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死後,把我埋在桃花嶺吧,這樣我就可以繼續陪伴著黨。”
“好。”
1942年3月6日,我黨早期革命領袖之一的林育英於延安中央醫院去世,當得知他生前最後一個願望竟是常伴我黨的時候,我黨馳騁沙場的一眾硬漢紛紛揮灑熱淚。
懷著沉重的心情,毛主席親自抬棺,將林育英葬在了延安根據地旁的桃花嶺上,並與朱德元帥、周總理等人一同為他輪流守靈。
毛主席甚至寫下一幅輓聯,
“忠心為國,雖死猶榮。”
這是毛主席一生中唯一一次替人抬棺送葬的經歷,也是毛主席少有的按耐不住自己悲傷情緒的時刻。
那麼這位林育英究竟是誰?有人說,他若是能活到建國授勳,至少也能獲封元帥軍銜,真是如此嗎?
春木滿林:人生無處不青山
林育英20多歲受馬克思主義義影響,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辦工廠、辦學校、組織並領導工人運動,而他本人也很快成為了我黨的骨幹和元老。
“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這個國家,拯救這些人民?”
而懷揣著這個疑惑,27歲的林育英來到了莫斯科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學習,進一步深化了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瞭解。
也正因如此,在去年7月回到國內的時候,他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做林青山。
出去走了走看了看,再結合自己以往的革命經歷,林育英終於找到了困惑他許久的問題的答案。
所以他回來後不久就領導了上海的工人運動,在那一場人數上萬的大規模遊行中,他始終都走在隊伍的最前列,面對著冰冷的刺刀和槍口,他毫不畏懼,反而昂首挺胸、宛如一面筆挺的旗幟。
“停下、散開、滾回去!”
負責維持秩序的軍警十分惱怒,眼神深處還有一抹畏懼,因為站在他面前的是一大片烏泱泱的人群,這些人雖然手中沒有武器,但是雙眼中充斥著熾熱的火焰。
沒有人回應軍警,遊行的隊伍正在繼續向前推進,色厲內荏的軍警惱羞成怒,猛然揮起手中的刺刀朝著林育英的頭部刺去,猩紅的鮮血頓時就嚇到了眾人,可是林育英依舊毫無畏懼。
只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那麼這裡也可以是他埋骨的青山。
林育英繼續走,隊伍裡原本即將熄滅的火苗再次壯大,軍警眼見丟了面子,直接狠狠地拿著槍托朝著林育英的頭部砸去,只聽砰的一聲,林育英倒在了地上。
林育英因為治療及時而保住了性命,但是這次大革命卻以失敗而告終,只不過這次失敗非但沒能擊垮他的意志,反而更鼓舞他砥礪前行。
他先在長沙組建了工會,恢復了湖南省委,然後又扮作僧人交往上海工作,後來又服從組織的安排,前往東北去組建滿洲省委。
可以說,哪裡的工作最艱險,林育英就要到哪裡去,而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以自己堅決的革命意志,為黨在一個地方的人民心中栽下革命的嫩芽,雖然看似無用,但他堅信一定會有“春木滿林”的一天。
當然,革命是必然,離不開流血和犧牲的,由於叛徒的出賣林育英在滿洲工作期間被日軍逮捕,日軍為了從他的口中得知我黨的情報,對其進行了嚴刑逼供。
由於他始終都不肯交代任何情報,所以日軍對他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折磨,以至於在被我黨營救出來過後,他的身體已經遭到了不可逆轉的損害。
“沒關係的,留得殘軀,就是為了這革命燃盡最後一捧薪火。”
擁有著如此堅定的信仰,林育英獲得了毛主席等人的敬佩,而他自己卻沒有停留,1933年又緊急趕到了蘇聯,擔任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以及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兩職。
直到1935年7月,共產國際和開始長征的中國共產黨斷了聯絡,他才代表共產國際回國重建通訊。
也正是林育英的這次回國,極大地解決了關於張國燾的問題。
鞠躬盡瘁:捨得一生為革命
曾經有人問過毛主席這樣一個問題,“您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是在什麼時候呢?”
