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4日,鄧小平輕輕伸出的一根指頭震驚了世界—中國人民解放軍要裁減員額100萬。
這個訊息,無疑引發了從上到下,從裡到外的一次“立體震盪”。
在這個紅色的年代,人們對軍隊的感情是最純粹的。對於那些經歷過血與火戰爭的老將、老兵來說,更是從未想過有一天會離開部隊。
但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這場軍隊的“大手術”,又是箭在弦上。
60年代後,軍隊規模不斷擴大,一度高達600多萬,機構臃腫的問題也日漸突出。
用鄧小平自己的話來說:“一些軍區領導班子有十幾名二十名之多,打麻將都能湊好幾桌,虛胖子怎麼能好打仗呢?即使現在戰爭爆發,我們也要消腫。”
精簡整編,11個大軍區合併成7個,軍級以上單位撤銷31個,師、團級單位撤銷4050個,這就涉及到很多幹部誰走誰留的問題。
在這人心浮動的關鍵時刻,一位老將軍果斷地站了出來。
他在軍區的大會上語重心長地說:“很多光榮的番號要在我們手中消失,誰都捨不得,但精簡整編是大局,個人一定要服從組織,區域性服從全域性,感情服從原則,一切都要從大局出發。”
這位老將軍,就是時任昆明軍區司令員的張銍秀。
為了堅決執行組織的決定,張銍秀主動提交申請,從軍區司令員的崗位上退下來,把肩負了10年的西南防線交到了後輩們的手中。這一年,張銍秀70歲。
古稀之年離休的張銍秀創下了一個記錄,他是解放軍從事作戰指揮年限最長的將領的之一,52年征戰沙場,真正做到了戎馬半生。
和張銍秀一樣,擔任昆明軍區政委的謝振華少將,也放棄了去軍事科學院任職的機會,主動從部隊的崗位上退了下來。
有兩位老首長做榜樣,昆明軍區所有幹部在這次整編的過程中,都做到了堅決服從、毫無怨言。這樣的氛圍,從昆明起始,到影響全軍的效仿。
胸懷坦蕩,不計個人得失的張銍秀,圓滿完成了自己軍旅生涯的最後一個“任務”。
不過談起張銍秀將軍,他的傳奇還遠遠不止於此。對於很多越戰老兵來說,“總司令”的英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
一、從放牛娃到將軍
張銍秀是江西永新人,土生土長的井岡山老表。雖然從小家境貧寒,靠著給地主放牛為生,但少年的張銍秀心中卻總有著一股俠氣。
他的3個堂叔和3個堂兄全都加入了紅軍,卻不幸早早犧牲,還有一個堂叔負傷致殘。張氏一族,可謂滿門忠烈。
受到家族的影響,13歲時,張銍秀就加入了兒童團,成為當地有名的“紅小鬼”,並跟著大哥張成秀參加了家鄉虹橋村的農民起義。
在起義當天,張銍秀爬上屋後的山坡使勁吹號,張成秀則帶領起義隊員發起突襲,一舉把村裡的幾名惡霸地痞擒獲,進行公審。
18歲那年,張銍秀帶著家鄉一幫青年加入了永新游擊隊,擔任副班長,不久之後又被任命為永新獨立營排長。
當時恰逢獨立營配合紅軍主力作戰,年輕的張銍秀也被紅6軍團第17師看上,把他挖到主力部隊擔任尖刀排長。
正是這一次的調動,讓張銍秀趕上長征的“末班車”,也徹底改變他的人生。
張銍秀沒讀過書,更沒上過軍校,卻是天生的會打仗,不僅作戰勇敢,而且沉穩有謀略,這在當時普遍農民工人出身的紅軍基層指戰員中,是非常難得品質。
長征就是一塊試金石,共和國的大多數開國將軍,都是從此發跡,張銍秀也不例外。在短短的幾年之內,他就從排長,連長,一直幹到了紅16師2營營長。
1934年8月,擔任軍團後衛的張銍秀,曾率領一個排阻擊敵人一個團,在戰鬥中中彈昏迷,是戰友拼了命把他從死人堆里拉了出來。
