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我國八年的抗日戰爭中,鐵道游擊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就是這支來自於群眾,在群眾中作戰的隊伍利用靈活多變的戰術以及對地形的瞭解,在裝備設施遠低於敵軍的劣勢情況下多次擊退敵軍,為我國的抗日戰爭立下汗馬功勞。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鐵道游擊隊,但卻很少有人知曉這支隊伍的創始人之一徐廣田,而這一切的原因大概就是因為在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之後,甲級戰鬥英雄徐廣田居然叛變了我黨,面對國民黨高額的利益誘惑他沒有守住本心。
一、背叛我黨
關於徐廣田加入國民黨這件事,不止震驚了我黨的高層領導,就連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隊友都表示不能理解。畢竟當年徐廣田在隊裡表現十分的積極,他不僅自己表現優異,還動員自己的家裡人參加到鐵道游擊隊中進行抗日行動。
當時的隊友心中,他可是一個滿心滿眼都是我黨的革命戰士,再加上他性格機敏,大腦聰慧,組織上交代的任務他都能極好的完成,他在當時就是隊伍裡的標杆人物,經常得到領導和隊友的高度稱讚。
但徐廣田的這種背叛也並非是空穴來風,事實上由於他在抗日行動中表現特別突出,連日軍都對他有幾分忌憚,逐漸讓他驕傲自滿了起來,畢竟他那時候也還是個血氣方剛的少年,難免因為自己的功績感到膨脹。
但問題就出在他不願意聽人教誨、執迷不悟,對於長官和領導的說教十分的不耐煩,像極了今日在學校裡頂撞師長的叛逆少年,他逐漸不再遵守組織的紀律,整日吹噓自己的功績,慢慢的他就迷失在這種虛榮與快感中。
如果說他的目中無人是背叛的炸彈,那抗日結束之後沒有升他的官那就是徹底的導火索,事實上領導並不是沒有看到他的努力,只是一方面很看重他領導的部隊,想保留這隻隊伍,另一方面也是想搓搓年輕人的銳氣,讓他認清自己。
但這一下子就戳中了徐廣田的自尊心,畢竟他經常在隊伍裡吹噓自己的戰功,而輪到升職的時候卻沒有他的名字,這無異於是直接打了他的臉,所以不理解領導苦心的他在國民黨的盛情邀請之下,選擇了背叛我黨,成為了國軍的一員。
二、戰功赫赫
細數徐廣田之前的戰績,確實也能理解他為什麼會對升職時候沒有他有如此之大的怨氣,但他反抗的方式屬實不可取,有意見就應該去找有關部門,而不是一聲不吭的背叛,這不僅是毀了自己的前程,也是讓那些看好他的領導感到寒心。
徐廣田在隊伍裡是出了名的不怕死,對於組織下達的一切戰鬥任務都是盡心盡力儘快的完成,比如在1940年的冬天,由於我軍物資極度匱乏,將士們別說吃飽穿暖,就連最基本的防寒衣物都是缺失的,組織上一合計,決定截獲一輛日本的物資運輸火車。
而徐廣田就是這一次行動的總隊長,由於他小時候有過做火車擦車工的經歷,所以他對火車的構造極為熟悉,知道在火車上用什麼姿勢會最安全,也知道如何在行駛的火車上穩住身體,這些經驗在此次行動中可是幫了大忙。
果不其然,此次行動以勝利告終,這不僅僅是為戰友們提供了足夠的戰備物資,而且也是極大的影響了敵人的發揮,據統計當時被徐廣田小隊帶回的棉被、棉服、毛毯以及防寒布料各個都有數千件之多,當然徐廣田正是此次行動成功的關鍵。
三、悽慘的晚年
很多人都認為能力如此高強、戰鬥經驗又十分豐富的徐廣田在加入國民黨之後日子應該會過的很滋潤,他也一定會成為國民軍的核心人物,而他的槍口就會無可避免的對向他曾經的戰友,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徐廣田的後半生並不是一帆風順。
國民軍從始至終並沒有重用過徐廣田,原因一共有兩條,一是因為徐廣田既然能背叛共產黨,那說不定哪一天就會背叛國民軍,曾經有過背信棄義行為的人很有可能再一次因為利益做出同樣的事情,這一點國民黨的高層不會不明白。
第二個原因就是徐廣田在加入國民軍之後表現並不突出,他依舊不甘心於自己所獲得的職位和獎賞,他對自己的評價甚高,依舊對眼前的利益不滿意,這直接導致他不願意配合訓練、經常遲到早退,這讓本就不信賴他的國民軍徹底放棄他。
就這樣,他徹底在國軍的視線裡淡出了,這也讓徐廣田對打仗這件事再也沒有了興趣,畢竟他的想法就是用戰功換取利益,既然什麼都沒有不如回家做點別的事情,於是只在國民軍中任職兩個月之後,徐廣田就直接撂挑子不幹了。
回到故鄉的徐廣田選擇了當一名屠戶,以販賣牛羊豬肉為生,後來在中國徹底解放之後,他也為自己當年投敵的行為付出了代價——在監獄裡蹲了兩年,不知道是不是在監獄的這段生活過的太過於艱苦,徐廣田的身體大不如前,甚至患上了疾病。
當他離開監獄之後,很不幸的又遇上了中國解放以來最困難的三年,由於剛剛出獄身無分文,家裡也因為缺少主要勞動力而家徒四壁,身患重病的徐廣田過了不久之後就不幸去世了,就此這位原來的甲級戰鬥英雄,徹底隕落。
總結
徐廣田的結局如此悽慘,對比他年輕時立下的戰功,這一結局令人感到十分的惋惜,但這一切也不過是他咎由自取,畢竟一個看不清形勢、得不到滿足的人是很難真正成功的,他們會將所有的失敗歸結於身邊的人和事,絕對不會認為自己有什麼問題。
然而世界永遠是一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地方。雖然徐廣田夠強,但實力比他還要強的也大有人在,這種驕傲自滿的態度以及喜歡炫耀的性格終究是把這位抗日英雄的人生引領到了一個悲劇的方向,以史為鑑,當今的年輕人一定要足夠理智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