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一句古語對於軍事領域來說同樣是重中之重,腳下一雙鞋子的好壞優劣,對行軍、對訓練、甚至對戰鬥都起到了無法忽視的作用。即便是裝備基本靠繳獲、行軍全得靠腳板的八路軍,在軍鞋的製作和裝備方面也是做為軍事大事來實施的,老區人民點燈熬油納鞋底做軍鞋的場景在相當多的文學或者影視作品中都有具體的體現。那麼建國之後至今,我軍在軍鞋裝備上又推出了那些型別哪幾種樣式呢?
解放鞋
在1950年的1月4日,隨著人民解放軍第一套軍服的推出,一度給幾代人留下了無數回憶的軍鞋,開始了它長達數十年的歷史使命,在曾經那些熱血激揚的年代裡,不論是荒蕪蒼涼的藏南邊陲,還是冰天雪地的珍寶島,不論是碧波浩渺的南沙,還是千峰萬壑的老山,凡是軍綠身影出現的地方,都能看到解放鞋的存在。
早在志願軍入朝鮮作戰之時,解放鞋便以成為開始大規模裝備全軍,那時候還被稱之為叫膠底布鞋,該鞋以橡膠為鞋底,帆布作鞋面,輕便舒適而成本實惠。如果單看外表,該鞋其實是黑色鞋底,綠色鞋面,黃色鞋幫,所以好多人又稱其為“黃膠鞋”。
雖然解放鞋的優點不少,但是缺點也極為明顯,該鞋在透氣性和防水性上都比較差,一出腳汗全悶在鞋裡,細菌滋生非常容易,有的戰士鞋一脫能燻人個大跟頭。再加上不防水,一逢雨季或者在水網地帶行軍,一雙鞋裡灌得都是水,嚴重影響了行軍和戰鬥。同時解放鞋的膠底防護作用差也是其最大的缺點之一,在各個戰鬥中,曾發生過不少被竹籤、尖利樹枝或石片穿過鞋底劃傷腳底的記錄。正是因為種種缺點的存在,到了2004年的時候,我軍正式淘汰這種裝備了數十年的解放鞋。
99式作訓鞋
這種由總後軍需裝備研究所研製的作訓鞋,借鑑了不少當時常見的運動鞋特點,相對於解放鞋,該鞋對於腳踝和腳背的部位都進行了增強。鞋底採用短纖維增強型發泡橡膠再經過模壓硫化,設有防滑花紋,抓地力、耐磨性、抗滑性都非常高。內底為二次硫化海綿中底,經過抗菌防臭處理,鞋口採用半包式海綿、軟筒口設計,抗菌、防臭、透氣性都強於解放鞋。
01式登陸鞋
這種登陸鞋可以被稱作是99作訓鞋的改進型號,採用絛綸長絲化纖複合材料製造而成,具有強度高、透氣性好、可快速晾乾等優點,鞋底內含特種鋼板,防穿刺效果非常強悍,同時還設計中設有排水孔和不鏽鋼防沙網,可以使用適應全地形多環境的作戰需求。鞋腰收口採用魔術膠,穿鞋脫鞋都非常方便,在最初的設計中,這種01式登陸鞋是為部隊登陸作戰專用設計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