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內政部長魚2021年12月28日確認採購了中國殲10C之後,巴武裝部隊跨軍種公共關係總幹事也在近期確認正在就採購直-10ME與中國相關企業進行談判。中國高階武器再次獲得佳績,這讓印度媒體“酸”了!印度媒體《亞歐時報》在1月7日發文對中國2021年的武器出口進行了分析總結,竟聲稱中國武器便宜但是並不可靠,技術來源全靠“克隆”和“間諜活動”,且在全球武器出口市場上正在迅速失去優勢,言外之意中國武器除了便宜一無是處,滿篇文章從頭到尾,字裡行間都寫滿了“嫉妒”兩個大字。
《亞歐時報》認為中國武器出口正在萎縮
《亞歐時報》的這批報道開篇便對巴基斯坦購買25架J-10C戰鬥機進行了否定,稱巴基斯坦這筆軍購“並不一定能增強巴基斯坦對抗印度的軍事實力。”唯一的用處只是證明了伊斯蘭堡作為中國軍產品出口市場的重要性在日益增加。《亞歐時報》聲稱經驗豐富的軍事分析家對中國武器表示懷疑,因為中國的武器包含了政治成本在內的隱性成本,而且在實戰中基本上未經測試,這與西方武器在戰場上證明其價值完全不同。中國的武器正在失去其魅力,這導致了中國武器出口在全球市場份額的下降。
為了增強說服力,《亞歐時報》引用了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相關資料,稱中國位列美國,俄羅斯和法國之後,是世界第四大武器出口國。從2010年到2020年,中國在全球出口了價值近166億TIV的常規武器,平均每年出口15億TIV。但是在2020年,中國武器的出口降至了7.59億TIV,為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裡的“TIV”不是貨幣單位,而是為了方便統計武器輸出/輸入資料,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創設的一種獨特的計量單位。“TIV”全稱是“trend indicator values”,中文翻譯為“趨勢指標值”。相對於傳統的貨幣單位,“TIV”更適合表示武器的數量以及輸入/輸出趨勢。例如,“TIV”越高的國家或地區,其輸出/輸入的武器數量就越多、生產/消化武器的能力就越強、購入/出售(轉讓)武器的慾望就越強烈!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更具體的資料表明,2016~2020年期間中國的武器銷售比前五年低7.8%。按市場份額計算,中國武器出口從5.6%下降到5.2%。“當然,中國武器出口的急劇下降可以在全球武器出口下降16%的背景下來看待,反過來也可以歸因於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但是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儘管中國一直聲稱生產新型、強大和高質量的導彈,但與美國和俄羅斯相比,中國作為武器出口國卻相形見絀”。《亞歐時報》指出,“從2010年到2020年,美國出口了1050億TIV,是中國出口總量的6倍多,俄羅斯出口了705億TIV,大約是中國的4倍”。
《亞歐時報》分析了中國武器的主要買家
《亞歐時報》認為中國武器出口存在一種不合理的現象,那就是其大部分份額(近80%)銷往了亞洲少數幾個國家,只有17%銷往非洲,其餘3%銷往世界其他國家。《亞歐時報》還進一步指出,自2010年以來,中國銷往亞洲的武器有多達63.4%銷往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緬甸三個國家。
巴基斯坦是中國武器的最大接受國。自2010年以來,對巴基斯坦的銷售額平均每年為5.869億TIV。其中包括梟龍戰鬥機和054AP型護衛艦。
孟加拉是中國的第二大武器購買國,2010年至2020年間,中國向孟加拉國出售了26億TIV的武器,年平均為2.6億TIV。從中國購買的武器佔到了孟加拉國在此期間軍事採購的73.6%,使中國成為孟加拉最大的武器供應國。
緬甸是中國在亞洲武器出口的第三大市場。自2013年以來,緬甸從中國進口了9.7億TIV的武器,包括17架梟龍戰鬥機,12架彩虹無人機,2架運-8運輸機,2艘43型護衛艦(原文如此)和76輛92型裝甲車。
這裡其實變相解釋了為什麼《亞歐時報》對中國武器出口充滿了怨念,因為中國出口到亞洲的武器裡的絕大部分(63.4%)出口到了印度周邊國家,而無論是巴基斯坦還是孟加拉,他們與印度的關係都並不太好,兩國與印度都存在領土糾紛,並且爆發過武裝衝突,《亞歐時報》認為中國是在故意武裝這兩個國家以對付印度。
中國透過更便宜的價格來獲得武器出口合同?
