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說的都是調釣和釣組靈敏度。已經完工。想搞清楚這個問題的釣友不妨往前翻看。實事求是地說,應該是代表了中國釣魚界在調釣和釣組靈敏度方面的最高成就。諸多大師包括知名大師一直搞不懂,只是因為他們經驗雖然豐富,但是理論依據的基礎知識還沒掌握足夠。最起碼,在釣組靈敏度上,混淆了調釣法決定的鉤餌狀態代表的靜靈敏度與釣組搭配代表的釣組動靈敏度。在動靈敏度上,又混淆了簡單牛頓力學與釣組運動的實質是一種振動,所以一團亂麻,越說越糊塗,得出的結論當然就謬以千里了。諸如此類原來似是而非沒有定論的東西都被我一一解決,得出明確結論的還有很多。如果從頭一路看下來,就會明白,調釣的確是一門學問,需要一定的知識才能搞透。所以不是那些有大師名頭的人就能靠想當然和經驗就能掌握的。
我對餌料的研究遠不及釣組方面,但是也是瓶瓶罐罐快十年了。市場上比較常見的餌料和小藥,也幾乎悉數嘗試。至今沒有找到一種還算滿意的。滿意的意思就是,確定有效。
雖然如此,我可以分享一些見聞,作為對餌料感興趣的釣友的參考。
我相信真有神餌是七八年前,與S老師和L老師去張峰水庫。他們年長得多,都是三十年以上的老釣手了。S老師擅長釣巨物,L老師當時釣鯽魚很厲害。那次S老師釣上一條15斤的大鯉魚,5.4手竿,眼睜睜看他一套太極拳一般操作,幾分鐘魚就上來了。我專門去聞了聞他的玉米,感覺淡淡的甜香味,還有一絲說不上來的腥臊氣。只有一絲。L老師也不甘示弱,鯽魚釣得最多。此前與L老師出動較多,他的餌料我早聞過。濃烈的酒味和中藥味,還有牛逼鯽一類的小藥味道。起初我用的玉米麥子都是他幫我做好的。後來我不好意思,就問他怎麼弄的,要買哪些東西。他支支吾吾半天,說,還是我給你弄吧。我說這也太麻煩你了。他說不怕麻煩。(就是不想給我配方)。
後來與S老師去珏山水庫,人家又搞上一條13斤的草魚。我又去聞了聞他的玉米,甜香氣還有,腥臊氣沒了,卻有一種春天雨後的氣息。我忍住了去問他“配方”的衝動。
三年前,小浪底調水調沙之後,與L老師去王拐,坐船到主河道再右拐進灣,坐西朝東有個石頭坡。那裡按說我們已經奮戰多年了,偶爾上一兩條三五斤的鯉魚。可是那次,L老師大爆發,一天狂拔七八斤的鯉魚五六條,還有十斤以上的三四條,五斤以下也有十條之多!老規矩,我又去聞他的玉米。嚯嚯!以前濃郁的氣息不見了!竟然與S老師在張峰用的那種玉米味道很像!我說,鳥槍換炮了!這個玉米神奇啊!他故作鎮定地說,沒有沒有,瞎弄的。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爆護。我知道,他們已經掌握了釣巨物的“神餌配方”,只是不會“外傳”罷了。
見到很多大V說,沒有神餌。要靠提高釣技來增加魚獲。並把釣技劃分為很多種。比如看天氣找釣位,調釣技術,以及餌攪拌後的溶散性附鉤性等。說這些活幹好了,不必追求什麼神餌,一樣不少釣魚。我對此類說法嗤之以鼻。因為,同樣的說法可以用於以上任何一個,而強調說這個技術是“無關緊要”的,只要別的做好了,一樣釣上魚。比如,有人說到調釣很重要,他就冒出來說,調釣有什麼要緊,餌料對路魚狂吃,大鉛墜躺底一樣拖著跑。對於這樣的人,除了敬而遠之,你但凡多搭理他一句,就是輸了。
垂釣是個技術含量很高的系統工程。每個環節都是重要的。不能出現短板。漂調得再好,不會選釣位,一竿子打到梯田中間,就是死地。餌料很好,釣位也選到魚道上,可是天氣突變,魚不開口,也是徒勞。在其它條件一樣的情況下,誰的餌料“好”一些,魚獲自然就多。所以,研究餌料與研究釣組調釣一樣是很“有用”的。
最近兩年疫情原因,出動水庫很少了。小河溝又不屑於下杆,魚塘是早就不去了。所以也沒有拿的出手的什麼“神餌配方”來分享。只是想說明,對某個魚種效果很好的“神餌”應該是真的有。但是並不是說,其它方面的釣魚技術就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