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陸慧婧
2021年底躊躇滿志的基金行業及渠道端積極備戰的“開門紅”,在2022年似乎“黃”了。
據中國基金報記者瞭解,1月4日進入發行的新基金達到17只,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基金經理掛帥的產品,然而市場震盪之下新基金髮行規模非常慘淡,當天僅少數產品募集規模超10億,多數為“個位數”。隨後的幾天也是類似情況,開年首周整體募集遇冷,權益、固收+等產品均發行不及預期,僅少數產品幾天下來募集超30億。
從業內來看,這個和去年的“開門紅”比,大概只有當時1/5的量,然而,基金公司所給出的激勵方案並不弱於去年。開年A股市場跌跌不休、2021年新發基金“被套”居多、賺錢效應不足、此前發行的持有期產品尚未到開放期等都成為了新基金髮行不佳的理由。
因此,不少基金公司開啟了自購方式來調整新基金髮行策略,若市場仍這麼震盪可能新基金髮行還將維持這樣冷淡狀態。不過,“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是行業長期存在的規律。
開年首周新基金髮行遇冷
沒有了渠道瘋狂刷屏、密集釋出的銷售戰報,也看不到基金公司釋出的提前結束募集喜報,今年新基金髮行“開門紅”顯得異常安靜。不僅看不到可以比肩去年年初的爆款基金,今年開年部分新基金髮行首日成績更是降到了只有“個位數”的水平。
1月4日,共有17只新基金開啟首發,其中不乏一些明星基金經理掌舵、業內普遍預期可以衝刺“一日售罄”的潛在爆款產品,然而,始料不及的是,當日中午就開始陸續傳來全渠道整體發行不及預期的訊息,沒有一隻新基金半日發行能夠突破10億大關,經過全天努力,僅兩隻“主流”基金全渠道募集規模超過10億。
據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反饋,1月4日,各大主要銷售渠道的新基金髮行都不太理想,據其瞭解,部分國有大行單日發行的單隻基金都很難有募集規模過億的情況。
1月5日,也就是新年第二個工作日,發行情況依舊未見改觀,據業內人士透露,一隻主打均衡配置的一年持有混合型FOF單日全渠道募集金額約達17億,其中,主渠道貢獻了絕大多數的發行成績,可以稱得上1月5日發行成績較為理想的新基金。而之前部分已於1月4日開始發行的新基金,經過兩天的發售,全渠道累計募集金額終於突破20億整數關。
據瞭解,由明星基金經理陸彬掌舵的匯豐晉信研究精選基金於1月6日首發, 單日募集規模突破20億,是新年首周難得的“一抹亮色”。
Wind資料顯示,2022年開年首周,共有31只基金新基金進入募集期,沒有一隻基金宣佈提前結束募集。相比之下,2021年開年首周短短的5個交易日內合計誕生了8只“日光基”,5只基金成立規模超百億元。
某大型公募基金市場人士用“十分慘淡”來形容2022年首周新基金髮行情況。“無論是大型頭部公司還是中小型公司,無論基金經理是業界知名度比較高的還是初出茅廬,銷售情況均十分慘淡。”
在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看來,新年首周新基金髮行“遇冷”,並不是各大渠道對新基金髮行不上心。“事實上,據瞭解,基金公司以及銷售渠道對於年初發行的新基金都投入了很多的資源,部分公司的投入比例更是超過了去年同期水平,不過發行效果依舊不太理想。”
不過,也有基金公司人士對於開年新基金髮行情況持不一樣的看法。富榮基金總經理助理李鑫稱,新年開市到今天,也就是三個交易日,1月4日、5日市場本身出現下跌,所以僅從這兩天的資料,不能說明新基發行遇冷。還要關注近期的新基金髮行安排,需要持續觀察一段時間新基金髮行的情況,才能判斷是否出現整體發行遇冷。
發行遇冷暫不改變發行計劃
當被問及基金髮行越冷會不會調整發行計劃時,多家基金公司表示,短期可能難以調整,可能會為了“保成立”而延長髮行期,但是2022年各家會更重視日常持續營銷,而避免加劇新發基金銷售的內卷。
中郵創業基金副總經理諶重表示,這種市場和情緒的疊加影響只是短期的,不會因為這種短期影響刻意去調整整個年度的基金髮行計劃,短期市場的調整反而有利於基金長期的管理運作。
