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明戈,一個愛好歷史文化的草根學習者。
接上篇提到的韓國(三家分晉的主謀),今天跟大家聊聊關於山西的一段歷史,一提到山西,都會有一個順帶詞,叫“三晉大地”,那為什麼山西被叫做三晉大地呢?
“三晉”的叫法來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在春秋末年,晉悼公死後韓、趙、魏、智、範、中行、六卿專政。他們各自擁有自己的軍隊和封地,互有攻伐,範氏和中行氏先後被打敗,剩下智氏、趙氏、韓氏、魏氏。這四家中,又以智氏的勢力最大。韓、趙、魏在春秋晚期共同打敗了晉國執政的智氏。
自此晉國魏、趙、韓三家大夫無視國君瓜分晉國,作為天子的周威烈王不但不加以制止,卻還助紂為虐,給他們進行封賞,使得三家並列位於諸侯國君之席,自此春秋完結戰國到來。
周威烈王這一做法使得自家禮壞樂崩,可以說是自己毀了周朝的禮教。本有可能是四家分晉,但是智氏的智伯雖然強大卻有才無德,要求割地,四處立敵,最後逼得三家聯手群而攻之而滅亡。真是印證了那句老話,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選自《資治通鑑》。
因為韓、趙、魏是從一個晉國分出的三個國家,所以習慣上稱為三晉。由於晉國當時的勢力範圍主要在現今的山西省,而且從晉國分出的趙都城就在今天山西省會太原的東南,所以,現在山西又稱為三晉大地。
鼎盛時期的晉國有多強大呢?先看版圖,晉國鼎盛時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陝西省東部與北部、河北省中部與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東西北部與內蒙一部的廣大地區。再看史書記載,學者全祖望在評春秋五霸時認為:齊一而晉四也,晉國佔四席,分別為晉文公、晉襄公、晉景公、晉悼公。被左丘明和司馬遷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強國。由此可見晉國的威懾力!
那麼當時作為春秋霸主的晉國堪稱巨無霸一樣的存在,為什麼會淪落到被瓜分的下場呢?究其原因有三(僅代表個人觀點):
一、軍武治國,連年征戰,國力空耗。晉國在晉獻公起就是個愛惹事兒的君侯,是那種能動手就別動嘴的渾主,史書記載:“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兒子晉文公接手後,為了和楚國爭奪天下老大,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孫子晉襄公先後在崤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大敗秦國,繼其父為中原霸主。晉景公時,晉國在邲之戰中敗給老對手楚國,轉而經略北方,在鞌之戰中大敗齊國後,又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攻入楚國本土。晉厲公繼位後連敗秦、狄,並在鄢陵之戰再敗楚國,復霸天下。晉悼公時國勢鼎盛,軍治萬乘,獨霸中原,達到晉國霸業的巔峰。從公元前632年開始,到公元前532年結束,一百年時間裡,前後數十次大規模對楚、秦、齊以及其他諸侯國發動戰爭,雖然勝多負少,但卻耗盡了國力,加劇了國內人民的經濟負擔和社會矛盾,為最終被肢解埋下了禍根。
二、政治殘暴腐敗、君主昏庸無度。晉平公主政時期,依然靠武力打遍天下,重新奪回霸主地位。戰爭結束後,安逸了,舒服了,但是新的危機暗藏,接踵而至,作為一國之主,晉平公政治殘暴腐敗,生活荒淫無度,相傳其後宮佳麗無數,整天花天酒地,不務朝政,加上其大興土木,大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使深受戰爭之苦的國內百姓再次雪上加霜,苦不堪言,更加激發社會矛盾,民心漸失直至完全凋零。
三、分封制度,大權旁落、卿大夫掌權。晉武公死後晉獻公繼位。這位新繼位的君主為了加強自身統治權,晉獻公八年把晉國大量的公子給殺掉,公族這一支勢力衰弱,那麼異姓子弟便開始崛起。朝中上下沒有你這一支家族的勢力,總得有人撐場面掌握權力。趙魏韓三家的先祖先後在晉國擔任重要職位,這個禍根便是因此而種下。
因為疆域遼闊,所以將土地分封給各個卿大夫。對於這些卿大夫來說,對於自己的封地擁有絕對的權力,比如兵權、經濟權、繼承權等。長此以往,這些封地內的將士和百姓,自然只會效忠於各個卿大夫,而不是晉國的君主了。而在晉國不斷對外擴張的過程中,缺乏公室力量制約的卿大夫不斷壯大,晉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對於作亂的異姓卿大夫,晉國公室也沒有力量卻制衡了。韓、趙、魏、智、範、中行氏等異姓卿大夫也趁機做大做強。
到晉平公主政後期整日忙於吃喝玩樂,把朝政交給卿大夫代理,使晉國從他手裡大權開始旁落,直到後繼幾代之君都沒有收回旁落的君權,直到後來晉國被卿大夫瓜分和肢解。
歷史警鐘:晉國為了爭霸天下,不惜屢屢發動戰爭,最終沒有逃脫衰敗的命運;政治腐敗,生活墮落,懶於朝政,導致晉國大權旁落,最後走上被瓜分和肢解的道路。
三家分晉看似是三家之事,表面上趙、魏兩國瓜分最多,但事實上三家分晉卻與每一個諸侯國都有所關係。敵強則我弱,我弱則敵強。三家分食則晉弱而他國強,三家的分食使得當時強大的晉國一分為三,原來的巨無霸也變成了也逐漸變弱。
晉國的分裂給了其他諸侯國突起的機會,尤其是本來實力就很強勁的諸侯國更是如魚得水。當三家因為分晉而高興之時卻不知周圍已是暗藏殺機,原本可以力壓群雄的晉國到現在也已經力不從心。反觀秦國韜光養晦,處心積慮地搜刮人才使得自己日益強大。
三家分晉,給了秦國逐個擊破的機會,最後一統天下,所以最後的贏家還是秦國。但若是沒有三家分晉的話說不定最後是由晉國一統天下,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下期我們學趙氏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