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世界各地很不太平,新冠感染者日漸增多,新冠病毒不斷變異。“奧密克戎”變異株讓整個世界在2022年伊始就陷入了動盪。週一,美國首次報告了單日新增100萬例新冠感染,紐約新冠檢測陽性率高達33%。週二,大西洋對岸的法國也創下了單日新增確診27萬例的紀錄新高。
“奧密克戎”尚未平息。當地時間1月5日,據多家法國媒體報道,去年12月9日,法國馬賽地中海傳染病醫療和教學研究所對外表示,發現了一種新冠病毒新的變異毒株,該毒株編號為B.1.640.2,也被稱為“IHU”毒株。該毒株包含46個突變點和37個缺失。
該毒株最早在一位從剛果返回法國的病人身上發現。截至目前,馬賽地中海傳染病醫療和教學研究院共發現了12例該毒株感染者。由於樣本較少,目前很難評估其傳染性和危險性。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該毒株列為接受觀察的新冠變種。
真是沒有最毒只有更毒,現在又出現了“IHU”毒株。新冠病磁一次次變異,真的引起我們的反思,我們老是跟著病毒後面跑,這樣能控制住病毒嗎?變異株的不斷出現以及出現的必然性,使得人類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路程道阻且長。迄今多種變異株被監測到,德爾塔、奧密克戎作為傳染力劇增的變異株讓人類世界警鈴大作,我們是時候重新審視對抗疫情的思路,以不變應萬變,尋求突破創新之舉。
其實中醫在助力新冠病毒防治方面已經取得非常成功的效果。如去年的武漢疫情在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的情況下,中醫藥憑藉歷史上對付瘟疫的經驗,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優勢,治療有效率高達90%以上,在此次疫情中獲得各方肯定。 又如今年10月份甘肅爆發疫情的時候,短短20多天,就發現144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疫情來勢洶洶,確診病例快速增長,總量超過去年。此次患者救治中,甘肅依然堅持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目前,確診患者康復情況良好。11月27日14時許,甘肅省本輪新冠肺炎疫情最後兩名確診病例從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雁灘分院治癒出院,宣告甘肅本輪新冠肺炎疫情本土確診病例“清零”。據有關人員介紹,此輪疫情甘肅在救治確診患者時,中醫藥參與治療率達到100%。
人類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就是要用不變的原則來應對萬變的現象。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中,中國向全世界展示了這種強大的智慧。
阻擊新冠肺炎,考驗人體免疫系統
免疫力是人體自身的防禦機制,其作用是識別“自己”和“異己”,消滅外來侵入的異物,以維持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和穩定。
在病毒、細菌等有害物物質進入體內時,人體的免疫系統將會監視、防禦、調控各個機能,建立“防線”殺傷或抑制病原體,透過一系列精密複雜的過程保衛我們的身體。
同樣的,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體之後,也是對人體免疫系統的一次考驗。而生物機體生理規律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機體免疫功能不斷下降,導致機體生理平衡失調,感染疾病和腫瘤的發病率大量增加。因此新冠肺炎初期公開的重症患者及死亡案例中有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居多。
從中醫學角度來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屬於瘟疫範疇。
瘟疫自古有之,嚴重者如傷寒、天花、鼠疫、霍亂、瘧疾、流感等,動輒死傷數以百萬千萬。十四世紀的歐洲黑死病(鼠疫),斷送了歐洲2500萬約三分之一的人口。20世紀初的西班牙大流感,導致全世界近10億人口感染,近4000萬人死亡。
中醫對瘟疫也早有記載,《黃帝內經》中講:“五疫之至,皆向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已經明確指出了瘟疫的嚴重傳染性,由此也開啟了中醫與瘟疫漫長的鬥爭史,並湧現出了無數傑出的瘟疫權威權威權威權威權威專家,以及數百部傳染病著作。
