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狼君,一個陪您讀歷史的工科小夥兒
電影《上甘嶺》和歌曲《我的祖國》是一代人永不能忘懷的記憶,尤其是歌曲《我的祖國》,現在唱起來依舊會讓人熱淚盈眶。在電影中為戰士們唱起這首歌的女護士王蘭,可不是一個捏造出來的影視形象,而是有原型人物的。
1954年秋,在經過一年多的採訪和編寫後,編劇林杉完成了電影《上甘嶺》劇本的編寫。在劇本編寫之初,其實是沒有女護士王蘭這個形象的。在編寫劇本時,林杉看到了一篇關於上甘嶺坑道中女護士王清珍的報道,被她的形象打動,於是決定在這部電影中加上王蘭這個柔美又堅毅的女性角色。
1936年,王清珍出生於湖北武漢,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不久,武漢淪陷,不滿6歲的她隨著父母一路西遷,最終在貴州威寧縣城安了家。
1950年,解放軍第15軍45師開進威寧地區清剿土匪,一直被土匪欺壓的王清珍,看到解放軍這支紀律嚴明的軍隊,便堅決要求入伍參軍。
這時的王清珍才14歲,一開始部隊堅持不收,後來在王清珍和她的家人的堅持下,同意了她的入伍請求,考慮她的年紀太小,就安排她到隨軍醫院做護士。
王清珍剛剛入伍沒幾天,便隨部隊趕赴河北,準備入朝參戰。開始,上級考慮到王清珍年紀太小,又是剛入伍的新兵,所以決定不帶王清珍入朝。王清珍得知後,立即將自己兩條又長又粗的辮子剪了去,以此表示入朝參戰的決心。
1951年3月底,王清珍如願隨軍入朝參戰,此時的她剛剛入伍四個月,才15歲。戰爭的殘酷震驚了這個小姑娘,朝鮮早就沒有了她前些日子從照片裡看到了秀美河山,取而代之的是斷壁殘垣,滿目瘡痍。
王清珍意識到了這場戰爭的殘酷性,在回國後接受採訪時她說:“戰爭是一件很殘酷的事,上去10個人,肯定回不來5雙,總有人要犧牲。當時,我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準備死在朝鮮的。因為只有不怕死,才能什麼都不怕。”
前線戰鬥緊張,傷員很多人手不夠,因此王清珍第一次就被安排照顧三名傷員。一個傷員是被炸沒了眼睛,一個是被炸斷了雙腿,還有一個是被炸傷了下體。
作為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猛地面對這些大男人裸露的身體,王清珍還是很不自在的,但戰士緊急的傷情,很快就打消了心裡的不自在。反而是這些受傷的戰士,面對如此一個小姑娘很不好意思。
那個被炸傷下體的戰士,死活不肯脫褲子讓王清珍給他包紮傷口,躺在床上手推腳蹬的阻止王清珍,最後還是換了男醫生給他包紮的傷口。但是後來,戰況越來越緊急,什麼突發情況都有,不管是戰士還是醫生護士,都越來越不在意,也沒時間在意這些了。
上甘嶺戰役時,王清珍已經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兵了。她一個人穿梭在四五個山洞中,負責照顧三十多個傷病員。從清洗包紮傷口到換藥喂藥,從餵飯喂水到端屎端尿,全部是王清珍一個人的工作。
敵人慘無人道的用燃燒彈攻擊我們陣地,有很多戰士被燒得不成樣子,全身被繃帶纏滿,嘴巴腫脹粘在一起。每次喂藥,王清珍就用舌頭一點點地舔傷員的嘴唇,潤開一條縫。
這些重傷員基本上都沒有了吞嚥能力,或處於昏迷狀態,王清珍就將藥片放在嘴裡嚼細,然後嘴對嘴的用舌頭將藥送進去,之後再含一口水,嘴對嘴的喂進去。餵飯和喂藥一樣,都需要王清珍自己先把飯嚼爛,然後嘴對嘴的一點點喂。
其實這對於王清珍來說已經不算什麼了,更顯得她偉大的是用嘴幫傷員排尿。傷員是一個被炮彈炸傷腹部的曹排長,傷勢很嚴重,腸子都流了出來。
