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樓市是不是還是一直遇冷呢?很多人保持認可,原因是2021年的樓市環境太“冷”,根據中指院統計顯示,2021年百城新建住宅價格累計上漲2.44%,為近七年最低水平。二手房出現了價格環比漲幅快速收窄,四季度以來環比連續下跌的現象,以最近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房價變化來看,1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新房房價上漲僅有9城,二手房僅有3城,房價指數環比下跌持續了3個月,且跌幅在擴大。
2021年房價降溫下,放眼2022年,4個訊號也同樣延續了大家的擔憂:
第一,房企債務壓力大
根據統計,房企將在2022年迎來海外債到期高峰,超3500億元的海外債融資總額,而現如今國家實施了三道紅線和劃五檔的要求,房企融資渠道收緊,錢從哪裡來。
第二,頭部房企轉行風向的帶動性
恆大要在10年間轉行做新能源汽車,這是去年提出的企業未來的發展目標,也就是說2022年可能就是10年計劃的開端,綠地要改行做基建,還有部分房企涉足醫美等領域,頭部房企紛紛開始拋棄房地產,作為風向標,他們撤離很難不影響其他同行。
第三,舊改和保障房入市加速實施
2021年11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上漲繼續走低,房住不炒實施效果顯著,今年舊改範圍達到了5.3萬個老舊小區,超過了往年水平,2022年範圍可能會更大,目前已經有重慶市宣佈2022年舊改計劃,將改造老舊小區改造1277個、3089萬平方米、涉及群眾29萬戶。去年有北京、廣州等多城市推進百萬保障房入市,2022年大量便宜的住房進入市場,市場房源過剩問題可能會更嚴峻。
第四,生育率走低
近期,2021年統計年鑑釋出,有14個省份公佈了2020年出生率資料,10省跌破1%,戶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出生人口首次跌破了100萬大關。炒房時代過去後,剛需是購房主力軍,而他們買房的動力主要來自於結婚和生育,生育率都降低這麼多,買房動力顯然不足。
看到這些條件,不少人越來越擔憂樓市遇冷,早買房將高價接盤房子,那是不是說還是不買房更安全呢?我覺得有些人看問題有些區域性化。
首先,資料從收集到統計,再到公佈需要時間,現在生育率下跌問題,統計的是2020年的,而2021年5月份國家放寬了三胎生育,隨後多城市出臺了配套福利待遇,包含延長產假,生育假,還延長了男性陪產假,增設育兒假,提供真金白銀的生育補貼,以此來解救生育寒冬,所以2022年可能會有更多城市陸續出臺各種福利政策,吸引人口湧入,提高購房力和消費力,有福利刺激下,剛需購房觀望心理防線會鬆動很多。
其次,金融融資鬆綁。雖然說樓市政策在收緊,但也不是真的讓房企沒有解困機會,2021年年底,銀行對金融嚴控鬆動是明顯的,比如對房貸額度提高,給地方銀行調整放款的空間,多家房企宣佈銀行間市場發債計劃。雙管齊下,透過刺激個人購房,讓房企從銷售房產,發債回血來保證企業正常運營。
再次,舊改的目的不是說讓大家不買房,而是讓大家別囤房炒房,受結婚和生育影響,房子仍然需要去買。保障房主要還是一種租賃房產,面向的還是流動人口,但他們以後要結婚生育,不可能永遠停留在租房階段,只是一種過渡房,除了打算真的一輩子租房住的人,多數人不會因為保障房就真的放棄買房。
最後,多地樓市出臺刺激購房的福利政策。從去年到今年,多城市不斷利用各種手段來刺激大家買房,桂林對五城區釋出消費券,單個樓盤銷售排名前三的企業,分別發放30萬元、20萬元、10萬元的消費券;蕪湖市最高給予青年英才10%的購房補貼;太原要在2022年3月底前實施靈活就業人員繳存公積金的措施……刺激購房的政策陸續出臺,樓市仍有紅利,而轉行的房企也只是為了擴大商業版圖,試水新領域,並沒有哪家頭部房企直言放棄房地產這片市場,而這些頭部房企,屬於集團類企業,房地產雖然有紅利,可是畢竟不如炒房時代了,想要提高企業收益,找尋更大的投資平臺是必須的,不能只按照少部分大企業的一些擴張方向就認為房地產不賺錢、房價下跌,這是比較片面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