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1
風疹病毒屬節肢介體病毒中的披蓋病毒 (togavirus)群,為風疹的病原病毒。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 病,呈世界性分佈,在我國歸屬於法定丙 類傳染病
由t.h.weller與f.a.neva(1962)及 p.d.parkman等(1962)自風疹患者的咽部洗滌液中分離到的。
風疹病毒是RNA病毒,是限於人類的病毒。
概述2
發病以1-5歲兒童常見,成人也可發病。
風疹的臨床症狀較輕,以發熱、皮疹及耳 後、枕後淋巴結腫大為特徵。皮疹一般三 天即退,故又稱“三日麻疹”,且退後不留色素沉著。
由於全身症狀一般較輕,病程短,往往認為本病無關緊要,但是近年來風疹暴發流 行中重症病例屢有報導。如果孕婦感染風疹,將會嚴重損害胎兒。
概述3
妊娠早期婦女感染了風疹,新生兒可出現先天性風疹綜合徵,包括心臟畸形、失明、聽力障礙和智力發育不全等畸形,以及發育遲緩、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肝脾腫大、溶血性貧血、間質性肺感染等非畸形表現。
年長兒童及成人偶可出現關節受累及紫癜。
流行病與形態學 1
電鏡下多呈球形,直徑50~70nm的核心,風疹病毒的抗原結構相當穩定,現知只有 一種抗原型。
風疹病毒可在胎盤或胎兒體內(以及出生 後數月甚至數年)生存增殖,產生長期, 多系統的慢性進行性感染。
本病毒可在兔腎,乳田鼠腎、綠猴腎、兔角膜等細胞培養中生長,能凝集雞、鴿、 鵝和人“O”型紅細胞。
流行病與形態學 2
病毒在體外的生活力弱,對紫外線、乙醚、氯化銫、去氧膽酸等均敏感。pH〈3.0可將其滅活。本病毒不耐熱,56℃30分鐘, 37℃1.5小時均可將其殺死,4℃儲存不穩 定,最好儲存在-60~-70℃可保持活力3個 月,乾燥冰凍下可儲存9個月。
流行病與形態學 3
傳染源: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包括亞臨床型或隱型感染者,其實際數目比發病者 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傳染源。傳染期在發病前5~7天和發病後3~5天,起病 當天和前一天傳染性最強。病人口、鼻、 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中均可分 離出病毒。
流行病與形態學 4
傳播途徑:一般兒童與成人風疹主要由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也 可經接觸傳染。胎內被感染的新生兒,特別咽部可排病毒數週、數月甚至1年以上, 因此透過汙染的奶瓶、乳頭、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觸等感染缺乏抗體的醫務、家庭成 員,或引起嬰兒室中傳播。胎兒被感染後可引起流產、死產、早產或有多種先天畸形的先天性風疹。
流行病與形態學 5
易感人群:本病一般多見於兒童,廣泛使 用疫苗後發病率降低,發病年齡提高。
我國自80年代後期至今有多處地方流行。
流行病與形態學 6
風疹較多見於冬春。近年來春夏發病較多, 可在幼兒園、學校、軍隊中流行。
80年代以來日本、美國、印度、墨西哥、 澳大利亞等均有較大的流行。英國1978~ 1979年流行高峰時孕婦流產也最多,對該次流行中分娩的嬰兒較長期隨訪,發現有 些症狀於生後2~3年時才表現出來。
流行病與形態學 7
6個月以下小兒因母體來的被動免疫故很少患病。
一次患病後大多有持久免疫。
臨床表現
依感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自然感染性風疹及先天風疹,其表現有不同。
1. 自然感染風疹:常為隱性感染,皮疹可有,也可缺如,常見併發症為關節痛、關節炎、腦炎及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2. 先天性風疹綜合徵乃包括:
⑴心血管疾病(動脈導管未閉,室缺,肺動脈狹窄)
⑵眼部缺陷(白內障,視網膜病,小眼症,青光眼)
⑶耳聾
⑷生長遲緩
⑸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⑹肝脾腫大
⑺黃疸
⑻肝炎
⑼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精神運動遲緩,腦炎,小頭,無菌性腦膜炎)
⑽骨疾患(長骨疏鬆,骨畸形)
⑾生殖泌尿系統(隱睪,腎炎)。
