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太史小生
內線工作,尋機起義,就是以敵人的身份,打入敵人內部,在長時間的潛伏中,秘密地進行策反工作,使敵內部的一些人員,不斷接受進步思想的影響,逐步認識到敵人的反動本質以及必然失敗的命運,深入瞭解人民戰爭是正義的戰爭,最後的勝利必將屬於人民的歷史發展規律,從而轉化成為棄暗投明、改邪歸正,調轉槍口,加入革命隊伍,參加革命戰爭的行動。
應該說,內線工作,尋機起義,也是實施心戰的重要戰法,而且是更為有效、更為穩妥的戰法。解放戰爭的淮海戰役中,鄧小平和劉伯承在戰役的關鍵時刻,指揮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第八十五軍一一〇師有組織、有計劃、有準備的舉行了戰場起義,打亂了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的突圍計劃,為淮海戰役的最後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就是內線工作的成功。
一、打入內線,發展力量
爭取一一〇師起義,是我黨打入敵人內部,壯大進步力量,開展瓦解工作的一個成功範例。一一〇師的前身是馮玉祥西北軍的第二師,是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的基本主力之一。抗日戰場上,曾在臺兒莊、瑞武路、鄂北、豫南中原各戰役中屢建戰功,因此,這支部隊具有一定的進步思想基礎,特別是廖運周擔任該師的副師長、師長之後,其進步力量與日俱增。
廖運周,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大革命失敗後接受中共黨組織的指示,長期隱蔽在國民黨軍隊之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戰爭形勢下,都直接得到黨的領導,並在他的接應下,有越來越多的共產黨員,打入了一一〇師的內部。
1946年春,當時主持中共中央中原局工作的鄧小平和劉伯承又選派了李俊成、徐仁、劉揚、劉浩等同志利用有利時機打入到一一〇師內部,加強了我們黨在一一〇師的地下活動力量。
1947年夏,華東局又批准成了中共第一一〇師黨組織,使該師基本上置於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控制之下。為了便於開展工作,地下組織把打人敵人內部的同志都安排在師副官處,廣泛地接觸廣大官兵,利用副官的“合法”身份掩護,和官兵們談心敘家常,為他們照相、代買手錶、鋼筆等,交了很多朋友,就連很難接近的政訓處和參謀處,他們都可以隨便出入,甚至可以翻閱參謀處密藏的軍官登記表,瞭解每個軍官的出身經歷等情況。
為瓦解敵軍、發展力量,順利地舉行起義,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另外,為了順利而有效地開展起義的準備工作,地下組織還利用與國民黨上層人物的關係,把有礙於黨組織開展工作的副師長李達、王昌藩向胡宗南、王仲廉“推薦”,讓他們“升”了官,還有的調離了師司令部的崗位。
有的還利用矛盾進行疏導工作,爭取和團結了大批進步力量。比如,把與第十二兵團中將副司令兼第八十五軍軍長吳紹周有矛盾、思想比較進步的團長劉協侯和師政訓處主任汪月濤等爭取到了革命的一邊,並透過他們又團結了一批軍官。
這樣,使一一〇師內部的革命力量不斷得到了壯大。隨著革命力量的不斷髮展壯大,一些同志逐漸流露出了急躁情緒,對長期在敵人內部工作缺乏耐心,急於回到革命隊伍之中。
尤其是在人民解放軍節節勝利,國民黨軍天天失敗的戰爭形勢下,同志們盼望儘早起義的心情就更加迫切。為防出現意外,地下組織只好派李俊成同志到中原局去彙報一一〇師的情況,並請求能否儘早起義。
不久,李俊成同志從邯鄲返回部隊,傳達了鄧小平政委對一一〇師黨組織的指示,小平同志要求一一〇師的同志們要積極準備,耐心等待,在最有利的時機起最大的作用;要大膽發展組織,不要依賴上級派人;對軍紀不要要求得太嚴,不要用解放軍管理部隊的辦法去管理國民黨的隊伍。