毛主席當時想了想,然後做出了這樣的回答,
“應當是1935年和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後,與張國燾出現問題的時候。”
由於蔣介石第5次反圍剿格外猛烈,所以我軍不得不展開了兩萬五千里長徵,長征過程中,紅一方面軍跟紅四方面軍產生了嫌隙。
矛盾點在於以張國燾為首的紅四方面軍人數遠超中央所在的紅一方面軍,這讓張國燾滋生了“上位”的念頭。
當毛主席、周總理等人嚴厲打消了他這一念頭之後,他又開始謀劃“第二中央”,不服從毛主席指揮的北上策略,堅決要求南下。
所以在林育英回來後不久,毛主席就找到了他,誠摯地說道,
“育英啊,我想請你幫個忙。”
“紅軍的力量現在還很弱,每一點都要珍惜,你看看能不能修補一下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的關係。”
聽到這話,林育英對毛主席肅然起敬,只見他認真回答道,
“沒問題。”
在這之後,林育英多次給張國燾打電報,電報裡明確指出了共產國際的支援中共中央北上策略的,希望張國燾能夠“表明自己的想法”,自己作為“共產國際的代表”,會替他轉述。
當張國燾收到電報之後,立刻就慌了神,他原本就是看著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斷了聯絡,我黨中央又糾正了博古等人的錯誤領導,所以他才敢滋生上位的念頭的。
此番共產國際直接表態,他若是再和中央紅軍鬧下去,怕是落不得什麼好處,想到這裡,他就把紅四方面軍的將領們招在一起開了大會,會議最終決定服從中央紅軍的北上策略,率領紅四軍就和紅一軍會合。
可以說,要是沒有林育英的干涉,張國燾是斷然不會這般鬆口的,以至於毛主席都說過,
“林育英在解決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問題上立了大功!”
經此一事後,林育英愈發得到我黨眾人的敬佩,以至於後來抗日戰爭爆發、我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從來沒帶兵打過仗的林育英也成了129師的政委。
擔任這份工作後,他盡職盡責,不僅配合劉伯承元帥召開誓師大會、鼓舞士兵士氣,更是時常到下面去給士兵們做思想工作,以至於129師計程車兵們都鬥志昂揚、戰鬥力是出了名的強。
只可惜,就在林育英積極展開工作的時候,他昔日為了革命而留下的那些病痛發作了,雖然他依舊不想離開革命前線,但是最終毛主席還是勒令他回後方休養。
在後方休養期間,林育英依舊沒有放下自己手頭上的工作,經常做事做到深夜,每當有人勸他不要這麼辛苦的時候,他都會笑著回答道,
“身體已經不太好了,趁著能做事,還是要多做些,再多做些……”
雖然我黨已經全力治療林育英的病痛了,但是由於他過去為了革命受過太多的傷,當時的醫療水平也不先進,所以他的身體始終在持續變得虛弱。
這種情況在1940年國際勞動節大會時達到了頂點,當時還在認真發表演講的林育英突發腦溢血,直接轟然倒在了臺上。
我黨的許多同志都來安慰他,包括毛主席等人,可是林育英卻時常跟他們說道,
“你們是很忙碌的,不要再來看我了,也不要掛念我,我很好。”
毛主席等人總是笑著點頭,然後被他趕著離開,可是每當出門的時候,他們的眼睛總是異常溼潤,腳步也略顯沉重。
1942年3月6日,這位偉大的早期革命領袖,於延安中央醫院病逝,我黨同志無不哀慟。
毛主席、朱老總等人親自替他抬棺,將他葬到了他一側桃花嶺上,讓他長久地與我黨站在一起。
毛主席寫下來的八字輓聯,以“忠心為國、雖死猶榮”八字送了他最後一程。
雖然假設沒有意義,但是倘若林育英同志真的在建國授勳時仍舊健在,恐怕授個元帥軍銜是沒有問題的,且不說他在我黨中的資歷與貢獻,就憑他那“革命敢為人先”的勇氣,又能差到哪裡去呢?
將軍雖死,榮光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