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其實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治療方法。時至今日,牽引療法在電子機械、生物醫藥等新技術的加持下,已經成為物理療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據牽引部位的不同,可將其分為頸椎牽引、腰椎牽引、四肢關節牽引等型別。
作為頸椎病最常用的物理治療手段之一,頸椎牽引的效果常常遭到質疑。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很多人的症狀在頸椎牽引治療過程中確實會得到顯著緩解,但在治療結束後卻很快恢復原狀,難免讓患者失望。
那麼問題來了,頸椎牽引是否有用?能不能從根本上解除疾症?頸椎牽引只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物理治療方法嗎?
頸椎牽引功能及侷限性
1、增加椎體間隙。頸椎常年承受頭部重力,再加上錯誤的姿勢和組織退變,椎體間隙變得狹窄,椎間盤變形甚至破裂,神經、血管組織因此受壓迫引發複雜的症狀。
透過相反方向的重量牽引,可使上述現象和症狀得到暫時緩解,甚至還能夠在負壓作用、韌帶束縛等效應下,使突出的椎間盤內容物回納復位。
不過,上述治療效果僅能夠在短時間內維持,當牽引治療結束後,還需要透過康復訓練,再結合必要的持續性牽引治療(例如:氣囊牽引或支具牽引),使頸部力量得到強化,使軟組織獲得更多自我修復的機會,方可取得最佳治療效果。
2、改善軟組織攣縮。頸椎的椎體之間有多束肌肉和韌帶相連;兩層椎體之間還有一對關節突關節相連,關節突關節之間有韌帶和關節囊等構造。頸椎病患者往往存在頸椎生理曲度的改變,這其中往往又存在顯著的軟組織力量失衡及攣縮。透過頸椎牽引,可以有效改善軟組織攣縮問題,為椎體間的力量均衡創造條件,為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創造基礎。
3、糾正椎間小關節紊亂。椎體間小關節的活動度較大,是頸椎靈活性的關鍵所在。正因為如此,椎體間的小關節常常會因頸椎排列錯亂等原因出現紊亂,甚至出現關節脫位。頸椎牽引有助於讓小關節恢復正常排列,但很顯然,這一療效難以長久,仍然需要結合其他手段方可得到根本改善。
4、擴大椎間孔。在椎間盤突出、小關節紊亂的情況下,椎間孔因為長期壓迫而變得狹小,狹小的椎間孔內各組織盤根錯節,極易出現摩擦和粘連。頸椎牽引不僅可使椎間孔容積暫時增加,還有助於改善軟組織粘連、消除水腫,使椎間孔狹小的情況得到一定的長期改善。
5、恢復頸椎正常排序。對於頸椎骨折、脫位等較為嚴重的患者,可實施小力量的、持續性的頸椎牽引和固定,避免椎體間組織遭受二次傷害,待傷口充分癒合後再逐步解除牽引。
原文連結:http://www.jinlaiba.com/archives/3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