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提問:哪裡的人最多?答案是:醫院。
最近我帶家人看病的經歷,再次驗證了這個令人扎心的答案。現在去醫院看病,得先在網上預約掛號。海南的大醫院掛號的人太多,我們光排號就排了一週。
終於輪上了,本來以為已經提前預約過,人不會很多,可到醫院一看,候診區裡依然坐滿了人。等到終於排隊完成了各種檢查後,我只剩下一個念頭:我要好好保養,儘量不生病,不來醫院。
人生在世,沒人能逃得過生老病死,健康長壽是我們最美好的願望。也許有人會說,早點學會養生,就能健康到老。話雖如此,但世事無常。
比如現代“養生大師”林海峰去世時才51歲。身為“中國長壽專家組營養專家”,他堅定地認為每天只喝八杯果蔬汁,連喝5—7天,就能治好慢性病。可他卻英年早逝,不禁讓人對養生產生了困惑:什麼才是真正的養生?怎樣才能活得健康?
預防醫學專家楊定一博士的著作《真原醫——21世紀完整的預防醫學》中就有答案:只有徹底轉變觀念,才能恢復健康和福祉!只有全心全意、身體力行追求平衡的生活模式,才能真正恢復健康。
01 真——探尋生命的真相,從“身心合一”開始
楊定一博士在5歲的時候,就追著母親問:人為什麼活著?為了找到生命的真相,找到戰勝疾病的方法,他在12歲的時候就決定將來要學醫。
21歲時,楊定一拿到醫學、生化雙博士,在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期間,他研究發現T-淋巴細胞與自然殺傷細胞能殺死病毒和惡性腫瘤細胞。他的這一科研成果還被納入生化、醫學教科書中。
隨著楊博士的科研成果越來越多,他卻感覺這些醫學成果與健康關係不大。他發現單純的醫學知識如果不能跟養生之道整合,是無法幫助病人真正恢復健康的。
也就是說,即使藥物幫助病人殺死了病毒和癌細胞,如果病人自身不能建立起免疫屏障,疾病還會捲土重來。只有重建自身免疫系統,才是健康的關鍵。
楊博士強調,造成免疫力低下的原因是身心失衡。比如,著名主持人李詠患癌病逝時,只有50歲。作為電視節目主持人,李詠經常工作到深夜,而且他為了保持體型,半夜到家也不敢吃東西。這種極度不規律的生活和營養失衡,是他患病早逝的根源。
重建自身免疫系統的關鍵是徹底轉變心念。健康不能只靠藥物來維持,我們必須積極主動促進自己的健康,包括改善生活形態、適量運動、正確地攝取營養等。當身體找到平衡的狀態時,自然會形成免疫力。
硬核醫生張文宏說:最好的藥就是自身的免疫力。就拿這次新冠疫情來說,在感染新冠病毒後變成重症的患者中,大多數都是年老體弱、抵抗力差的人。身體素質好的人會憑藉自身免疫力戰勝病毒。
增強自身免疫力的目的是要找回健康,那什麼是真正的健康呢?《真原醫》告訴我們,只有達到身、心、靈的全面平衡,才是真正的健康。
中國自古就有“身心合一”的說法,當人的精神和肉體達到高度協調,才是人最舒服的狀態。
我們生病難受,很可能是心理層面出現了問題。比如像高血壓、腫瘤、抑鬱症這類的病就是因為過度焦慮或者恐懼得不到排解形成的,焦慮和恐懼均來自人的內心。
可以這樣說,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身體的健康。當我們治療表面的病症時,應當考慮心理因素。這就是楊博士提出的健康養生整合理念,他希望透過內心的徹底轉變,找回原始的均衡狀態。
02 原——找回原本的均衡,從“知行合一”做起
愛因斯坦說:生活就像騎腳踏車,要想保持平衡就要不斷運動。騎過腳踏車的人都懂,只有掌握好平衡,才不會從車子上掉下來。同樣的道理,我們的身體也要透過不斷地調整來保持平衡,人才不會生病。
世間的各種誘惑和快節奏的生活,打亂了原本應有的平衡,也讓人無暇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多少人都是在吃著最貴的補品,熬著最深的夜,“邊透支,邊養生”成了常態。
等到身體實在熬不住了,才明白再貴的補品和藥物也買不回健康。李詠患癌後在美國治療了17個月,也沒能留住生命。
正如楊博士說的,只有把醫學和養生之道整合,找回身心的平衡,才是健康的關鍵。而心念的轉變是身心療愈的第一步。
所謂轉變心念,就是調整舊的觀念和習慣,建立全新的保健意識,以開放的心胸去理解世界,接納有益於健康的生活方式。道理都懂,但是知易行難。如果想要真正達到“知行合一”,還要經過一番磨鍊。
宋朝大詩人蘇東坡也是著名的養生達人。有一天他在打坐時突然有所感悟,順手寫下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他覺得自己已經如佛一般不會為金錢、名利等世俗外物所動,才寫出“八風吹不動”。他自鳴得意,命書童趕緊把這首詩給金山寺的佛印禪師送去。
