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歷時14年的抗日戰爭終於以日軍的無條件投降而告終,有著獨裁野心的蔣介石此時也不敢貿然興起內戰,於是故意在重慶設下鴻門宴,連發三次電報,催促毛主席前往重慶談判。
在蔣介石看來毛主席不會以身赴險的,這樣他就可以在佔據道義的同時挑起戰爭,可他沒想到毛主席竟然有“彌天大勇”,真的帶著周總理等人一同來到了重慶商談和平建國事宜。
當然毛主席並沒有將國家的希望寄託在蔣介石的身上,所以走之前他就做出了三項人事安排。
那毛主席究竟做出了哪三項人事安排?這些決定又對之後的解放戰爭中又產生怎樣的作用呢?
安排一:推舉劉少奇在自己赴渝後代理主席職務
在毛主席離開延安後,我黨肯定需要一個人來總領決策,這個人必須有豐富的工作經驗、紮實的群眾基礎以及深厚的黨內聲望,只有這樣才能懾服眾人,而這個人就是劉少奇同志。
從工作經驗的角度來看,早在紅軍長征順利抵達陝北、決定構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時候,劉少奇同志就被派到了民族救亡圖存熱潮最為高漲的華北地區,一手肩負起來我黨在華北地區的組織與重建工作。
他不僅順利完成了我黨在白區工作的歷史性轉變,同時還鞏固了我黨領導的129運動的勝利成果,領導經驗相當豐富。
除此之外,劉少奇同志還是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與領導者,曾獨立領導三大戰略區根據地的開闢領導工作。
1943年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截止至1945年重慶談判時期,他對我黨的一中領導工作基本上已經相當熟悉,由他來擔任代理主席,相當合適。
而從群眾基礎的角度來看,早在建黨初期,他就曾經領導過安源工人運動、省港大罷工以及武漢工人運動等等活動,是我黨工人運動的主要領導者,在工農階級中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人民認可。
再者從黨內聲望的角度來看。
1920年劉少奇同志就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他還奔赴莫斯科東方大學,深入學習了馬克思主義思想,並正式轉為中國共產黨員。
可以說劉少奇同志是當時最合適的人選。
而劉少奇同志也沒有辜負毛主席的信任,積極鞏固東北根據地的建設,大力推動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為解放戰爭提供了物質和群眾力量。
安排二:重新選舉新的中央軍委
中央軍事委員會作為我軍最高軍事指揮機關,在革命年代具備特殊的意義,其中既要有人統領全軍、從戰略的角度謀劃大局,也得有人從旁輔助,從戰術的角度填充細節。
也正因如此,為了應對新的形勢需要,1945年毛主席奔赴重慶談判前,重新選舉了中央軍委成員。
軍委主席仍舊由毛主席擔任,而軍委副主席則是囊括了朱德元帥,劉少奇同志,周總理以及彭老總等人,主要是讓朱德元帥和彭老總協助劉少奇同志指揮部隊。
而之所以要構建這麼一個完善的軍委領導班子,就是為了讓毛主席等人再重新談判時期,我黨依舊能夠做好各項軍事決策。
畢竟劉少奇同志雖然工作經驗豐富,但是主要傾向於政治方面,在軍事方面還是需要有專業的人才來對他進行輔助。
事實證明,毛主席選出這樣一套完善的中央軍委領導班子,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在重慶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蔣介石一度唆使閻錫山帶領部隊進攻解放區,當時正是由於中央軍委及時作出決策,劉伯承元帥率部狠狠反擊了前來試探的閻錫山部隊,這才致使蔣介石被迫坐回了談判桌前。
正像毛主席說的那樣,“不要怕,該打就打,你們打得越厲害,我們在重慶就越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套領導班子幾乎貫徹了整個解放戰爭,即使是後來毛主席等人回到延安後,中央軍委成員也依然是這些人。
至於這些人的實力就不用說了,毛主席獨一檔的軍事實力在四渡赤水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周總理、劉少奇同志雖是毛主席的副手,其戰略眼光也是很有自己獨到見解的,至於朱老總和彭老總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倆的軍事指揮能力在我軍將領中可謂是拔尖的。
也正是因為這些人進行了有理有據的指揮、科學詳盡的排兵佈陣,所以國民黨在與我軍的爭鋒中才會屢屢受挫,從最開始的主動逐漸陷入到了被動局面之中。
而我軍能夠從最開始的戰略防守,打到最後的戰略反攻,這樣的戰績與他們是分不開的,由此也可見毛主席在用人方面的精準、長遠。
安排3:將彭真、陳雲推為候補書記
倘若說新的中央軍事委員會是劉少奇同志的“軍事決策隊”,那麼新的書記處就是劉少奇同志的“政治智囊團”。
在那個時期,我黨一直沿襲的都是五大書記制度,決策基本上都是由五大書記開會商討決定的,可是毛主席、周總理去了重慶,開會人員不夠了怎麼辦?
於是毛主席思慮再三決定將彭真和陳雲選為候補書記,保證“始終有5人開會”。
那當時為什麼最終會選擇彭真和陳雲呢?
彭真1902年出生于山西,20歲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的薰陶,並逐漸參與、領導了中共天津地區的革命工作,由於他革命意志堅定、鬥爭意識強烈,所以很快成為我黨最早一批革命這中的代表人物。
1929年,他還曾經因為叛徒出賣而被逮捕,飽受酷刑折磨,可是他非但沒有屈服,反而在獄中繼續學習宣傳馬列主義,展開各種鬥爭,在出獄後繼續展開抗日救亡運動,可以說彭真無論是從聲望還是貢獻的角度來看,都擔得起候補書記的職務。
再說陳雲,他曾經與劉少奇同志一同參加過五卅運動,同樣是最早一批的共產主義革命者,並且他是一步步從地方的縣委書記做到省委書記、中央候補委員的位置上來的。
由於貢獻卓著,早在上世紀30年代初,他就已經成為了我黨中央的領導人之一,所以說他在1945年擔任候補書記也是相當合適的。
當然由於後來局勢有變,所以這個5人小組其實並沒有實現“5個人開會”的目標,彭真和陳雲等人都被派到了東北去。
他們肩負起了搶佔東北的重任,而後來我黨在東北地區的飛速建設也證明了毛主席的卓越眼光。
毫無疑問,毛主席不僅有“彌天大勇”,同樣還有“諸葛之謀”,走一步算三步,早在談判之前就做好了應對後面所有局勢發展的準備。
其實這一點早在抗日戰爭中就已經體現了淋漓盡致了,當人們都在鼓吹速勝論和亡國論的時候,毛主席以“論持久戰”在人們的耳邊放出了一道晴天霹靂。
這無疑證明了他的眼光在那個時代是超絕的,或許正因為毛主席的勇和智,以及無數共產黨人的共同努力,人民才得以被締造出一個嶄新而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