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普通的HEV強混合動力還是PHEV插電混合動力,關鍵技術還是如何“混的更好”。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混合動力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建立很多年優勢豐田THS強混系統,另一類是後來者像本田i-MMD、比亞迪DM-i,還有理想ONE、日產e-Power、嵐圖等“增程式”的後來者。
兩者技術路線有著本質的不同,簡單地可以這樣理解:豐田THS就是燃油引擎和電動機同時都能直接驅動。兩套動力依靠電腦計算聰明地交替工作或者同時工作,總之效果和效率都非常理想。
也是由於豐田THS的優勢非常強大,在此之前沒有另一家品牌的混動技術與之相抗衡,直到本田i-MMD的出現。
本田i-MMD和比亞迪DM-i技術結構幾乎一樣。它們在城市中、低速工況下燃油引擎只負責驅動發電機發電,驅動車輛完全靠電動機,加速時需要大電量短時間由電池組提供。
那問題來了,幹嘛不用內燃機直接驅動車輛,還要多此一舉先發電。不是增加重量和複雜性麼,這樣效率不是更低麼?
因為讓一個小排量內燃機,工作在最佳效率轉速來發電,再透過電力來驅動車輛,總體的效率比一個排量大的內燃機,經常工作在低效狀態下直接驅動車輛還要省油。
燃油引擎效率最高時發出的多餘的電力,還會儲存在小型鋰電池組裡,供車輛急加速時使用。
本田i-MMD、比亞迪DM-i、日產e-Power、理想ONE都是這種技術路線。但具體也有不同。
本田i-MMD和比亞迪DM-i是技術最好的,它們只在中低速行駛採用“燒油發電”方式,但在高速巡航時燃油引擎是直接驅動車輛,因為高速巡航時燃油引擎效率最高,沒必要多此一舉再先發電了。
而沒有高速巡航直接驅動功能的,像日產e-Power和理想ONE,在高速巡航時油耗會偏高。
最近我們試駕了新上市的比亞迪2022款宋Pro DM-i,從上海出發前往江蘇溧陽,長途駕駛更讓我們對比亞迪DM-i技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是電池有足夠電量,在中低速行駛時非常平順,因為它完全是電動機驅動,這比十幾萬的油車會平順舒適許多。另外加速時動力平順又有力,比亞迪DM-i百公里加速7.9秒(110km續航版)。
驍雲-插混專用1.5L引擎+ EHS電混系統組合,引擎最大扭矩135N·m,電機最大扭矩325N·m,綜合最大功率173kW。最明顯的是虧電後油耗非常低,官方宣稱百公里虧電油耗低至4.4升,實測完全可以做到,甚至比豐田THS還要省油。
加上宋Pro DM-i售價13.48萬元—15.98萬元(補貼後),還能上綠牌。如此高性價比,怪不得提車要等很長時間。
不過這類“增程式”混合動力也並非沒有缺點。例如很早我們試駕本田i-MMD時就發現,這套動力前段提速很快,但高速公路再加速動力就一般了,畢竟本田只是一副2.0L自然吸氣引擎。
而宋Pro DM-i同樣發現這樣的問題,1.5L自然吸氣引擎只有81kW和135N·m。如果你一直在高速上行駛(引擎直接驅動),電池會很快處於虧電狀態,電機的幫助就要打折了,而且如果缺電又一直跑高速引擎轉速會偏高。
結果是小排量引擎高轉導致NVH下降,動力降下油耗也會上升。但因為有引擎直接驅動,DM-i會比日產e-Power這類完全靠發電的要更高效。但如果你的速度不超過80km/h,DM -i代步真的太好用了。
最後回應文章標題,除了豐田THS外大家都選擇“增程式”混合動力路線,而確實“燒油發電”駕駛體驗更好,更像電動車。那麼豐田未來會否過時,成為又一個等離子電視?
我認為還不會。現在技術的快速迭代主要出現在BEV純電動車上,傳統燃油車和HEV混合動力的技術已經很成熟,發展會很慢。所以無論豐田式還是“增程式”都能很好應對現在的駕駛環境。
只是在技術方向和潛力上,豐田THS已經到頭了,但“增程式”混動還有進一步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