一枚枚軍功章,背後都是累累的傷痕,和為革命留下的熱血。
長征會師後,表現優異的張銍秀也是被任命為幹部大隊中隊長,進入紅軍大學第四隊、抗大第2期軍事第一隊學習。對於戰鬥經驗出眾,卻缺乏軍事理論基礎的張銍秀來說,這無疑是最好的機會。
從抗大畢業後,抗日戰爭已經打響,但壯志滿滿的張銍秀,卻等來的一個令他有些失落的訊息,上級決定調他新四軍擔任第二支隊中隊長。
當時新四軍剛組建不久,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特地來到延安,要一批戰鬥骨幹到江南。組織上考慮張銍秀是從湘贛蘇區來的,本就是南方人,熟悉情況,便首先點了他的名。
但對於當時抗大出來的老紅軍幹部來說,大部分都是把八路軍視為主力,對一直在江南作戰的新四軍不熟悉,認為這支由南方游擊隊組建的部隊,底子薄,戰鬥力弱。所以在分配的時候,都不願意到新四軍去。
不過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張銍秀雖然心裡不情願,但還是堅決地服從了命令。
不久,張銍秀和兩位戰友一起喬裝打扮,領著組織發放的每人10塊銀元的路費走水路南下。不過因為船票和喬裝衣物的購買,等到九江的時候,張銍秀身上只剩下兩塊銀元了。
路過家鄉永新縣時,張銍秀見到了幾年未見的哥哥張成秀。兄弟相見,悲喜交加。
張成秀此時還在家鄉從事革命活動,兄弟二人雖然有說不完的話,卻因為時間緊迫,只能匆匆寒暄幾句。
臨行前,張銍秀從懷中掏出兩枚銀元,塞到哥哥手中,讓他照顧好母親,撫養弟弟。大哥張成秀只收下一塊,將另一塊又塞回弟弟手中,叮囑張銍秀一定要堅定自己的路,一直走下去。
大哥的這句話,張銍秀記了一輩子。這塊退回的銀元,無論是條件多麼艱苦,他也一直沒捨得用。
只是張銍秀不會想到,和大哥的這一別,竟是永別。
“後來聽說,我走了以後沒多久,大哥就被反動派殺了,他們根本不管什麼國共合作......最後,只剩下我的弟弟和母親相依為命,日子苦的很啊!”
直到解放之後,張銍秀才見到老母親。拿出大哥留下的銀元,母子二人相擁而泣,都哭成了淚人。
舍小家,顧大家,忠孝難兩全。這短短的幾個字,卻是那個時代,多少革命者心中永遠難以彌補的遺憾。
二、跟著粟裕學打仗
到新四軍後,年輕能幹的張銍秀很快就受到了陳毅的器重,讓他前往湘贛游擊區領導工作,後來又調回二團團部當偵察參謀。
1938年4月,新四軍軍部軍隊抽調一部分主力組成先遣支隊,先行挺進到江南的敵後戰場,偵察瞭解情況,為主力部隊的後續開進創造條件。
在毛主席批覆的電文上,還特意提到了一點:“先派支隊去溧水偵察甚妥,惟須派電臺及一有軍事知識之人隨去。”
而這個“有軍事知識之人”便是當時擔任第二支隊副司令的粟裕。
粟裕的走馬上任是陳毅力薦的,而且為了加強先遣支隊的實力,陳毅還掏出了全部家底,把副官曹鴻勝、偵察參謀張銍秀和測繪參謀王培臣,都派到粟裕身邊聽用。
粟裕當時非常感動,連連感慨到:“陳老總把強兵能將都調來給我了!”
先遣支隊400餘人,分為司令部、政治處和3個偵察連,組成人員來自十幾個單位,均是軍中精銳,一律高職低配,連偵察員都是幹部。
而作為陳毅欽點張銍秀,更是這群人之中的翹楚。粟裕也非常欣賞這位年僅20歲的戰鬥骨幹。
抗戰時期的粟裕有個習慣,那就是戰前一定會帶著幾個參謀或者偵察員去戰場親自考察一番,記錄當地的地形地勢和敵軍部署。而在當時的先遣支隊,張銍秀就是跟著粟裕外出偵察最多的人。
在偵察過程中,粟裕經常會拋給張銍秀一些問題,比如哪裡適合打伏擊?每條公路有多長?能埋伏多少兵力?戰鬥結束後部隊從應該從哪裡撤退?
