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然淘汰的代表性業態,傳統電腦城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價格虛高;2、選擇單一;3、偷樑換柱;4、資訊滯後;5、裝機馬虎;6、技術不精。
目前電商越來越普遍,價格越來越透明,資訊越來越廣泛,大家對電子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這就使得電腦城的以上問題全部暴露出來。
以下是個人這幾年去本地最大的一家電腦城遇到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糟心經歷,而且都還不是買太冷門的東西,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問題:
經歷1:買幾條SATA3.0資料線。跑了本地最大電腦城的三家店。
“老闆,沒有SATA3.0線”
“什麼線?”
“就是硬碟用的SATA3.0線,6G速度的”
“哦,硬碟線啊,有的”,然後拿了一堆看起來質量就不咋地的也沒任何標註的線出來。
“這是不是3.0的?”
“硬碟線就這種,不分幾點幾的”
我…………
經歷2:買一塊1TB的M.2介面SSD準備給筆記本換上。也是跑了三家店。
“老闆有沒有SSD,M2介面的?”
“你要固態硬碟嗎?要訂貨”
“我要M2介面的,訂貨的話有哪些型號?”
然後他去打了大概10分鐘的電話,過來和我說有金士頓的。
“具體什麼型號?有沒有引數表我看下”
“就是1T的”
“不是,我要看下引數”
然後翻了半天拿了張皺巴巴的進貨表給我,一看,全部是SATA介面的……
“老闆我是要M2介面的,我說的很清楚啊”
“沒聽過,沒貨”
“你TM不早說,浪費我半個小時像個SB一樣”…………
經歷3:買點黑色綁紮帶,準備整理一下機箱走線。這個跑了五六家。
有三家一樣:
“有沒有黑色綁紮帶”
“有”,直接拿了捆白色的給我……
“老闆,我要黑色的,我剛剛說過了”
“哦,沒有”…………
有兩家這樣:
“有沒有黑色綁紮帶?”
“沒有”…………
有一家更奇葩:
“你要綁紮得去藥店,街口就有一家”
我…………
經歷4:多年前,當年第一代i7上市一段時間了,想去看看i7的筆記本。跑了本地最大的HQ和LX。
HQ那家:
“老闆,有沒有i7配置的筆記本了?”
“i7?小夥子,那叫Win7,比vista流暢很多,我們店現在全部都是win7了,你隨便看”
我…………
LX那家:
“老闆,有沒有i7配置的筆記本了?”
“要明年才鋪貨”
我…………
經歷5:當年單位採購5臺電腦,在一家本地電腦城選配了i7 3770k的CPU,結果送來以後開機測試,上CPU-z一看,是3770s,送貨裝機的人麼一臉裝無辜,表示“3770就這個型號,沒錯的”,後來我們拿出合同配置單給他們看,寫得清清楚楚3770k,這就是典型的偷樑換柱,把他們老闆叫來公司,一頭的虛汗,各種賠禮道歉,這要不是我們幾個多個心眼查一下配置,他們豈不是就矇混過關了。
其它經歷就更多了,諸如當時比較發燒,要買evga的主機板、海盜船的紅梳子、萬轉金屬扇、半導體制冷片、冷排支架、聯力全鋁全塔機箱等等,這些更是,本地電腦城更是啥都沒得,聽都沒聽過。
所以,落後的業態必然被淘汰,這是市場規律,而電腦城的種種弊端,都在新的時代被電商衝擊得體無完膚。
編輯於 2022-01-08 18:07
贊同 32181 條評論分享收藏喜歡收起
王站
激情,謙遜,堅持,剋制~
132 人贊同了該回答
騙人+加耍流氓,然後劣幣驅逐良幣。
我有幾個朋友當年都在電腦城工作,分享一下見聞吧。
電腦配件這個東西價格太透明瞭,你去電腦城轉一圈多問幾家基本全部配件的底價就摸的差不多了。
因為每家的報價方式基本都是田忌賽馬,比如第一家,CPU報的低點,然後顯示卡報的高點;第二家正好反過來,CPU報的高點,顯示卡報的低點。這樣你就是CPU和顯示卡的底價了。
然後你拿到你尋好的價格,找到一家談,我要這些硬體,這些錢你不能賣?