《亞歐時報》分析了中國武器在很多國家受歡迎的原因。認為這些國家更喜歡中國武器的背後,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一樣多。首先,這些國家與美國、法國和德國等主要西方出口國的關係陷入困境,無法從這些國家獲得自己需要的武器(其實是西方國家附加政治條件多,最近的例子參考阿聯酋叫停購買F-35戰鬥機)。其次,與西方國家的武器出口相比,中國對出口武器的最終用途限制很少,並且監控也不那麼嚴格。此外,中國的武器也更便宜,並且有多種手段來促進成交。比如中國透過慷慨的貸款和有競爭力的價格在2013年將兩艘二手035G型明級潛艇轉讓給孟加拉國,每艘價格僅略高於1億美元。
對於中國來說,所有這些(低價、無附加條件)都很合適,因為武器轉讓恰好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確保進入自然資源和出口市場,促進在購買國精英階層裡的政治影響力,並獲得(購買國)在國際上(對中國的)支援"這一更大目標相結合。
但是中國的武器出口真的只是靠便宜取勝嗎?答案顯然不是。中國對外軍售其實早已經過了低端和低價的年代,更多還是要靠武器本身過硬的效能贏得合同。《亞歐時報》在這裡顯然有點夾帶私貨的意思,使用了以偏概全的伎倆。正如《亞歐時報》自己承認的那樣,自2010年以來,中國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緬甸的武器只佔了中國出口亞洲的武器的63.4%。也就是說還有36.4%銷往亞洲其他國家,比如泰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和阿聯酋等國家。很顯然這些可不是什麼窮國,尤其是後面這三個更是富得流油的中東國家,單靠一個“便宜”是無法贏得他們的合同的。以泰國購買的VT-4主戰坦克為例,實際購買單價超過600萬美元,是當時參與競標的所有坦克裡最高的。而且這幾年,泰國還購買兩萬噸級的兩棲攻擊艦和S20新型常規潛艇。
此外,就算是《亞歐時報》舉例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這兩個國家,其購買的中國武器也不全都是價格便宜的。比如巴基斯坦在2015年簽訂的購買8艘“漢果爾”級常規潛艇的合同,總金額就高達50億美元。
還有孟加拉購買了44輛VT-5輕型坦克,有訊息稱合同總金額1.76億美元,平均每輛價格400萬美元,超過了烏克蘭賣給泰國的T-84主戰坦克的單價。
中國出口武器質量差?
言歸正傳,我們繼續來看這篇報道。在認為中國武器透過低廉的價格來贏取合同之後,《亞歐時報》對中國武器的質量開始了質疑。《亞歐時報》稱“購買中國武器的國家很少使用從中國獲得的武器(中東幾個國家有話說),因為它們沒有處於戰爭狀態。因此,他們幾乎不抱怨自己購買的中國武器質量差。但是這一切並不能掩蓋對中國武器質量的質疑”。《亞歐時報》還拿“約旦皇家空軍在兩年前就已經將六架中國製造的CH-4B無人機轉售”的事情來增強其觀點的說服力。
那麼這件事情的真實情況又是如何呢?約旦出售CH-4B“彩虹”無人機的事情發生在2019年6月3日。約旦皇家空軍官方網站當時釋出公開宣告,將要公開出售29架各式飛機,6架從中國進口的“彩虹”無人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顯然,《亞歐時報》在這裡又用了以偏概全的伎倆。事實上,拋售的原因並不是《亞歐時報》報道的約旦空軍對“彩虹”無人機不滿意,這6架“彩虹”無人機自裝備以來一直被用於執行邊境空中巡航和對極端武裝分子的打擊任務,從約旦空軍的數次公開表態來看,其對“彩虹”無人機是十分滿意的。之所以出售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約旦空軍的人手不足(也有說是因為資金緊張),需要通過出售這些“彩虹”無人機為購買更先進的無人機騰出人手(或者回籠資金)。
而且這種事情其實在阿聯酋便發生過,在與美國簽訂了購買F-16E/F戰鬥機的合同之後(這是有史以來最強的F-16,比F-16V還要強),阿聯酋空軍便將服役沒多久的幻影2000-9戰鬥機全部退役封存,理由正是有經驗的飛行員不夠用。
如果說,《歐亞時報》的這篇報道的前半段還只是玩弄下以偏概全的小把戲,尚且還算“客觀”的話。出於某種說不出來的心理,《亞歐時報》在報道的後半部開始全力汙衊中國武器技術來源於"克隆"和“間諜活動”。
“當俄羅斯利用中國從軍售中的資金開發新技術時,中國透過竊取俄羅斯的技術,以及對俄羅斯的武器進行了逆向工程改造以生產自己的武器。此外,中國還透過強大的網路間諜活動來獲取西方的先進技術”。《歐亞時報》為此還列舉了諸如“殲11B仿製於蘇27”,“ FC31克隆洛克希德·馬丁的F35”,“攻11模仿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X-47B”等所謂的證據。而且更無語的是,《歐亞時報》還“創造性”地把美國不出口F-22隱形戰鬥機歸結於為了防範“中國強大的網路間諜活動”。這些所謂的例子很有可能都是從中國國內的某些論壇裡直接扒拉下來的,這裡就不展開講了,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網上搜一下。
最後,《歐亞時報》煞有介事地總結到,“這種方法(克隆和間諜活動獲取)使中國(武器)能夠在世界舞臺上保持競爭力,同時為他們節省開發自己產品所需的時間和金錢”。不過正所謂“清者自清”,越來越多的國家尤其是不少原來屬於歐美使用者的國家向中國採購先進武器,這些都有力地粉碎了印度媒體對我們的造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