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與趙一荻育有一子名叫張閭琳,是一名著名的航天專家,曾經在美國太空署任職,後張閭琳與妻子陳淑貞在大學相識相愛,婚後育有二子分別是張居信和張居仰。
張居信和張居仰二人分別畢業於名牌大學,雖為美籍華人,然多次回國學習,尋“根”。
張閭琳三回大陸
“家國情懷”在張學良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對於晚年的他而言,放不下的也就是祖國和故鄉。
張閭琳是張學良與趙一荻唯一的兒子,戰爭年代為保護張閭琳的安全,夫妻二人將其送至國外。
張閭琳長大之後也曾先後三次從大洋彼岸飛回祖國大陸,參加重要活動,寄予濃濃的愛國之情。
1991年,張閭琳跟妻子一起前往舊金山看望同父異母的姐姐張閭瑛時意外結識了大陸航天部技術代表團的專家。
二人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在相同感興趣的領域裡相談甚歡,鄭重邀請張閭琳回北京參觀和訪問。
張閭瑛
張閭琳濃濃的思鄉之情再一次被這位祖國的航天專家給燃起,考慮到臺灣對父親的威脅已然不復存在,張閭琳開始籌劃歸國之旅。
1994年,北京有關部門再次給張閭琳發去了邀請函,請他參加在北京有關航天技術方面的重要會議。
遠在洛杉磯的張閭琳收到祖國的邀請函時,激動不已並在第一時間將這則好訊息告知了父母,張學良夫妻二人“歸國”心願終於可以由兒子代為實現。
張學良拍拍張閭琳的手背,“我同意你去,並且最好馬上就回去,到了北京以後,再繞道東北,替我去看看咱們在瀋陽的舊居和撫順城外你祖父的那座空陵。”
張閭琳聽著父親的話,點點頭,坐在一邊的陳淑貞更是表示自己將隨張閭琳共同返國,跟丈夫共同承諾回東北看看。
與祖國分別五十五個春秋的張閭琳,最後以旅美華裔航天專家的身份回國,北京的工作會議結束之後,夫妻二人趕往東北以實現父母心願。
看著瀋陽的建築,吹著車站的晚風,張閭琳緊緊地抓著妻子的手,熱淚盈眶,“瀋陽,我終於回來了。”
這一次回國,張閭琳和妻子一起參觀了張家舊宅,“九一八事變”紀念塔,東北大學舊址,東三省講武堂舊址,撫順戰犯管理所。
而張學良曾經在瀋陽的舊部親友們聽聞張閭琳夫妻的到來,特地前來探望,省政協副主席劉鳴九請張閭琳夫婦將家鄉的酒捎給遠在美國的張學良。
思念故鄉卻無法歸國的張學良也算是借張閭琳一緩思鄉之情,與那些可能此生都無法再聯絡的故友再次取得了聯絡。
1995年,張閭琳夫婦在闊別瀋陽一年以後,再一次帶著父親張學良的心願回到了這片心心念唸的土地上。
時值東北著名愛國志士閻寶航先生誕辰100週年紀念日,遼寧省、瀋陽市的各界人士紛紛千年紀念這位傑出的革命者。
閻寶航曾經是張學良的部下,且二人之間情誼深厚,因此其兒女致電美國邀請張學良前來參加這一次的慶典活動。
閻寶航
張學良雖然滿心歡喜,但是迫於時局等各界的壓力,他只能讓張閭琳代替自己到瀋陽赴會,一全相思之意。
在閻寶航的紀念大會上,張閭琳在深知自己中文不好的情況下,委託張學森的女兒代為翻譯,自己則聲情並茂地替父演講。
紀念會落下帷幕之後,張閭琳將父親委託自己帶給海城人民的禮物:張學良與趙一荻在檀香山拍攝的一張照片,親自交給了海城來的代表手中。
南京梅園新村聽聞張閭琳的來訪訊息之後,特地派遣代表來瀋陽將一盒精緻的雨花石贈給遠在異鄉的張學良,那盒上還題有周總理對張學良的評價“千古英雄張學良”一行字。
2005年,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人民抗日勝利60週年,祖國邀請海外人士回國參加這場活動,張閭琳夫婦也在邀請列表之中。
這一次,也是張閭琳夫婦第三次跨越大西洋,尋著記憶的“根”來到了故土,作為張學良的兒子,張閭琳參加了各種紀念活動。
夫婦二人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且在活動結束之後,應邀去往西安,去到飽含著張學良記憶的城市,感受父親的“戎馬生涯”。
在西安,過華清池,上驪山,參觀父親與母親曾經住過的舊宅紀念館,感悟父母的青春,感受國家的大愛。
名校畢業,回國學習
張閭琳自小在美國長大,中文並不是很好,後來與妻子陳淑貞相識之後,二人的生活大多都是圍繞著美國。