這樣商家就比較難受了,不賣你,他丟一個顧客,賣你他賺的太少。當年我們學校旁邊電腦城就遇到一個笑話,裝一臺電腦才賺49塊錢。
後來,一部分商家為了賺錢就走上歪道了,開始忽悠消費者。而良心商家反而不賺錢都不幹了。
常見的玩法如下:
純小白,1000塊錢的配件,敢賣1500一頓忽悠消費者還覺得賺了便宜。
半懂不懂的,就拿雜牌子賣正規品牌的價格、拿一代二手價賣二代新貨價格、或者給你推薦不好的東西說比你自己選的好,賣假貨。
後來發展出黑澀會了,你懂的人去,他先騙你什麼都按你的要求來,讓你先交定價。交完定金就告訴你不好意思某某配件沒貨了,給你換某某吧,你不幹?定金不退。然後店裡出現幾個大漢圍著你。
還有一些售後上的道道:小毛病大修、軟體問題說是硬體問題,偷換你的電腦配件。
當年電腦成到最後就是這樣,你去嗎?反正我後來是不敢去了。
哦,對了,如果你朋友的朋友是賣電腦的,千萬不要找他買電腦。電腦城曾經流行一句話:坑的就是朋友的朋友。
因為坑朋友的朋友,是最好坑的。如果去朋友的朋友店裡買電腦,對方滿口說因為朋友給你說給你進貨價。
而你礙於面子不好意思去別人家問價,因為那太不朋友了。
但是你卻不知道,他給你坐地起價加1000。
人家是商人,你又不是他朋友,他坑你沒心理壓力的。
後邊如果你發現買貴了,就是非常尷尬,你朋友肯定不是坑你,人家是好心幫忙。你說你去找還是不去找,找大家弄的都很尷尬,不找自己虧了錢。
最後,還是提醒一下,不是說網路就沒有坑了。
現在一些網店,就是當年那些電腦成商家開的,有些坑也帶到網上了。
比如:
1、雜牌子賣正規品牌的價格。
2、拿一代二手價賣二代新貨價格
3、比如筆記本偷換件,現在有些網上店賣電腦說可以給你定製配置,比如官方標配500G硬碟,他們提供升級到1T服務,他會把你電腦裡的原廠打牌硬碟換掉,給你換上一個雜牌子。然後人家就賺你兩份錢,第一份升級容量的錢,第二份,賣你好硬碟的價格。
所以,買電腦也不是上網買就行了。
最靠譜的渠道:京東自營、品牌官網自營、天貓旗艦店,注意,排名區分先後!京東排第一主要是以為服務比官網好。
天貓專賣店、淘寶店、京東第三方、拼多多不是說不能選擇,但是需要你足夠的電腦知識,足夠的網購經驗和足夠的風向承擔能力。
我個人購買電腦現在首選京東自營,其次品牌官方自營。大家購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頁面上有自營標誌。比如下面這臺電腦就是京東自營。
大家說的電腦城一系列的亂象本質是竭澤而漁。
那電腦城為什麼要竭澤而漁呢?
