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來到深圳,試駕的主角依然是廣汽本田新車:INTEGRA型格。
這一次,我的目標很明確,脫離編隊試一下型格搭載的一系列高階駕駛輔助功能,相關功能被整合為全新的Honda SENSING系統。
這一次的試駕放在科技企業遍地的深圳,不知是不是藉此展示型格的智慧化水平。
技術背景
根據官方資料,除了ACC外,系統已經集成了最新版本的TJA功能:Traffic Jam Assistant交通擁堵輔助。對於ADAS功能分類和應用比較瞭解的朋友,會發現傳統車企比較喜歡把城市低速工況下的L2駕駛輔助功能稱作TJA,比如奧迪等。
從資料上來看,本田的TJA的優勢似乎並不大,只看到比較寬廣的工作區間,從0kph-70kph速度範圍內都可以無縫啟用功能。
為了更好體驗低速TJA和高速ACC功能,假裝走錯路離開了車隊,以下照片由副駕駛協助拍攝。
進入TJA的方式非常簡單,多功能方向盤上開啟ACC、LKAS(兩個獨立按鍵)當速度低於70kph時會預設進入TJA功能,此時車輛自主控制油門、剎車進行跟車停停走走的動作,另外會跟隨車道線前進。
所以我們要考察的點也很簡單:1,系統進入方式是否簡單;2,儀表資訊是否清晰 3,功能是否好用(能識別、能執行制動和加速動作)4,駕駛員監控系統能不能保證安全。
第一點上面說過,按兩個按鍵,速度進入工作區間時會觸發TJA功能,比較簡便直白;
第二點開始讓我有些吃驚,在略顯簡陋的儀表中央位置,型格能給出實時渲染的感知資訊,大白話就是能像特斯拉一樣,讓駕駛員清楚得看到車輛“看到”了什麼。上圖中有兩個資訊,第一是顯示鎖定的車輛為前方CR-V,第二是本車採取制動行為,資訊面板上的尾燈是點亮的!
普遍而言,傳統汽車品牌中豪華品牌做的稍好一些,比如寶馬在低速跟車功能開啟時資訊面板也有車輛、道路資訊。反而在新勢力中,該功能使用較多,但能做到準確識別和顯示的寥寥無幾,目前的王者還是特斯拉。
在另外一個場景中,這套TJA展示出了更多亮點,上兩圖間隔數秒,但所有變化量和資訊都以非常清晰的方式展現在資訊面板上,包括多臺車相對位置的變化、自身制動狀態變化、鎖定目標丟失、還有一些風險提示(大車出現、兩臺車過於靠近車道線)。
在L2功能執行水平上,制動加速和轉向干預沒有出現偏差,幾個優點:制動和加速的執行比較柔和,不會有“這臺機器瘋了吧”這種不佳的感受;其次對前車動態的捕捉很敏銳,幾乎可以在前車運動狀態變化的一瞬間做出決策,並顯示在資訊面板上。
缺點也有,跟車停下後速度降低到0超過3秒,就無法自主起步,需要駕駛員給一腳油門,如果出於安全考慮,可以透過聲音和震動來替代提示起步。
第四點,型格的駕駛員注意力監控系統應該還是檢測方向盤轉矩,這一點有漏洞,比如早期著名的“礦泉水開特斯拉”,如今TB還能搜到各種規避系統的裝置。但考慮到型格的TJA是低速工況下的L2功能,危害沒有那麼大。
小結:這次型格的TJA功能是超越我對其預期的,畢竟誰能想到本田用古代硬體(螢幕)實現了現在最時髦的功能,轉念一想這似乎也是本田基本操作了。
彩蛋,ACC功能試用
進入高速路段,進入ACC功能後,左側出現一臺影豹,打方向進行跟隨,此時資訊面板:轉向燈亮起、綠色車道線變成白色示意變道動作。
隨後識別目標切換為影豹,完成變道動作後開始加速跟隨,最高限速111kph。
當然,最後肯定是追不上的,但我發現在兩車拉開上百米距離後,依然可以鎖定對方,這意味著型格的感知範圍非常遠,並且有信心對如此遠的目標做識別、決策和執行動作。
對以上內容做個總結,這次試駕算是比較深度得體驗了型格上搭載的Honda SENSING中比較常見的功能ACC和TJA,功能成熟度很不錯,在深圳市區和高速這樣典型的特大型城市、城際交通中可以做到減輕駕駛員負荷。
最後附上一些細節,首先是普遍受到關注的後排空間,在該級別而言是非常優秀的。
另外車身高度和地臺高度相比廣本其他車型都要低,除了提升操穩效能外,也能營造出運動的氛圍,坐在車內是完全可以輕鬆伸手觸地的。
最後是個人認為造型區別于思域最大,也是最好看的車尾部分,外擴的燈組造型和恰當的線條比例,用立體感撐起了高階感,上圖是俯視角度。
最後,所以試駕體驗都是基於頂配版本車型,但實際上本次體驗的部分,動力總成是全系相同的1.5T高功率+CVT,Honda SENSING除了入門手動車型外也是標配。體驗駕駛輔助功能的目的,是因為目前高品質的緊湊級車型已經不只是追求某個維度的能力出眾,在智慧化領域又要對抗價格相同的眾多新能源車型的挑戰,要贏得未來市場,就必須投資新技術。
廣本型格沒有掉鏈子,當然如果螢幕再大一些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