張銍秀長征時仗打得不少,但都是上級指哪他打哪,所以總是被粟裕問得啞口無言。
每當這個時候,粟裕都會提前給這位小參謀講解一番自己的戰術佈置,告訴他打仗要有全域性觀念,要會用腦子。
張銍秀在粟裕身邊做了很長時間的參謀工作,粟裕指揮作戰的嚴謹和善用戰術的卓越膽識,都讓這位年輕幹部十分欽佩。晚年張銍秀曾回憶到:
“在先遣支隊的這段時間,是我成長的重要階段。”
衛崗一戰,正是張銍秀在冷靜分析敵情後,向粟裕建議採用“東西兩面出擊,四面包圍,關門打狗”的戰法,幫助新四軍成功伏擊日軍,打響抗日戰場的第一次勝仗。
衛崗戰鬥猶如黑夜中的火種,燃起了江南人民抗日的熊熊烈火,新四軍的威名更是從此威震全國。
在粟裕身邊學習的這段時間,讓張銍秀經歷了一次脫變。在長征中的歷練,在抗大中的理論學習,都在新四軍的這個階段融會貫通,也讓他真正掌握了指揮的藝術,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指戰員。
1940年,張銍秀告別恩師粟裕,被調至皖南擔任新一團團長。但他沒有想到的,不久之後,一場浩劫即將到來。
三、臨危受命
1941年1月4日,新四軍主力9000餘人從安徽涇縣向蘇南轉移,準備開赴抗日前線,張銍秀的新一團擔任左縱隊的前衛。
5日,新一團進入茂林地界,偵查哨向張銍秀報告:附近隱約有國民黨部隊出現。
對於這個情報,張銍秀非常重視。雖然此時仍是國共同一陣線一致抗日,但歷史的教訓和過往的經歷卻讓張銍秀深知,防人之心不可無。
張銍秀立即派出偵察分隊兩側警戒,部隊加速前進。也正是張銍秀的這個命令,挽救了新一團。
7日,國民黨顧祝同、上官雲相指揮的七個師,約8萬餘人向新四軍發起突然襲擊,皖南事變爆發。
剛剛抵達大康王東南的新一團,也遭到敵52師兩個營的攻擊。幸好部隊早有準備,及時展開防禦陣型,才得以打退了敵人第一波的突襲攻勢。
面對未知的敵情,張銍秀沉穩冷靜,沒有盲目選擇突圍,而是迅速和臨近的老一團靠攏,聯合突破榔橋河陣地,並再次建立穩固的橋頭堡進行防禦。
下午4時,支隊司令員傅秋濤發現與新四軍軍部失去聯絡,便果斷決定不待命令,自行突圍,由新一團作為全軍後衛,掩護支隊突圍。
長征時,張銍秀就是後衛,這次皖南事變,他再次臨危受命。
新一團上到團長張銍秀,下到炊事員和馬伕,都拿著槍上了陣地。8天8夜的激戰,700多名鐵軍健兒犧牲,政委身負重傷,參謀長犧牲。
張銍秀率領剩下500百多名戰士,在後勤完全中斷的情況下,邊打邊退,靠著樹皮野菜充飢,一路翻山越嶺,涉水渡河,才逐漸甩脫了敵人的追擊。
3月底,從荒山野嶺撤出來的新一團抵達皖中根據地,全團僅剩下200多人,這也是皖南事變中,新四軍唯一成建制突圍的部隊。
皖南事變的悲壯歷史,成為將軍一生中永遠難忘傷痕。
但是也正是以為危難關頭張銍秀做出的正確判斷和指揮,才讓新一團這個番號活了下來,讓200鐵軍英雄活了下來,成為再次點燃江南大地革命的星星之火。
鐵軍,是永遠打不倒的。
四、南征北戰
解放戰爭展開後,張銍秀就任華野9縱26師師長,後來又調任80師師長,隨著部隊從安徽皖江打到山東,又從山東打回安徽、上海,行程數萬裡,歷經萊蕪、孟良崮、濟南等戰役。
渡江戰役時,張銍秀指揮80師一馬當先,在百萬大軍中率先殺過長江,連續奮戰8天8夜。在兵團授予的4個“渡江英雄”稱號中,80師就獨佔3個。
上海戰役,作為師長的他又率領80師擔任主攻任務,率先攻入城區,立下奇功一件。不進民房,夜宿南京路的壯舉,也讓這支部隊名聲大噪。
為了保證戰士們對百姓秋毫無犯,張銍秀更是每晚堅持親自查夜。
一次拂曉,一位白髮老人看到張銍秀後就拉著住他的手追問:“你就是負責南京路區域防務的軍官吧?”
張銍秀回答說:“南京路、外灘一帶都是由我部擔任警戒,老人家有什麼事情需要我們做的?”