因為按照正常的經營策略,電腦城活不下去了。
大家期望的電腦城是,所有的都是原裝正品、價格合理、選擇豐富、不偷樑換柱、資訊更新及時、工作認真、技術精湛。當然,這是一個正常可持續經營的企業生態本來就該有的樣子。
問題在於,電腦廠商給渠道預留的利潤,結合產品銷售量,是不足以覆蓋它的運營成本的。電腦本來的需求空間就小,要比手機小一個數量級,同時,電腦的生命週期極長,產品升級緩慢,使用者的換機慾望很小。
產品生命週期長,復購率低,就意味著大多數的電腦生意,其實都是一錘子買賣。
加上,電腦的受眾群本身就是以高學歷使用者為主,他們的網際網路接受度明顯更高,線上化更容易。
以及,電腦行業目前就是一個wintel定義產品的業態,行業絕大多數的利潤都被wintel拿走了,終端廠商分的利潤有限,而因為wintel聯盟定義產品,導致產品的差異化做不出來,大家的產品都差不多的時候,價格戰就成了最好的市場競爭手段。
但這個價格戰只是終端之間的價格戰,wintel的利潤是動不了的。
終端廠商本來的利潤空間就不大,毛利益一直都很低,現在這個價格戰繼續愈演愈烈之後,那麼必然就得繼續在渠道利潤上下刀子。
本來就無法支撐線下渠道良性執行的利潤體系,終端廠商再繼續壓榨,那唯一的結局就是讓線下渠道的執行陷入死迴圈。
正兒八經經營電腦線下門店,唯一的結局就是倒閉,那麼倒閉之前的掙扎,自然就會醜態百出,而醜態百出導致的是線下電腦城的口碑急劇下滑,進一步加劇生態的惡化,直至死亡。
小米的線下渠道為什麼一直做不起來。
根本原因就是產品利潤空間不足,難以支撐線下渠道的良性發展。這個基礎的生存邏輯不解決,小米的線下渠道體系永遠都只能是空中樓閣,未來的命運和電腦城別無二致。
所以接下來,我們會看到,小米會不斷推出溢價更多,利潤空間更大的產品,包括手機、電視和其他各種產品,一定會朝著這個方向去。
手機線下渠道相較於三年前,其實也已經在改變和進化了,像16年那會,是個人開個店就能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但手機相較於電腦,利好多了太多了:
- 終端品牌自己掌握了產品定義話語權,溢價空間要比電腦大得多;
- 手機的普及度比電腦高了一個數量級,且覆蓋人群急速下沉,而越是下沉市場,線上的觸達能力越弱;
- 手機的生命週期天然比電腦短很多,技術進步也明顯快很多,使用者的換機週期明顯縮短,復購率明顯增加,從一錘子買賣變成了持續性的經營;
- 運營商的補貼,這個是手機線下渠道一個非常重要的資金來源;
- 即便如此,現在的手機廠商,依然在快速向周邊拓展,手機的換機週期比電腦短很多,但還是太長了,所以手機廠商得去不斷挖掘產品深度,提高手機帶來的流量的變現能力。
小米現在做線下,手機業務上和電腦城面臨的境遇有些類似,當然,環境好了很多,但它現在給自己定的想象力是AIOT,這本質其實就是提高流量變現能力。
電腦城的亂象,本質是是電腦這個夕陽產業,在被上游wintel聯盟攫取了絕大部分利潤之後,下游生態急劇惡化的伴生現象,是果,不是因。
其實不只是渠道,終端廠商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比如聯想,即便是做到了世界第一大筆記本品牌,但它所面臨的市場環境依然很糟糕。
利潤率不足,沒錢投入創新,產品只能依靠Wintel定義,溢價能力上不去,價格戰愈演愈烈,進一步導致盈利能力下滑,這是一個死迴圈。
這也不是聯想的死迴圈,這是apple之外,所有做桌面端廠商的死迴圈,是這個行業的悲哀。
電腦不是沒有利潤,但利潤都被wintel攫取了,電腦也不是沒有巨頭,但真正的巨頭,只能是上游,而不是終端。
而電腦城,不過是這種悲哀的一個具象罷了。
所有的事兒,如果你弄不清楚他的根子在哪裡,永遠都盯著表象,而不去思考本質,那麼你就永遠只能一葉障目,永遠只能是膚淺的情緒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