鄧小平的指示,起初一些同志還不理解,認為等待什麼最有利的時機?我們整天在跟我們自己的同志打仗,我們到底算什麼人?還有的認為,對於軍紀問題,一方面覺得如果放鬆了對部隊的要求和管理,對黨和人民不利;另一方面也擔心把軍紀搞壞了將來沒法向人民交待。
對此,一一〇師黨組織不得不派李俊成同志再次去向鄧小平政委請示,這樣才真正理解了鄧小平政委的戰略意圖。鄧小平指示說,組織上沒有忘記你們,人民沒有忘記你們,只是目前還不到時機,不能起義。
起義要在軍事上、政治上起最大的作用,不光是萬把人、千把槍的問題。你們要考慮到全域性,不應計較區域性的得失。鄧小平同志對軍紀問題的指示也作了解釋說,我們天天宣傳國民黨壞,你們卻要把軍紀搞好,那不是為國民黨爭了光,打了我們自己的嘴巴嗎?這是個原則問題,決不能含糊。
經過鄧小平政委這樣一解釋,得到了鄧小平政委的再次指示,使一一〇師黨組織的同志們頓開茅塞,同時也使同志們進一步明確了工作的方向和任務要求,增強了工作的信心和勇氣。從而,大大推動了有關起義的準備工作。
二、加緊工作,積極準備
1948年7月,一一〇師中共地下黨組織在漢口的璇官飯店召開了黨委擴大會議。在會上,一方面李俊成同志傳達了他剛帶回來的鄧小平和劉伯承兩位首長的指示:要求部隊要做好起義的一切準備,迎接更為緊要的戰鬥。
尤其是與會同志認真學習了鄧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深刻領會精神實質,部分同志破除了各種模糊認識和急躁情緒,樹立了大局觀念,強化了整體意識。
另一方面,黨委又深入分析了戰局的發展趨勢。當時,我人民解放軍已進入了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戰略決戰的關鍵時刻,在全國的各個戰場上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我中原野戰軍已經在大別山站穩了腳跟,猶如一把利劍插進了蔣介石的胸膛。而蔣介石卻是由全面進攻帶來的全線失敗,迫使其不得不採取重點進攻戰略,儘管如此,軍事力量也覺得是力不從心,捉襟見肘。
在這樣的戰爭形勢下,黨委擴大會議認為:人民解放軍可能正在醞釀和籌劃著一場大仗,或者是長驅江漢,或者是截斷大別山直搗漢口,或者是實施徐州會戰,但不論採取哪種行動,我們肩上的擔子都很重,任務都很緊迫,就是要加緊起義的準備工作,到了黨和人民需要的關鍵時刻,把隊伍拉出去,加入到人民解放軍的行列中,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光榮任務。
透過這次會議,黨委的同志們認清了形勢,統一了思想之後,又制定了下一步的行動方案,著手進行三項工作:第一,進一步發展中共地下黨組織。兩年來,中原局派來的徐仁同志對劉協侯作了大量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使他在政治上有了很大進步,能夠積極完成黨交給他的各項任務,被黨組織吸取為中共候補黨員。
並設法把他由師代理參謀長調整為三二九團團長。從此他的工作更加積極了,堅持暗地收聽解放軍的廣播,並在官兵中秘密傳播進步思想。
副團長金漢章貧農成分,對日作戰時表現得非常勇敢,對國民黨中央軍的消極抗戰和國民黨的現政都頗有微詞,敬佩解放軍,擁護共產黨,所以,地下黨也把他列為發展物件,並提升他為第三三〇團團長的職務。另外,地下黨組織還培養了不少黨外積極分子,這些同志在後來一一〇師舉行起義時,都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 堅決貫徹團結進步力量,孤立和排擠頑固分子的工作指導。劉協侯同志入黨之後,工作一直很積極,師裡決定將思想頑固、不易爭取的第三二九團團長唐奎甫“推薦”到八十二師去當了師長,將劉協侯同志調至該團任團長,而且在這個團進一步發展了進步力量。
考慮到三三〇團的營連長多是劉協侯的老部下,很多人都對吳紹周有不滿情緒,基礎不錯,於是師黨委又指示劉協侯同志協助金漢章做好這個團的教育轉化工作,使這個團的官兵更加靠近黨組織了。
對於那些反動本性難改,思想頑固不化的人物,像三二九團團長唐奎甫、三三〇團團長陳振威,都被“推薦”到其他師或軍裡去了。對於一些難以爭取的,又妨礙起義工作的勢力,都想方設法將其調離或臨時指派到外地執行其他任務去了,這樣既利於開展起義的準備工作,又利於隱蔽行動企圖。