富榮基金總經理助理李鑫表示,基金公司因此調整發行計劃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一季度的發行計劃是在去年四季度就基本確定的,新年的首發基金,這些基金在渠道上的排期和準備都已經提前安排好了,最多到時候延長髮行時間。
“去年各大銷售渠道的新基金髮行異常火爆,單日誕生多隻‘日光基’,部分銷售渠道更是反饋基金不夠賣,臨時安排產品上線填充檔期,今年若是新基金髮行平淡的局面繼續延續,不排除部分基金產品未來或將出現需要‘保成立’的現象。”而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如此表示。
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也認為,目前能夠進入開年首周渠道搶佔“開門紅”的新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還是具備一定市場知名度,儘管當前的發行情況並不火爆,不能提前結束募集,但募整合立肯定不存在問題。
“最近一兩個月已經確定了發行檔期的新基金不好再做調整,還在排隊等待獲批且尚未確定發行的新基金可能會考慮目前新基金的發行情況進行安排,銷售渠道未來有可能降低單月重點代銷的產品數量,延緩新基金的發行速度。”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還有人士表示,一些基金公司旗下頂流基金經理今年的新基金髮行計劃可能會出現調整,畢竟每個基金經理管理產品存在10只上限,這也意味著這些頂流基金經理未來能夠新發基金的數量是有限的,最近市場低迷,基金公司可能會延緩頂流基金經理旗下新基金髮行,將優質資源留待後繼使用,另擇一個比較好的時間點再啟動新基金髮行。
“如果渠道檔期還有調整空間的話,也許會根據市場情況做一些調整;單據我個人瞭解,2022年各家都會普遍更加重視日常持營,避免加劇新發銷售的內卷。“一位基金公司銷售人士表示
不過,從目前看,不少基金公司也積極調整營銷策略等促進銷售。往往基金經理“自購”被視作是增強投資者信心的行為,年初也就出現不少起明星基金經理自購的行為。如擬由績優舵手李曉星、張萍聯合掌舵的銀華心興三年持有正在發行中,兩位擬任基金經理將分別出資認購200萬元、100萬元跟投。
將要啟動募集的中郵興榮價值的擬任基金經理國曉雯,也承諾將自購300萬元,與基民共進退。中郵創業基金的高管也將出資300萬元認購新基金。此外,擬由馮明遠管理的信達澳銀智遠三年持有混合即將開售,信達澳銀基金計劃使用公司固有資金認購500萬元。
多因素引發開年發行遇冷
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2022年開年新基金髮行遇冷?在業內人士看來,除了新年首周A股失守3600點大關之外,基民去年購基體驗出現分化,特別是去年部分新基金表現平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民的購基熱情。
在一位大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看來,四大方面因素導致新基金髮行不及預期。“首先是近期的市場環境,從此前的震盪轉換到近期的大幅下挫,這對銷售渠道和投資者的信心是很大的衝擊;其次是2021年的收益,去年部分基金產品業績雖然翻倍,但在分化較大的結構性市場中,投資者很難賺到錢;有人戲稱,去年投資收益超過5%的,基本都能戰勝70%的人了;
再次,美聯儲加息箭在弦上,市場普遍預期美股或會出現調整;A股具有長邏輯的熱門板塊估值很貴,大家對後市繼續上漲的信心不足,觀望情緒嚴重;最後,市場火了兩三年,帶動基金行業產品銷售也火了兩三年,從均值迴歸的規律來看,也許會出現蓄勢再出發的階段性調整。”