由於腹部受傷嚴重,曹排長無法排尿,傷口的疼痛加上憋尿巨大的腫脹感,讓他痛苦不堪,五官都扭曲變形了。瞭解情況后王清珍立即拿出導尿管,想要給曹排長導尿。可是面對眼前的小姑娘,曹排長也是死活都不願意解開褲子,死死地攥住腰帶。
其實這種導尿的工作,在後方確實是男衛生員的工作,可現在是在前線,就王清珍一個衛生員,哪裡還顧忌那麼多。況且曹排長本身傷勢就很重,如果再因為憋尿導致膀胱損傷,那問題就更嚴重了。
看著痛苦不堪的曹排長,王清珍急了,對他說道:“你連死都不怕,還怕什麼羞?”曹排長最終無可奈何地同意了。
但是導尿管插上後,尿液依舊無法排出。面對這種情況,王清珍急中生智,俯下身子用嘴噙住導尿管,連續用力地吸了幾口,尿液終於排出來了。
排完尿後,曹排長熱淚盈眶地感謝王清珍,王清珍笑著回答:“謝什麼,要是在家裡,你是你媽的寶貝兒子,我是我媽的寶貝姑娘。現在咱們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就應該這樣。”
而像電影中為傷員唱歌的畫面,也是真實存在的,不過不是《我的祖國》,而是《南泥灣》、《翻身道情》等歌曲。一有空閒時間,王清珍就一個山洞一個山洞的給傷員們唱歌,還教傷員們唱歌。
對於這件事,王清珍說:“當時我是這樣想的,戰場上不應該只有槍炮聲、呻吟聲,還應該有鼓舞士氣的歌聲,因為喜悅能治癒受傷的心。雖然我唱得不那麼標準,但對傷病員來說,卻也是一種撫慰。”
王清珍全程參加了上甘嶺戰役,作為志願軍45師醫政股收容所的衛生員,王清珍有幸成為收殮黃繼光遺體小組中的一員。
1952年10月20日,黃繼光在對敵零號陣地碉堡爆破的戰鬥中壯烈犧牲。黃繼光犧牲後,我方几次想要運回黃繼光的遺體,但由於當時敵我正處於異常激烈的拉鋸戰中,幾次想要運回遺體的行動都失敗了。
在黃繼光犧牲後的第四天,利用戰鬥間歇的機會,王清珍與衛生所的另兩名女護士官義芝、何成娟,在一名戰士的帶領下,迅速接近敵人已被炸燬廢棄的碉堡,四個人費了很大力氣才將死死扒在碉堡的機槍射孔上的黃繼光遺體移開,然後運到了收容所坑道旁邊的一片松樹林裡。
王清珍回憶當時的情景,淚流滿面。那時的溫度已經很低了,黃繼光的遺體已經被凍僵,但是他依然怒目圓睜,雙手高舉,保留著扒在射擊孔上的姿勢;胸腔已經被機槍打爛,形成了一個很大的血洞。
寒冷的天氣將浸滿鮮血的戰衣緊緊地粘在了遺體身上無法脫掉,衛生所的護士們只得先將烈士臉上的血汙擦乾淨,然後用溫水把血衣浸軟,之後再由王清珍用剪刀把衣服一塊塊剪下來。
衣服全部被剪下來,清洗完遺體,接著就要給遺體穿新軍裝了。可黃繼光高高舉起的雙臂卻怎麼也放不下來,王清珍她們只得不停地燒熱水,然後將滾燙的毛巾敷在遺體上,一連敷了三天,遺體的四肢才可以扭動,這才順利地穿上軍裝,最終將黃繼光烈士的遺體收殮進了即將回國的棺槨內。
王清珍無私奉獻、英勇無畏的事蹟,很快傳回了國內,鼓舞了無數的戰士和前線醫護工作者。1952年11月,志願軍授予了王清珍二等功臣的榮譽稱號。1953年10月25日,朝鮮政府授予了王清珍朝鮮二級戰士榮譽勳章。
而王清珍的形象,也隨著1956年12月1日電影《上甘嶺》的上映,以王蘭的影視形象傳遍了大江南北,一曲《我的祖國》響徹天際。
1955年,王清珍回到祖國,三年後退伍,後來因為工作原因又二次入伍,直到從部隊離休。離休後,王清珍同丈夫一起開了一家小診所,用針灸為病人義診。她與丈夫還時常被邀請到地方學校、部隊作報告,以親身經歷教育後人,傳誦“上甘嶺”精神。
文章整理不易,歡迎關注狼君。
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想讓更多人瞭解這些歷史知識和故事,請把它推薦給更多人吧。
本文章為狼君子見原創,未經授權嚴禁以任何形式轉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