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在戰場上,中方出兵支援朝鮮的總兵力達到了135萬人之巨,可以說,為了打贏這場戰爭,中方几乎是傾盡國力。
當然了,這場戰爭的意義除了支援朝鮮這個社會主義兄弟國家外,對於保衛我國邊疆的領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無數戰士馬革裹屍,才換來了朝鮮半島的和平。
抗美援朝,中國出兵超過135萬,那麼朝鮮又給過中國哪些支援?
在朝鮮半島戰爭前,朝鮮便幫助過解放軍
朝鮮戰爭,是一場轟動世界的大型戰爭。
最開始,朝鮮半島爆發戰爭的起因還是因為半島上的南北雙方作戰,不過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強勢介入,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地理角度來看,朝鮮半島毗鄰我國東北地區,若以美國為首的勢力強勢統一半島,那麼新中國的工業基地將會面臨嚴峻的考驗,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非常有出兵的必要。
那會的新中國百廢待興,可金日成在巨大的壓力面前,也將希望寄予在蘇聯和中國的身上,不過,整個世界的輿論幾乎都偏向於中國不會出兵,因為當時美國就是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地位無可逾越,更何況,人家有核武器。
在毛主席的一聲令下後,中國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這也徹底改變了朝鮮半島的歷史。
其實,中朝兩國的友好交流並不是從這次出兵開始的,此前,朝鮮也幫助瞭解放軍很多。
解放戰爭爆發前夕,中共考慮到了東北的重要意義,在東北地區組建了東北局。
1946年7月,東北局考慮到自身的安全問題,計劃在朝鮮建立一處穩定的後方,當時,遼東軍區司令員肖勁光和一位秘書長朱理治共同前往朝鮮,在那邊成立了平壤辦事處。
該辦事處成立不久後,就制定了自己的任務:
要做好東北地區傷病員的撤退、安置工作;並且在解放戰爭期間向朝鮮尋求幫助,促進兩地的經貿往來;最後,是要協助勞動黨做好華僑的工作。
後來,由於工作推進得比較順利,根據實際需要,中共又在朝鮮的重要城市增設了4個辦事處,這些新成立的辦事處和之前的職能基本相同。
很多從南滿地區撤下來的傷員,都會被運送過去,源源不斷的戰時物資也會被運送回來。
當時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停留在朝鮮的華僑總數已經超過了六萬人,為了能團結起這些華僑,讓他們在解放戰爭時期發揮作用,中共方面與朝鮮中央協商,成立了“華聯總會”。
這個總會在解放戰爭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不僅在朝鮮遵守政府的政策和法令,也積極推動著當地的建設事業,在“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下,他們也在努力宣傳朝鮮和中國的傳統友誼,大家也會團結起來,為解放軍運送物資。
在朝鮮邊境上,有一處名為安東的市區,這裡距離朝鮮城市新義州只有一江之隔。
金日成同志就曾來到這裡,聽取了我軍司令員的形勢彙報,他也主動幫助解放軍分析了當下戰略,還提出瞭解放軍必勝的6個重要原因。
我方領導見時機成熟,便提出到時候把部隊的傷員、軍屬以及後勤部門向朝鮮轉移,並且一些同志可以透過朝鮮半島回國,需要朝鮮方面提供便利。
金日成當即就表示:“如果在戰鬥中存在困難,那麼朝鮮永遠是你們最堅實的後方。”
1946年秋天,國民黨集合了10萬大軍,向著遼東解放軍展開了大肆進攻,在這種情況下,安東地區已經非常危險了,便順著之前的預定道路向朝鮮轉移。
遼南二地委撤出安東後,轉移到孤山縣紅旗區進行了兩個月的游擊戰爭後,也來到新義州休整,到了那年年底,大部分人也撤到了朝鮮境內。
正是因為朝鮮的無私幫助,才讓部隊完成了安東戰略大轉移,這次轉移總計讓十萬人轉危為安,借道朝鮮,向長白山區轉移。
除了各種各樣的轉移外,朝鮮還在物資這一塊全力支援瞭解放軍。
邊境上一共有4處主要水陸通道,它們在戰時都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不斷在關內、關外,國際和國內之間來回進出,有利保障了東北解放戰爭的順利。
比如,在1946年中旬,東北軍工部的王逢源副部長便帶著180多節車廂的物資,從通化進入了朝鮮滿浦,然後透過朝鮮的鐵路運輸,又到達邊境城市南陽,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除了鐵路外,朝鮮還在海運方面為解放軍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中共在香港成立了華潤公司,並且租用了蘇聯的兩艘貨輪,為了能讓物資順利抵達東北,海上運輸路線便借道了朝鮮的東海和南海,停靠在朝鮮的清津港和羅津港。
這一來一回,不僅將北滿地區的土豆等農作物運送到香港賣出增加經費,還將北滿地區亟需的物資問題給解決了不少。
朝鮮還同樣保護了很多人的安全。
