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作詠者
編輯|史作詠者
盤點中國歷史上十大“忽悠高手”,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將“受害者”玩弄於鼓掌之間,成功達到了他們的目的,並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屬於他們別樣的篇章。
他們都是誰?在他們身上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呢?
第一位 呂不韋
呂不韋,戰國末年衛國商人,後成為秦國的丞相 ,他不僅是歷史上最有眼光的商人,而且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忽悠高手。
呂不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幫助在趙國為質的嬴異人也就是後來的秦莊襄王子楚,成功回到秦國繼承王位。
期間,他先是忽悠秦國當時最受寵的華陽夫人,收子楚為養子。進而,讓子楚成為了秦國的下一任繼承人。後又忽悠趙王釋放子楚返回秦國繼承王位。
正是憑藉著這忽悠的本事,成為了秦國的丞相,還被封為文信侯,甚至成為秦王嬴政的“仲父”,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後來更是權傾天下,還鑄就了一字千金的典故。
第二位 諸葛亮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
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而論忽悠本事,也是一絕。當時劉備遭遇新敗,勢力正值土崩瓦解之際,並且北有曹操虎視眈眈,東有孫權覬覦良久。
諸葛亮出山後,憑藉他三寸不爛之舌,讓劉備這艘搖搖欲墜的破船傍上了孫權這艘豪華的鉅艦。先是舌戰群儒,忽悠他們主張聯劉抗曹。
後在赤壁之戰前夕,為了達到孫劉聯盟,激怒周瑜抗曹。甚至,說:“只要送出二喬可以使得東吳免於戰禍”。還引用曹操的兒子曹植寫了首《銅雀臺賦》兩句詩詞:“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為證,而在古代“橋”與“喬”是通用的 ,諸葛亮藉此忽悠周瑜,可謂是技法之高明,力促孫劉聯盟構建而成。
隨後再次忽悠東吳“借”到荊州,使得劉備有了立錐之地,更有了西入川蜀,確立蜀漢的可能。
第三位 燭之武
燭之武,春秋時期鄭國人,而要說起忽悠界的鼻祖,那一定就是燭之武了。
公元前630年,鄭國因得罪晉國,引來晉國以及與其交好的秦國聯合圍攻。就在這危機存亡之際,燭之武站了出來,他隻身前往秦國軍營,遊說(shùi)秦王退兵。
在遊說過程中,燭之武為秦穆公分析了滅鄭與不滅鄭的利弊關係,並利用秦晉兩國之間的嫌隙,不僅成功地說服秦王退兵,而且還讓秦王免費派兵幫助鄭國守衛晉軍。最終使得鄭國倖免於難,得以長存。
由此可見,燭之武單憑一張嘴,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東西,就能讓秦國退兵,還幫忙守敵,他忽悠人的能力可見一斑。
第四位 晏嬰
晏嬰,史稱“晏子”,春秋時期齊國上大夫,齊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他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國君主,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同時他也是最能忽悠的人,並且可謂登峰造極。
當時田開疆,公孫接,古冶子三人恃寵若嬌,居功自傲,已然成為整個朝野的三大禍害。不過晏嬰,僅憑兩個桃子“忽悠”“三害”自刎而亡,成功消除了政治隱患。這樣不費吹灰之力,不露一點聲色,既為民除害,又不得罪景公,可見他的忽悠能力不是吹的。
第五位 蘇秦
蘇秦,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他可謂是戰國時期最能忽悠人的人了。
蘇秦早年投入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學成遊歷多年,潦倒而歸。隨後,刻苦攻讀《陰符》,遊說列國。得到燕文公賞識,出使趙國,提出“合縱”六國以抗秦的戰略思想。
並在六國之間不斷遊說,最終在他的“忽悠之下” ,六國達成一致,組建合縱聯盟。他擔任“從約長” 兼佩六國相印 ,迫使秦國十五年不敢走出函谷關一步。
聯盟解散後,當齊國攻打燕國時,蘇秦又憑藉高超的“忽悠技藝”,成功說服齊王歸還了侵佔燕國的城池。
第六位 張儀