蘇東坡本來以為佛印禪師會大加讚賞,沒想到書童帶回的批覆只有兩個字“放屁”。蘇東坡大為惱火,親自去金山寺找佛印禪師。到了禪堂,卻見門上貼了一張紙條,寫著“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這才明白過來,自己是隻說沒練,也就是說雖然體會到了超凡脫俗的意境,但是卻沒有真正地做到不為外界所動。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沒有做到“知行合一”。
從此他改變心態,以出世的態度過入世的生活,隱於朝市,歷經沉浮依然能自得其樂。同樣的道理,我們只有真正轉變心念,改變不良習慣,才能找回健康。
讀過《真原醫》你會發現,改變習慣並不是很難。從科學角度來講,習慣是一種經常使用的行為,並非來自思想,所以改變習慣不能只靠想,可以用行為改變行為。
比如作家從手寫到打字並不用痛下決心,也不用廢除手寫,只是讓打字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03 醫——領悟生命的奇蹟,是“天人合一”的結果
楊博士在書中一直強調均衡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受過醫學訓練的醫生,他一直在尋找傳統醫學和非傳統醫學的平衡點。他說:中西醫雖然存在著觀念與哲學上的歧義,我個人認為,中西醫必定會整合。
事實證明,中西醫結合確實能帶來奇蹟。比如,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時,鍾南山院士就建議中西醫結合共同抗擊疫情。
在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率領下,中醫在抗疫中用“中國方案”治療新冠肺炎患者取得了顯著效果。中藥“連花清瘟膠囊”也發揮了威力。
楊定一博士認為,醫學沒有國界,全方位的醫學應該結合全世界所有的醫學奇蹟,造福於人類。當人的身體得到徹底治癒,才能體會生命的自由,領悟生命的奇蹟。
他主張把人看作一個整體,不能把身體分成各個器官和系統。因為身體區域性出現症狀,就表示整個身體出現了失衡,單獨治療一個部位,不會讓整個身體康復。
楊博士說:如果我們是患者,沒有人會希望身體被分解成各個器官來看待;我們需要的是整體療愈,包括身、心、靈。
最好的整體療愈是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礦物相互依存,正如我們的身、心、靈也相互照應。身、心、靈原本就是一體,它們之中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會影響身體健康。
自然界賦予我們的能量是最好的保健藥,比如醫學專家常常提醒我們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可以說,陽光是上天送給我們的天然營養素,人體所需要的能量都來自太陽的光線。
其實,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正如莊子所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當我們與自然融為一體,“天人合一”,也就找到了生命的真相。
寫在最後:
《真原醫》是楊定一博士的“全部生命系列”的開篇之作。如果想讀懂楊博士的“全部生命系列”,一定要先讀此書。只有透過真正的養生之道,才能找回健康,才能探尋生命的真相。
楊博士在書中一再強調,他講的關於預防醫學的觀念,都是古人流傳下來的常識。比如扁鵲所說的“上醫治未病”,說的就是最高明的醫生要預防疾病的發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懂得為各種機械裝置做定期保養,比如汽車開到一定的公里數就要做保養。可我們卻常常忽略了最需要保養的這個身體,我們忘了生命的根本。
這本書就是來帶我們找回健康,找回自己。透過心念的轉變,學會健康飲食和運動,用感恩、寬容、關懷、體諒等核心情緒,讓身、心、靈達到圓滿的狀態,我們的生活才能和諧、均衡。
大千世界,滾滾紅塵,執念是最大的心障,只要一個簡單的轉念,我們就能超然紅塵之外,享受逍遙自由的人生。“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