比如東漢的《傷寒雜病論》(後被分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兩部分),便是醫聖張仲景在細緻觀察“傷寒”這一傳染病,以及研究其他型別瘟疫的基礎上著述而成的。再比如明朝吳又可的《瘟疫論》,首次提出了“癘氣”之說”,肯定了瘟疫(病毒)是一種物質,強調它從口鼻而入,這在當時是一種創舉,領先西方世界200年。
正是基於一代代的名醫的不懈努力,中醫形成並完善了多種辨治瘟疫的體系,創制了成百上千首經典名方。這也使得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數百次瘟疫,由於有了中醫的預防和治療,得以控制在一定的第一時間和有限的區域。
進入到現代,中醫依然在傳染病防治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比如仝小林院士就曾在2003年SARS期間,提出了“肺毒疫”辨治理論,收到了很好的治療效果。此次的新冠肺炎,仝小林院士又從中醫六氣(風、熱、暑、溼、燥、寒)的角度,基於武漢地區的2019年冬季氣候特點,提出了疫病是感受溼寒疫毒而發病的 “寒溼疫”,得到了中醫學界的普遍認可。
而對付“寒溼疫”,中醫藥很有發言權。《傷寒雜病論》成書的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是氣候學概念中的小冰期,天氣寒冷,氣候反常,瘟疫同樣是以感受寒溼為特點的“寒溼疫”,也因此,《傷寒論》中的“清肺排毒湯”以及其他名方,才被國家及各地的醫藥部門重點推薦並使用。
中醫治未病,助力瘟疫防治
治未病是偉大的中醫思想,發源於《黃帝內經》,在《傷寒雜病論》中也有較深的闡述。可歸納為三層含義,既“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好後防復”。其中“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是中醫預防理論的精髓。
“未病先防”就是在健康狀態下做好個人防護,增強身體的免疫力,身體免疫力越強,就越能在與新冠病毒的抗爭中獲得勝利。“既病防變”相當於潛伏期(醫學觀察期)或者是發病初期,在醫學觀察期,病情較淺,其主要症狀表現為輕微怕風怕冷、輕微發熱或者不發熱、無汗等。如果身體免疫力差,新冠病毒不久後就會進一步入侵肺部,導致怕冷發熱或者不發熱、咽乾、胸悶、乾咳少痰、倦怠乏力等症狀的出現。而“既病防變”階段也是中醫藥治未病的大好時機。
中醫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對於普通人來說,日常生活中,中醫藥可以提供哪些提高免疫力的方法?
“平常要想讓正氣存內就要講究平衡,中醫認為免疫力是調整出來的,不是補出來的,上火了就需瀉火,有虛才能補,只有陰陽平衡才是正氣存內的狀態。”傳染病的發生具有3個要素:一是傳染源,二是傳播途徑,三是易感人群。中醫在傳染病的預防上重視內因,著眼易感人群調理其體質,使身體正氣存內,就不易感染這些傳染病。
怎樣保持陰陽平衡,正氣存內?中醫認為,有幾個方面需要注意:第一,順應四時季節氣候變化。人的起居生活要與四季相適應,要有適當有氧運動,保證充足睡眠,及時增減衣服。第二,要調節情緒。精神狀態的波動和變化會損傷到正氣,影響人體免疫力,因此要保持心態平和,避免負面情緒。第三,節制飲食,即飲食要均衡,不能偏食無度,尤其在夏季、冬季或者感冒時,要注意飲食清淡、營養。第四,可以適當藥物調理。如果經過上述生活起居調理仍有不適,比如上火、便秘、睡眠不好、乏力等,可透過中藥調理。
中醫如何認識新冠肺炎?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哪些作用?齊文升介紹,中醫認為新冠肺炎仍屬瘟疫範疇,具有疫毒,一般從口鼻而入,透過呼吸道侵入人體之後,病人常見表現有發燒、咳嗽——這是肺的症狀,另外有腹瀉、乏力——這是脾的症狀。國外新冠肺炎患者早期的症狀之一是嗅覺、味覺喪失。而嗅覺主要是肺開竅於鼻,味覺主要是脾開竅於口——因此,中醫認為新冠肺炎病變部位仍在肺和脾。
“中醫講用藥如用兵,中醫治療新冠肺炎不是某個單純的作用與某個單純的靶點,中醫講究君臣配伍,整體佈局。”從新冠肺炎患者整個病程來看,早期要以祛邪為主,到了中期清熱化溼比較多,後期則一般扶正較多。中醫講的是辨證論治,要根據病人病情的演變具體情況來辨證施治,這實際上就是中醫的用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