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咸寧日報
掌上咸寧報道
一場秋雨一場寒,氣溫的下降,讓市民明顯感到了涼意。孩子們在享受秋日的涼爽和快樂時,也容易因為穿脫衣服不當而著涼。俗話說,換季時小孩要比成人多穿一件衣服,做好早晚時段的保暖很重要。兒童秋季常見病有哪些?該怎麼防治?新手爸媽又有怎樣的照顧誤區呢?
兒童易患感冒 輕症不容忽視
從中醫來看,秋季感冒的病因是“燥邪”,出伏後氣候快速變乾燥,人體黏膜也跟著變乾燥,抵抗力下降使得人們更易患病。兒童年紀越小體內越溼潤,因而受燥邪的影響越大、越明顯。另外,中醫講兒童是“純陽之體”“體內三把火”,陽氣十分旺盛,所以更容易在乾燥的天氣裡上火,再一受涼可能就感冒了。
相比成人,兒童感冒的病情變化快,從輕到重的時間短,可能早上只是打了一個噴嚏,下午就開始發燒了,因此家長應多加註意孩子的身體狀況和病情變化,及時就醫,不可掉以輕心。
小孩精力旺盛,且不會準確描述自己哪裡不舒服,尤其一些學齡前兒童發燒38度、39度,還活蹦亂跳的,這時新手爸媽就要格外留心了,不能看孩子精神頭足、氣色好就認為小病不用管。感冒雖是小病,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引起一些併發症和難以治癒的後遺症,因此家長應對兒童感冒、兒童發熱等“小病”給予足夠的重視。
另外,感冒的孩子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以免脫水使病情加重,同時兒童脾胃較弱,積食容易引起臟腑內熱,因此飲食上應忌大魚大肉,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為佳。
兒童脾胃較弱 小心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也是兒童秋季常見病之一。入秋後,有兒童的家庭應格外注意飲食衛生和營養攝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孩子脾胃較弱,最好只吃七成飽,減少脾胃的負擔。隨著天氣的轉涼,還需看住孩子不再吃冷飲。
我國北方有著“貼秋膘”的習俗,不少家庭都會在秋冬季節裡給孩子做大魚大肉補一補,認為這樣可以增強體質。然而,這實際上是個誤區。
在過去,冬季里人們能夠吃到的食物種類有限,因此才需要透過“補一補”來增強抵抗力。而在食物種類豐富、營養充足的今天,讓孩子保持營養均衡的飲食才是正確的做法,忽然更換食譜或增加食量,都會讓孩子脾胃的負擔加重,更容易患上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
如果孩子患上了秋季腹瀉,應及時就醫,並以調養為主,多喝水以防脫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調養個1至2周就能痊癒。如果孩子在秋季食慾不振,也可遵醫囑服用一些開胃醒脾的藥品,幫助孩子調理脾胃。
另外,營養不良不只指營養不足,營養過剩、營養攝入失衡也屬於營養不良。現在飲食上不科學又缺乏運動的“小胖子”很多,他們更容易在換季時生病。有兒童的家庭最好能在每日三餐中都保持營養均衡的科學飲食,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健康營養知識。
兒童過敏難防 注意及時就醫
父母有過敏性鼻炎,孩子也容易中招?實際上被遺傳的是易過敏體質,而不一定是相同的過敏原,也就是說如果父母對花粉過敏,孩子也會是易過敏體質,但不一定對花粉過敏,也可能出現其他過敏原。
過敏是無法預防的,易過敏體質的人可能對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過敏,因此最重要的是在出現過敏症狀時及時就醫,明確過敏原,獲得有效的治療。
如果兒童曾在生病就醫時用過抗生素,腸道菌群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而更容易對外界過敏,在日常飲食中適量補充一些益生菌,則有助於改善易過敏體質。
小貼士:兒童用藥和成人用藥有什麼區別?
不少家長習慣衝半袋板藍根或感冒沖劑給感冒的孩子喝,這樣到底對不對呢?不同於西藥對兒童和成人有著嚴格的區分,中成藥對此的界限比較寬鬆,服用小劑量的成人感冒藥也是可以的,但還是建議帶孩子就醫,不要輕易使用成人藥,對症下藥才能好得快。
那麼問題來了,都是用來治療感冒的,兒童用藥和成人用藥到底有著怎樣的區別呢?
一是兒童用藥口感相對好些,孩子更容易入口;二是兒童感冒不少是由於積食引起臟腑內熱、再外感病邪而引發的,因此消食化積是關鍵,兒童感冒用藥中多加入了調理脾胃的成分,透過清內熱而治療兒童感冒。 (本報綜合)
責編:張歡
本文來自【咸寧日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