老人笑著連聲說無事,並誠摯地感慨到:“今晨專程從徐家彙趕到南京路,看官兵露宿馬路的實情,果真如此,甚為感動!你們仁義之師必勝,得人心者必勝!古往今來,無不如此。”
一週之後,張銍秀在一封報紙上看到一首七言律詩,盛讚解放軍露宿街頭的事蹟,署名則是“七旬老翁”。
張銍秀的能力,不單單在於指揮之上,還有治軍水平。軍容軍紀,作為指揮員,他往往以身作則,為戰士們做榜樣。
戰士們露宿街頭,他就親自查夜。當年新四軍發起後勤自給自足的活動時,他就在自己的茅屋開了荒地,還和警衛員一起下稻田抓田雞、捉黃鱔,一點架子都沒有。
1950年11月,張銍秀率軍開赴朝鮮戰場,不久升任第26軍副軍長,先後參加了第一、二、四、五次戰役。
在和美軍幾番交手,特別是在長津湖血戰一場之後,張銍秀很快就發現要和優勢裝備的美軍對壘,以往的很多戰術就顯得落後了,必須進行一場改革。
為此,張銍秀白天親臨第一線檢查戰備,晚上就召開幹部會議,研究討論如何運用戰術對付美軍的坦克、飛機和空降兵。
前方打仗,後方戰術革新,後勤革新,張銍秀兩頭兼顧,為26軍在朝鮮戰場上的優異表現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抗美援朝,26軍共進行大小戰鬥565次,斃傷俘敵20447名,擊落擊傷敵機242架,他們的防禦陣地更是被敵人稱為“攻不破的鐵三角”。
新中國成立後,張銍秀任68軍軍長,駐守徐州。1955年,張銍秀被授予少將軍銜,不久後升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1975年,張銍秀調任昆明軍區副司令員。而此時的西南邊陲,也是風雲動盪。
五、雄鎮西南
1979年,自持背後有蘇聯支援的越南,悍然走上了擴張道路,在東南亞挑起戰端,並不顧警示,襲擾我國邊境。
為了保衛邊疆和平,2月14日,中央正式下達準備對越自衛反擊作戰的命令。
解放軍分兵兩路,從廣西、雲南同時進軍,呈鉗形攻勢向越南境內推進。
東線集團下轄41、42、43、50(149師配屬西線)、54、55軍,由許世友擔任總指揮。西線集團則由剛剛上任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配屬第11、13、14軍。
作為昆明軍區的主要指戰員,張銍秀牢記老師粟裕的教導,不打沒有準備,紙上談兵的仗。早在1978年年底,他就親自率領軍區部分機關人員深入前線,實地考察敵情民情、地形資料,為戰役的拉開做足了準備。
1979年2月17日凌晨4點半,出境作戰命令正式下達,解放軍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對越南6個省11個縣發起進攻。
反擊戰開始後,西線戰事進展非常順利,一路勢如破竹,於25日攻陷柑塘,取得階段性勝利。
但就在柑塘大捷的同時,因為連日指揮,神經高度緊張並且勞累過度的楊得志卻病倒了,胃病發作被送往野戰醫院救治,之後由專機接往北京治療。
戰事還未過半,主將意外病倒,西線需要立即選出一位新的總指揮。
在張銍秀的軍旅生涯中,已經數不清又多次臨危受命。作為軍區副司令,最瞭解西線戰事的人,張銍秀當仁不讓,接過了楊得志手中的重任。
一上任,張銍秀就根據戰場的新態勢,制定了新的作戰方案和10項作戰指導原則,要求部隊穩紮穩打,最為有效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在張銍秀的統籌指揮下,西線攻勢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
部隊連續作戰17天,突破越軍防禦縱深40餘千米,殲滅越軍12300餘人,造成從四面威逼安沛、河內之勢。越軍號稱“白頰鳥師”的步兵精銳第316師,更是在西線被我軍打得幾乎全軍覆沒。
對越反擊戰勝利後,張銍秀率軍撤回國內,但吃了大虧的越軍卻仍不死心,趁亂再次襲擾老山、者陰山、法卡山一線,企圖依託複雜地形,修築大量防禦工事,並以此為依託,窺視我國境內縱深25公里區域,同時扼住越西北通向雲南的咽喉之地。
為了根除後患,已經升任昆明軍區司令員的張銍秀,古稀之齡再次披甲上陣,指揮兩山戰役的展開。
1984年4月28日,昆明軍區對雲南省老山一線越軍展開大規模拔點戰鬥,僅用時5個小時便攻克老山主峰。4月30日,我軍以陣亡不到百人的代價,收復者陰山全線。
用最快速度,打最狠的仗,從1979年臨危受命接掌西線,到1985年功成身退,張銍秀在西南邊境痛揍了越軍整整6年,打得宵小之輩聞風喪膽。
在那一代的很多軍人的心中,張銍秀是當之無愧的“總司令”。但身居高位的張銍秀,卻從未忘本,經常接濟烈士遺孤,帶頭向希望小學捐款,為此一家人過得非常拮据。
有一次家中存款見底,即將斷糧,還未發工資張銍秀不想找組織要錢,思慮再三後,只能向家中保姆借錢。
保姆倒也爽快,把錢借給了張銍秀,不過也不免驚詫一番:“首長,你又是司令又是書記的,竟然找我借錢?以後可千萬別胡亂大方了!”
為官光明磊落,為將守土開疆,正如一位老部下曾經所說的一樣:“張銍秀將軍是真正享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