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漂是僅次於黑漂、頓口的三種常見漂相之一,但凡出現這種漂相,就算沒有刺中魚,也能確定有魚進窩。當然,我們釣魚的目的是為了釣到魚,而不是為了確定有魚進窩,在實戰時,頂漂也是空鉤率最高的漂相之一。要說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浮漂出現頂漂,就說浮漂上浮的力大於鉛墜、鉤餌向下的力,而產生這種力差的原因,常見的有六種。
一、魚鉤太大
鉤大,餌團也大,所以目標魚進窩搶食鉤餌時,會因為餌團體積過大,無法順利吞嚥,鯽魚、白條等魚搶食習慣抬頭遊走,如果將鉤餌吞食進嘴,會出現浮漂上升後停頓,如果沒有將鉤餌吞嚥入唇,浮漂則會快速上升和快速下降。這種情況就不僅僅是頂漂了,而是點漂,搶食魚的體型越小,浮漂上下起伏的幅度越大,應對這種情況,有兩種建議。一是換小一點的魚鉤,二是換吃鉛大一些的浮漂,兩種辦法,都能增加刺魚成功率,減少跑魚的機率。
二、小魚鬧窩、進窩魚蹭線
水中有小雜魚鬧窩。小魚鬧窩算是一個永遠都無法避開的話題,這種鬧窩和正常情況下小雜魚在水上層中爭搶食物不同,它們是在水底活動的。餌料到底,小雜魚頭朝下,尾斜向上吸食一口餌料,浮漂動作不規律,動作雖然大,但並不是真正將餌料吞入嘴裡了,浮漂相應的就會的上升。
三、大魚的各種試探
有大魚進窩了,特別是鯉魚,魚進窩發現餌料,但是警惕性高,不會直接去吃餌。鯉魚不是簡單地在餌料周圍試探,而是去拱水底的泥沙。當拱到靠近餌料的時候,鯉魚拱起的泥沙和引起的水流推動鉤餌輕微的離底,這個時候浮漂就會出現緩慢上升的情況。
四、水底有醬層
所謂醬層,簡單的理解,就是水底有較厚的淤泥,因為淤泥的密度不同,鉤餌會陷落在淤泥中。一旦魚群進窩覓食,在水底拱食,會翻攪水底的淤泥,讓鉤餌上浮,浮漂也會上浮,這種情況不管是雙鉤躺底,還是上鉤觸底、下鉤躺底、亦或者是下鉤觸底,都會導致這種情況出現。
五、調釣太靈
這種誘因在野釣中最常見,下鉤觸底,上鉤離底,只要有任何影響釣組的外因出現,如水流、如進窩魚蹭線,都會導致浮漂上頂。這種誘因,也是需要在實戰中第一個需要排除的,只要調釣略鈍一些,浮漂上頂而抓不住口的情況就馬上消失了。
六、提竿太晚
抓口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有的釣友喜歡抓頓口,有的釣友喜歡抓頂漂。拿釣鯽魚來說,喜歡抓頓口的釣友主要抓的是魚兒將餌料吸入嘴裡的訊號。喜歡抓頂漂的釣友抓的是餌料吸入嘴裡後魚兒抬頭的訊號。如果頓口沒有抓,或者頂漂抓得太晚,魚兒抬頭時已經發現嘴裡的異物了,會很快就吐鉤,這時候再提竿很容易出現空竿的現象。
可能有的釣友會說,我沒看到前面的頓口啊,不然我早就提竿了。其實在調釣正常的情況下鯽魚將餌料吸入嘴裡是有個小頓口的,如果出不來頓口,要麼是你的調釣不準,要麼是線組過大,導致訊號衰減比較大。
釣魚這個事,最怕的不是抓不住口,而是壓根就沒口,只要有魚給口,打不中無所謂,搞明白原因,對症下藥,那都不是事。
我是肥貓釣魚,以上所述僅個人拙見,僅供參考!圖文寫作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覺得有點意思或有一點點幫助,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影片,期待與您探討分享!當然,如果您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或更好的建議,還請多多指教。歡迎大家留言。
喜歡釣魚的朋友歡迎加入:
肥貓釣魚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