(一)獲得性風疹(或自然感染的風疹) 潛伏期平均為18天(14~21天)。
1. 前驅期 較短暫,約1~2天,症狀亦較輕微。低熱或中度發熱、頭痛、食慾減退、疲倦、乏力及咳嗽、噴嚏、流涕、咽痛、結合膜充血 等輕微上呼吸道炎症。偶伴嘔吐、腹瀉、鼻衄、齒齦腫脹等。部分病人軟顎及咽部可見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頰粘膜光滑,無充血及粘膜斑。
一般來說,嬰幼兒患者前驅期症狀常較輕微,或無前驅期症狀。而年長兒及成人患者則較顯著,並可持續5~6天。
2. 出疹期 通常於發熱1~2天后出現皮疹,皮疹初見於面頸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內佈滿軀幹和四肢,但手掌、足底大都無疹。皮疹初起呈細點狀淡紅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徑2~3mm.面部、四肢遠端皮疹較稀疏,部分融合類似麻疹。軀幹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類似猩紅熱。皮疹一般持續3天(1~4天)消退,亦有人稱為“三日麻疹”。面部有疹為風疹之特徵,少數病人出疹呈出血性,同時全身伴出血傾向,出疹期掌伴低熱,輕度上呼吸道炎,脾腫大及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其中尤以耳後、枕部、頸後淋巴結腫大最為明顯, 腫大淋巴結輕度壓痛,不融合,不化膿。有時交疹病人脾臟及淋巴結 腫大可在出疹前4~10天的淋巴結亦逐漸恢復,但完全恢復正常,常需數週以後。皮疹消退後一般不會留色素沉著,亦不脫屑。僅少數重症病人可有細小糠麩樣脫屑,大塊脫皮則極少見。
3. 無皮疹性風疹:風疹病人可以只有發熱、上呼吸道炎、淋巴結腫痛,而不出皮疹。也可以在感染風疹病毒後沒有任何症狀、體徵,血清學檢查 風疹抗體為陽性,即所謂隱性感染或亞臨床型病人。在不同地區的流 行病調查中發現顯性感染病人和無皮疹的或隱性感染病人的比例為 1∶6~9。
(二)先天性風疹綜合徵 胎兒被感染後,重者可導致死胎、流產、早產。輕著可導致胎兒發育 遲緩、出生體重、身長、頭圍、胸圍等均比正常新生兒低,此差距一歲時往往還不能糾正。此類患嬰易有多種畸形,有謂新生兒先天畸形 中有5%以上是由於先天性風疹所致。先天畸形或疾病中常見者有白內障、視網膜病、青光眼、虹膜睫狀體炎、神經性耳聾、前庭損傷、中耳炎、先天性心臟病、心肌壞死、高血壓、間質肺炎、鉅細胞肝炎、 肝脾、淋巴結腫大、腎小球硬化、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腦炎、腦膜炎、小頭畸形、智力障礙等。
風疹檢查
(一)周圍血象 白細胞總數減少,淋巴細胞增多, 並出現異形淋巴細胞及漿細胞。
(二)快速診斷 近來採用直接免疫熒光法查咽拭塗 片剝脫細胞中風疹病毒抗原,其診斷價值尚需進 一步觀察。
(三)病毒分離 一般風疹病人取鼻咽部分泌物,先 天性風疹病人取尿、腦脊液、血液、骨髓等培養 於RK-13、Vero或SIRC等傳代細胞,可分離出風 疹病毒,再用免疫熒光法鑑定。
(四)血清抗體測定
臨床診斷
1. .疑似病例 發熱,1~2 日後出現紅色斑丘疹,耳後、 頜下、頸部淋巴結腫大,或伴有關節痛。
2. 確診病例
①在2~3 周內與風疹患者有明顯接觸史。
②在8 年內已接受過麻疹活疫苗接種。
③末稍血象白細胞總數減少,淋巴細胞增多。
④病原學或血清學檢驗獲陽性結果。
臨床診斷:疑似病例加上確診病例中①或①和②或 ③項
風疹併發症
(一)腦炎 少見,發病率為1∶6000,主要見於小兒。 一般發生於出疹後1~7天
(二)心肌炎
(三)關節炎 主要見於成年人,特別是婦女患者
(四)出血傾向 少見。由於血小板減少和毛細血管 通透性增高所致
(五)其他可有肝、腎功能異常。
治療
加強護理, 室內空氣保持新鮮, 加強營養, 隔離至出疹後5天。
預防與護理
1. 發現風疹病兒,應立即隔離,隔離至出疹 後5天。
2. 避免與風疹患兒接觸。
3. 患兒臥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風,加重病情。 發熱期間,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和容易消 化,不吃煎炸與油膩之物。
4. 防止搔破面板,引起感染。
小兒發熱出疹性疾病診斷要點
流行病學史 皮疹特點 發熱與皮疹關係
小兒常見發熱出疹性疾病鑑別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