另一家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新基金髮行未出現“開門紅”的現象,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開年A股市場缺乏賺錢效應;二是一些過去在發行市場上具備號召力的頂流基金經理去年業績表現並不亮眼;三是經歷了2019、2020兩年大牛市之後,去年權益基金收益中位數出現回落,基民購買新基金的熱情相比去年年初自然也有所降溫;四是行業在去年發行了不少帶持有期的基金,部分資金目前仍處於鎖定期之內;五是基金業協會去年開始每個季度公佈銷售渠道保有量排名,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銷售渠道過去存在的“贖舊買新”倒量行為。
“一方面是去年10月份以後市場出現一波下調,當時很多基金出現虧損,客戶感受並不是很好,所以在一些渠道中,客戶選擇了觀望;另一方面,去年整個市場保持蓬勃發展態勢,全年銷量比較巨大,但整個市場表現其實也出現了分化,整體漲幅不如2019年和2020年。因此,最近的表現與大家預期發生了一些變化。”富榮基金總經理助理李鑫也認為,以上兩重原因導致了近期新基金髮行資料不佳。
“簡單來說,近期新基金髮行平淡有兩個方面原因:一是市場、二是情緒。去年以來,一些板塊漲幅比較高,估值偏高之後有調整的需求。二是美國貨幣政策收緊對市場和情緒都有一定的影響。二者的疊加效應反應在新基金髮行上還是比較明顯的。”中郵創業基金副總經理諶重談到。
“’‘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一直是困擾基金行業的一大痛點,說到底,基金公司核心還是要給客戶掙到錢。”上述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強調,“導致開年新基金髮行成績慘淡,除了開年A股下跌抑制了市場情緒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去年很多基金投資者的持有收益出現很大的分化,即便都是購買新基金的投資者,去年購買了新發的新能源類基金的基金投資者收益不錯,但一些購買了消費或者港股基金的投資者持有收益普遍告負。還有很多追逐明星基金的投資者收益也並不理想。”
還有業內人士反饋,儘管今年各家基金公司都派出了明星基金經理衝刺“開門紅”,但事實上,相比明星基金經理,投資者更多會關注自己過去一年在某一個渠道購買的產品盈利情況。據其瞭解,各家銷售渠道去年發行的基金產品,年底能夠保持正收益的比例很少能超過50%,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民的盈利體驗以及復購意願。
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
在基金圈有句名言,“好做不好發,好發不好做”。在市場震盪之下或許有較好的建倉時間點,不過也有人士認為需要多觀察。
某大型公募基金市場人士表示,不好發的時候一定是市場連續調整、指數大幅下挫的階段,經歷了這樣的階段,此前積累的高估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化,也許後期的上漲也會更加有後勁和空間一些。
“但需要注意的是,近期市場的波動雖然程度劇烈,但持續時間並不長,不排除春節前後還會出現類似2021年初市場風格劇烈切換的情形,因此也不好判斷當前一定是好的建倉時點。”上述人士表示。
李鑫也表示,過往業內確實存在“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的說法,並且從歷史統計來看也確實存在這種現象,但是並不能以此為依據來判斷未來基金表現一定會好。此外,最近市場經過充分回撥後,整體上基金的建倉期會比較好,未來依然可期。
諶重也談及,行業共識是,市場是中長期向好的。對於2022年的市場,結構性行情的機會還是很多的。調整帶來了更好的建倉和運作的機會,所以,對當下調整帶來的機會,還是比較看好的。基金公司作為基金管理人,要考慮持有人的中長期收益和持有體驗,不應該被短期因素所影響。
編輯:喬伊
版權宣告
跌哭了!鋰電光伏又崩了,500億大牛股跌停!新股又破發,一簽虧2000!2萬億板塊大爆發,狂掀漲停潮,中石油飆7%!深圳緊急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