在鞍海戰役期間,解放軍消滅了三千多國民黨部隊,並爭取到國民黨184師師長率部起義,當時正值國民黨大肆向南滿地區進攻,起義部隊便從安東出發來到鴨綠江北岸,並最終過江抵達朝鮮惠山,借道抵達朝鮮南陽,隨後再進入中國圖們,來到北安進行收編整訓。
可以說,若沒有朝鮮的鼎力支援,這支起義部隊很有可能被蔣部殲滅。
再有,當時解放軍打算建立起初代空軍,第一批紅色航空隊隊員便從延安出發抵達東北。
這支隊伍從煙臺先抵達大連,然後乘坐了蘇軍的運輸船去了朝鮮西海岸港口,在東北局駐朝鮮辦事處的接應下來到平壤,最終再由平壤出發到南陽,乘坐火車進入中國牡丹江,這樣繞了一圈,有效避免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暗算。
還有很多中共的高階幹部也曾借道朝鮮。
比如東北局的核心人物之一段子俊,他就以民主聯軍總部特派員的身份,從哈爾濱市出發經圖們口岸出境,借道朝鮮後抵達安東,最終來到大連。
再比如張愛萍將軍在1946年的時候因傷病復發,需要前往蘇聯治療,他也是借道朝鮮南浦、平壤才抵達北滿,從那邊乘坐火車前往蘇聯地區。
可以說,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在東北一帶的順利鬥爭,都離不開朝鮮的鼎力相助。
他們甚至還專門派出過部隊,其中包括四個主要部分:
一是從蘇聯派到東北的朝鮮官兵;二是回國後又被金日成派到中國東北幫忙的朝鮮同志;三是延安等地挺進到朝鮮的義勇軍;四是部分朝鮮居民和民兵。
這些部隊,直接參加瞭解放東北甚至於解放全國的鬥爭,當時在東北民主聯軍的正規部隊中,就能看到12萬朝鮮人,加上參加其他部隊的朝鮮人,這個數字加起來已經超過了25萬。
當時的朝鮮也屬於思維高度凝聚的國家,他們作戰非常勇猛,幾乎不存在被國民黨策反的現象,特別是在四平戰役、長春戰役和遼瀋戰役中,他們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第四野戰軍43軍156師就是這樣一支朝鮮和中國人混編的部隊,其中朝鮮人佔據了絕大多數,他們還參加了平津戰役,隨後從河北出發南下強渡長江,還執行了江西剿匪的任務,湧現出了很多傑出人物被授予“人民英雄”的光榮稱號。
這些部隊在中國進行了高強度的“訓練”後回國,同樣在朝鮮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朝鮮戰爭剛剛開始的階段,他們便大展身手。
朝鮮最重要的貢獻,還是在物資方面
朝鮮對於中國來說重要的戰略意義,從日軍的行動軌跡中便可見一斑。
日軍想要攻佔中國,便首先將朝鮮作為跳板,他們殖民朝鮮長達36年,在朝鮮建立了很多軍火庫,日軍最終美夢破碎,很多軍用物資卻留了下來,這些軍火庫基本都被蘇聯紅軍看管。
解放戰爭初期,部隊經常缺乏彈藥,於是陳雲和肖勁光到朝鮮訪問期間,就提出了希望朝鮮向解放軍提供武器支援。
金日成一聽,馬上大手一揮,向東北民主聯軍提供了10萬支槍作為武器,還派出了自己最為信任的警衛團團長親自押送這批武器,確保武器能夠到達東北解放軍的手上。
此外,朝鮮咸興興南化肥廠生產的很多黃色炸藥,也被用於支援東北民主聯軍,這些物資為部隊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周總理訪問朝鮮期間,還專門來到這座化肥廠表示感謝,為此,廠區內還建起了周總理的銅像。
除了武器彈藥外,東北民主聯軍也經常遇到生活上的困難。
比如在1946年上旬,吉東分割槽的軍服配發困難,司令員也知道中央比較困難,萬般無奈下,他只好寫信求助於平壤,金日成看到信件後,立馬應允,提供了能做一萬套軍裝的布料,還裝上了一車藥品,這在當時絕對是個大數目,畢竟朝鮮也沒什麼錢。
他們不僅允許東北民主聯軍在朝鮮境內活動,緊急情況下還會專門派人去保障運輸任務,如四保臨江戰役期間天寒地凍,部隊都需要冬季服裝,廣大朝鮮群眾出動幫忙,將軍需物資運送到朝鮮江界,當地人民委員會成員們專門派出了二十多個人專程為我軍運輸物資。
在物資領域,除了軍需物品外,朝鮮還在其他方面有力支援瞭解放軍。
1946年10月,大敵當前,通化民主政府戰略轉移,可他們在走之前,擔心敵人會佔據電力資源,便忍痛炸燬了發電和送電設施。
在軍政機關抵達臨江以後,工作需要電力資源,他們便從朝鮮的後倉接電,這也保障了工作的正常運轉。
後來在1947年5月,通化第二次解放,解放軍再次請求朝鮮能夠提供臨時用電,朝鮮欣然接受,並且這次用電長達1年時間。
金日成看得很遠,他一直篤定解放軍能夠取得最終勝利,因此還主動搞起了雙方貿易。
他以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的名義下達了指令,要下屬的各級機關單位幫助東北民主聯軍貿易,要在“友誼”的基礎上去高度配合。
東北在那個階段也出口了很多東西給朝鮮,比如糧食、焦炭、煤礦、大豆等,朝方也非常大方,向東北出口了很多軍用物資,比如硫酸、甘油、炸藥等。
後來這生意還越做越大,除了東北方面外,華北局和山東方面也參與了進來,那輸入的商品總額換算過來,約為36000萬元。
估計在當時,朝鮮絕對不會想到,幾年後,他們將面臨一場巨大的危機。
中國以“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態度回饋了朝鮮,耗時幾年的時間才終於擊退了美國的軍隊,為兩國友誼根深蒂固奠定了深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