張儀,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也是僅次於蘇秦會忽悠的人。
張儀與蘇秦是同門,皆師從於縱橫祖師鬼谷子。當時六國被蘇秦遊說以合縱的方式對抗秦國,而張儀卻恰恰相反,與蘇秦對著幹。他反過來遊說諸國與秦結盟,採用連橫的方法破除六國的合縱。
期間,就發生了著名的“張儀欺楚”的典故。當時,張儀來到楚國遊說楚王,勸其:只要與齊國斷交,和秦國結盟,他就會奏請秦王贈送楚國富饒的六百里土地,以及秦楚之間相互娶婦嫁女,永遠結為兄弟國家。
結果,楚王信以為真當即就與齊國斷交。然後,派使者到秦國找張儀索要土地。然而,張儀卻改口,要將自己被賜予的六里封地,轉贈給楚王。
楚懷王聽聞後一怒之下,興兵攻打秦國。然而,秦齊兩國早已串通,反過來共同攻打楚國,使其失去了丹陽,漢中的土地。隨後,楚國又派出更多的軍隊去襲擊秦國,結果楚軍大敗,還賠了兩座城池才得以止戈。
第七位 馮諼(xuān)
馮諼,戰國時期齊國丞相孟嘗君門下的食客之一,也是戰國時期一位高瞻遠矚,頗具深遠眼光的戰略家。而他忽悠人的本領可是非同尋常。
齊國國君曾聽信讒言,罷了孟嘗君的相位,作為孟嘗君食客中的佼佼者,馮諼擔負起讓孟嘗君官復原職的重任。
於是出使魏國,對魏惠王開展一頓“忽悠”,成功勾起了魏王求賢若渴之心。
於是,魏王派遣使者攜重金前往孟嘗君封地薛,迎其前來。而馮諼先於使者趕回薛地,要求孟嘗君極力推諉魏王的相邀,因而,魏國使者接連跑了三趟,都未請動孟嘗君。
同時,也引起了齊王的高度重視,成功抬升了孟嘗君的價值。並嚇得齊王趕緊派人攜重禮,非常隆重地向孟嘗君謝罪,立刻恢復了其相位。
當孟嘗君被罷相時,許多門下食客選擇離而去。唯獨馮諼不離不棄,並且為其力挽狂瀾,幫助其官復原職,並且在孟嘗君擔任齊國相國幾十年裡 “無纖介之禍”,是與馮諼的精心謀劃分不開的。
第八位 徐福
徐福,秦朝時期的著名方士,相傳也是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甚高,同樣他的忽悠能力也是一流的。
他抓住秦始皇想要長生不老的想法,多次忽悠秦始皇:他知道哪裡有長生不老藥,他可以為其去取。使得秦始皇龍顏大悅。
並依照他的要求,給了他3000童男童女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
隨後,他乘坐蜃樓出海尋藥。結果,徐福率眾出海數年,並未找到所謂的神山,卻在當地之山——“嶗山”留下後代,後代改姓嶗或勞。
而後他再度率部出海,這次更是一去不復返。並在“平原廣澤” 停下來自立為王,秦始皇到死都沒有等來他所謂的“仙丹”。
第九位 史思明
史思明,原名崒幹,唐代叛臣,安史之亂的元兇之一。他原本是突厥部落的無名小卒,憑他的忽悠能力,一躍而成為唐朝的將軍。
早年,因無力償還官府債款,走投無路之下,逃亡到北邊的奚族地區。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奚族人想要殺死他,但史思明卻說自己是“大唐的使者”。
奚王十分畏懼唐王朝的勢力,看到史思明的架勢,竟然信以為真。以貴賓禮節接待他,並決定派100人跟著史思明去朝拜唐朝皇帝。
史思明卻暗存心思,接著忽悠奚王,要求讓其帳下威名赫赫的大將瑣高跟隨前往。奚王不敢違抗,便讓瑣高和他手下三百人跟隨史思明去“朝拜天子”。
然而,到了唐朝境內,史思明又差人謊騙唐朝守軍說,這些奚人假借朝聖之由,來偷襲平盧的。結果,這群人除了瑣高以外其他人都被殺了。
而史思明藉此進入了唐軍,被封為果毅都尉,並與安祿山相識。之後兩人憑藉戰功,平步青雲,甚至得到了玄宗的召見,並被賜與漢族之名——史思明。
後跟隨安祿山一起打著討伐楊國忠的旗幟,想要竊取大唐基業,發動了著名的安史之亂。
第十位 安祿山
安祿山,唐朝“安史之亂”的主謀者之一,也是唐朝著名的大忽悠。
安祿山的忽悠在於他的臉皮厚,他竟然願意認小他十幾歲的楊玉環為乾孃。而且每次進宮都是先去拜望楊玉環,唐玄宗覺得奇怪就問原因。安祿山回答說:“臣是胡人,胡人把母親放在前頭而把父親放在後頭”。
唐玄宗聽了非常高興,於是,命令楊銛(xiǎn)以下的楊家兄妹們一起同安祿山結為兄弟姐妹。
安祿山憑藉著忽悠的本領耍得玄宗團團轉轉,以為他是忠臣良將,實則暗地裡密謀叛亂。
右相楊國忠就曾多次提醒玄宗安祿山一定會謀反,但每一次都被安祿山都給扳正了。甚至後來只要有人說安祿山要造反,玄宗都會大發雷霆,並將他捆綁起來送交給安祿山。
以至於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玄宗才後知後覺,無力抵抗,只能倉皇南逃。
結尾
以上就是中國歷史上十大“忽悠高手”,他們憑藉著自己的“本事 ” ,為歷史新增別樣的色彩。並讓世人記住了他們,記住了他們的“光輝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