,要麼遺失,這讓毛澤東十分痛苦。
毛澤東曾說:“我們幹革命是為了造福下一代,而為了革命又不得不丟下自己的下一代。”由此可知,失落的子女讓他心中藏著深深的痛。
END.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賬號@博書。看完文章,記得點贊評論推薦三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