第三,加強了情報偵察工作,把政治上可靠的同志派到偵察分隊,隨時偵察敵人的行動企圖,及時掌握動向,並向上級報告,以便於通報給解放軍。利用漢口留守處的“合法”工作,收集國民黨的軍事情報,做到了對敵人的行動了如指掌。另外,還由李俊成同志與鄧小平和劉伯承保持聯絡,隨時聽從劉鄧首長的指示,使整個的起義準備工作更加有條不紊地展開了。
三、創造條件,相機起義
1948年11月上旬,一一〇師隨八十五軍編在第十二兵團系列增援徐州。當十二兵團準備向宿縣攻擊時,其部隊已經自動地進入瞭解放軍既設的袋形陣地,後方補給線也被切斷,整個戰局對十二兵團很不利。
但黃維看出了這種不利態勢,決定立即向固鎮方向轉移。一一〇師師長廖運周得知這一情況後認為,目前,解放軍的包圍圈還沒有完全形成,如果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向南逃跑,就會打亂劉鄧首長的作戰部署,還會直接影響到整個戰局的發展。
於是他決定立即派人將這一情報送給劉鄧首長。接到這一情報後,劉鄧首長決定人民解放軍發起了全面出擊,一下把黃維的部隊打得焦頭爛額,黃維轉移的部署也全部亂套了。只好原地固守,重新部署,以待時機,再作打算。
當夜,黃維召開了緊急會議,確定了乘我軍包圍圈尚不鞏固,立足未穩之即,打一個措手不及。挑選四個主力師,齊頭並進,迅猛突圍的作戰決心。以求徹底擺脫被圍被殲的困境。
黃維所挑選的四個師中,就包括一一〇師。廖運周認為:此時正是可以利用舉行起義的難得戰機,而且還可以直接支援解放軍作戰。想到鄧小平要求他們要在最有利的時機發揮最大作用的指示,於是,他決定利用這一戰機,立即舉行戰場起義,以突然的行動打亂黃維的突圍作戰部署。
為了請示鄧小平和劉伯承,求得解放軍的配合,廖運周派人秘密潛入前線,去面見解放軍前線最高指揮員,把黃維準備在27日上午實施突圍的作戰計劃和一一〇師準備乘機起義的計劃一併上報,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王近山、政委杜義德親自部署了迎接起義的作戰行動。
並將黃維企圖突圍和一一〇師舉行起義的重要情報向劉鄧首長作了彙報。為了與其接應工作的順利,王近山司令員為起義部隊規定了行軍路線,設定路標,起義部隊的官兵左臂一律扎白布條或白毛巾,與解放軍取得聯絡時,以三發槍榴彈為訊號,一切都明確好以後,王近山司令員又親自為起義部隊畫了一份行軍路線圖。
起義的一切準備工作按時完成,起義部隊的官兵個個摩拳擦掌,部隊臨突圍前,廖運周覺得時機已到,該是向官兵講明真相的時候了。
於是在一些可靠的營連長中,進行了起義動員。他十分激昂地說,現在,我們已被解放軍包圍,蚌埠的李延年、孫元良的援兵打不過來,徐州被圍,黃伯韜被消滅,蒙城、宿縣被佔,我們是援兵沒有,退路已無,糧彈即盡,而解放軍卻在不斷地得到增援。
這樣下去的結果,只能是坐以待斃。我們為什麼非要給蔣介石賣命呢?共產黨、解放軍的所作所為大家都很清楚,我們已與解放軍取得了聯絡,他們非常歡迎我們起義,大家贊不贊成?在場的軍官異口同聲地回答贊成!
緊接著,廖運周又向大家提出了一些具體要求:(一)行軍縱隊按解放軍規定的路線行進,解放軍保證不開槍射擊,也不允許任何人向解放軍開槍射擊。(二)任何人不準掉隊,走不動就用車拉。(三)嚴守秘密。(四)不願意跟著起義的可以提出來。在場的所有人都表示擁護廖師長的決定,遵守各項要求,投奔人民解放軍。
27日早6時,一一〇師準時從駐地出發,走上了通向解放軍陣地的道路,並順利地舉行了戰場起義。正是由於一一〇師在黃維兵團被圍的關鍵時刻舉行了起義,從而從根本上打亂了黃維企圖突然組織突圍的作戰部署,使之重新被置於人民解放軍的重重包圍之中,由此加快了淮海戰役勝利的程序。
正如當時任國民黨軍徐州“剿匪”總司令的劉峙所說:“第一一〇師師長廖運周叛變,是加速黃維兵團失敗之關鍵。”這也是鄧小平在軍事鬥爭中,大智大計,深謀遠慮,善施心戰的勝利。
作者簡介:太史小生,歷史領域愛好者,特別是熱衷於黨史、軍史的閱讀與寫作。一直希望更清晰地去回望歷史,更理性地看待歷史,更流暢地書寫歷史。
歡迎廣大歷史愛好者斧正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