婚後二人育有二子,長子張居信本科和研究生均畢業於斯坦福大學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專業,曾獲得“西屋科學天才獎”,此獎項只獎勵全美排名前40名的高中生,弟弟張居仰畢業於南加州大學,主要學習新聞學。
兩個孩子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履歷優秀,又或許是從小受到爺爺張學良的影響,二人從小對於“祖國”一直有著非常執著的嚮往。
張學良的長孫張居信曾經登上過《世界聽我說》的舞臺,在這裡,他第一次靦腆的對世人說出自己中文不好,並以全英文演講的方式緩慢道出了與祖父張學良的難忘回憶。
張居信出生於洛杉磯,成長於矽谷,彼時的矽谷是完全沒有中國人存在的,而那時的張居信一家的溝通方式也是以英文為主。
在張居信的記憶裡,張學良是他難忘的朋友和老師,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張居信第一次與祖父張學良見面的時候才剛剛一歲,也是從那時起,張居信的腦海裡才慢慢的浮現出“根”的形象。
之後的每一年,張居信都有機會可以與爺爺張學良相聚,祖孫二人之間的關係也隨著見面次數的增多逐漸緊密了起來,也漸漸瞭解了張學良的性格。
每年的相處時光無論是對於張學良,還是張居信,張閭琳一家人來說,都是十分珍貴的,闊別多年之後的相處更顯得尤為珍貴。
在張居信的口述中,與其說張學良是一個幽默的人,倒不如說他是一個有魅力的人,總是用笑話去逗笑,溫暖身邊的人。
張學良流傳下來的最珍貴的當屬那份精神,儘管歷經風雨,飽經風霜,仍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待人處事,甚至於在張居信的記憶中從未見過爺爺沮喪和落寞的模樣。
上高中之後的張居信漸漸地對電腦軟體萌生出興趣,雖然張學良對於這一塊新興領域並不瞭解,但是還是十分熱情地參與到張居信的喜好之中。
1996年,張居信在爺爺張學良的鼓勵之下,回到祖國在北京大學補習漢語,也是在這個時候,張居信才漸漸明白了爺爺對於祖國濃厚的情感。
他說:“曾徜徉在北京城內,與大學生和研究生們接觸,終於明白了爺爺的那些故事和感受,此後,我多次回國,每次都加深了我的理解,為何爺爺要真心實意的為他的同胞們謀福利。”
在北京大學的學習生涯中,讓這個原本在美國長大,接受美國教育的中華遊子漸漸地瞭解中國的歷史,瞭解中國的美好,也逐漸愛上這個讓爺爺張學良唸了一輩子的國家。
在這之後,張居信只要有時間就會回到祖國,去到各地,領略祖國的大好風光,遍覽爺爺張學良的革命印跡。
2017年,張學良紀念館“千古功臣——張學良百年人生展”的揭幕儀式在遼寧舉行,張居信與弟弟張居仰均參與了此次儀式。
2016年,張居信帶著父親的囑託回國拜訪張作霖的別墅,追憶祖父祖母的生活蹤跡,並在離別前為祖屋親筆題寫“祖業長存”四個大字。
張居信還曾經回到祖父張學良曾經任職的東北大學進行訪問和參觀,並作了題為《今日環球經濟中的企業管理和技術創新》的報告。
張居信與張居仰兄弟二人同為美籍華人,許是爺爺張學良的影響太過濃重,二人多次回國學習,參加大大小小的各種紀念活動。
其實,無論是張閭琳,抑或是張居信、張居仰,作為張學良的後代子孫,學業上令人矚目,成就更是斐然。
張學良的晚年被“困”於海外,不能回到祖國的懷抱,兒孫的迴歸恰如自己的歸程,將對祖國濃濃的思念傳遞給兒孫,讓他們代替自己“回家”。
其實正如張居信所說的那樣,海外華人瞭解自己的“根”,瞭解自己的起源,瞭解中華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在爺爺張學良的影響之下,張閭琳一家對“中國”始終抱有濃厚的感情,兩個孫子,更是對祖國有著無限的嚮往,他們銘記自己“炎黃子孫”的身份。
“信仰”二字,是張學良對兩個孫子的美好期盼,遠在異國異鄉,縱使時間飛馳,血脈無法割捨,真情無法斷絕,所有的海外遊子都應當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張學良之子張閭琳三次回大陸》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