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桅杆
林彪系列文章發表後,不少讀者留言支援或鼓勵,並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在此深表感謝,並應讀者要求,今天專門談談林彪的六大戰術。
林彪或者說東野的六大戰術,包括“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戰術”、“三種情況三種打法”、“四快一慢”、“四組一隊”。其中最早形成的是“一點兩面”和“三三制”,這是在錦州撤退途中,林彪近距離觀察上下齊臺、開原等小規模戰鬥後總結出來的,時間大概在1946年1月前後,並在2月13日的秀水河子戰鬥中首次運用。“三猛戰術”、“三種情況三種打法”的形成時間,大概是在1946年下半年的東北停戰期間,是綜合我軍進入東北至四平撤退這段時期,東北戰場諸多運動戰正反兩個方面的戰例總結出來的。而“四快一慢”、“四組一隊”,則是1947年6月四平攻堅失利後總結出來的。
六大戰術全是進攻戰術,前4個主要針對運動戰,後2個主要針對攻堅戰。需要說明的是:這六大戰術常被冠以“林彪的六大戰術”。實際上,這些原則並不全是林彪總結的,前5個是林彪總結的,“四組一隊”是東野參謀長劉亞樓總結的。當然,劉亞樓也是按林彪的思路和邏輯總結的,加之林彪是東野司令員,所以說“林彪的六大戰術”也無不可。嚴格地說,叫東野或四野“六大戰術”更準確一些。
六大戰術,全部是從戰爭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尤其是從一些失利的戰例中總結出來的。例如,四平攻堅戰(三打四平)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攻城前的準備工作嚴重不足:敵情偵察不充分,外圍尚未完全肅清、炮兵尚未進入陣地、友鄰部隊尚未協同等等,就倉促發起了進攻。這是導致戰鬥失利最主要原因。戰後,林彪針對此戰失利的教訓,總結出了“四快一慢”戰術原則,重點是強調戰前的準備工作要慢、要充分準備後再發起進攻。
下面就具體談談這六個原則:
一點兩面。1946年9月15日,主席曾致電林彪:“你們所說的一點兩面的戰法是什麼意思?”林彪在9月19日專門回電解釋說,每次進攻戰鬥,都需要有多個攻擊點:一點,就是將優勢兵力集中在主要的攻擊點上,而不是在各個進攻點平分兵力;兩面,就是要對敵人實施包圍,不給敵人以突圍的機會,力求全殲。這裡說的兩面,是指至少兩面,主要看兵力多少,兵力多時也可以是三面四面。主攻一點,就是要集中火力和兵力,確保打垮敵人;兩面包圍,就是不讓被打垮的敵人跑掉。林彪還特別說明,這個戰術原則,是針對當時部分指揮員不懂得集中兵力、不敢進行迂迴而提出來的,強調在進攻作戰中,要多點進攻,但主要力量要集中到一個點上,形成尖刀,首先開啟一個突破口,再包圍全殲敵人。
三三制。這個戰術的重點是進攻中的組織形式,是規範最基層單位的進攻隊形,是“戰術動作的部署問題”。在以班為單位的進攻行動中,1個班要分成3-4個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3-4人,由正、副班長並挑選1-2名戰鬥骨幹為小組長。各戰鬥小組以班長為核心,各小組組長率領各自小組,根據敵情和地形,在班長的指揮下,散開一定的距離進行作戰。各小組的間隔距離,以班長口令所能達到的範圍為限。這些戰鬥小組平戰結合,平時的訓練、生活等都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以確保在戰鬥中能有效配合,靈活運用戰術,從而發揮作戰效能。
林彪從部隊最基層單位開始,以班為基礎,建立三三制戰術原則。以此為基礎,再拓展到排、連、營、團的三三制戰術原則,以應對不同規模的作戰行動。這樣,戰術原則就涵蓋到戰鬥、戰役到戰略的各個層面。林彪強調:“在戰略上要集中兵力,戰役上一點兩面,而在戰術上,戰術動作卻是分散兵力”。這種從最基層抓起的辦法,使得東野部隊的整體戰術水平突飛猛進,並且新成立的部隊也能在較短的裡內間提高戰術水平。從後來的戰爭實踐看,四野還真的沒有什麼弱旅,新部隊只要碰到機會,都能很好地表現。以東野最遲成立的三個縱隊之一的5縱(42軍)為例,在平津戰役中的豐臺戰鬥、在抗美援朝的黃草嶺戰鬥等,都有上佳表現。
三猛戰術。即猛打、猛衝、猛追。所謂猛打,就是針對選定的主攻點,將各種火力集中使用,並做適當地配置,聽從戰鬥命令同時開火,集中、猛烈地打擊敵人,而不是把有限的火力分散使用。所謂猛衝,就是在主攻點上,在火力突然、猛烈射擊後,突擊部隊乘敵人不知所措時,猛烈衝鋒。林彪特別強調:要“以刺刀、手榴彈向前猛衝,以刺刀刺殺敵人,不敢以刺刀刺殺敵人的不算最勇敢的部隊與戰士”。所謂猛追,就是對已經開始動搖或潰亂的敵人,要果斷、猛烈地追擊,直到把敵人追垮、把敵人全部消滅。
三種情況三種打法。針對戰場上的三種態勢:一是敵人防守,一是敵人要退不退,一是敵人退卻。對這三種情況,要採取不同的打法:如果敵人防守,就要經過充分的準備,在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後再攻擊,反對倉促進攻;如果敵人要退不退,應該先將敵人包圍起來,暫不進攻或做牽制性的小規模進攻,主要抓住敵人,等準備好了再打;如果敵人退卻,就要勇猛地追擊,這個時候就不需要等命令,不需要任何準備,不管部隊多少,也不管情況清不清楚,只管放膽地追。當然,戰役指揮員是應該組織好部隊之間的協同,有計劃地展開追擊。
四快一慢。所謂四快,是指:向敵人前進要快,進攻準備要快,擴張戰果要快,追擊要快。林彪的語言非常通俗,也非常生動,如在解釋進攻準備要快時,說要“忙個滿頭大汗才好”;解釋追擊要快時,說“這時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管白天黑夜”。所謂一慢,是指發起總攻的時機要慢,要沉得住氣,也不要為上級的催促所影響。後來,林彪擔心四快一慢的“慢”字,會產生偏差,強調“一慢”不能成為懶散的託詞。也就是說,“一慢”是指發起總攻前要充分準備,不倉促進攻,該快的要快,該慢的要慢,不能“亂用一氣”。
四組一隊。所謂四組,即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支援組。四組一隊主要強調是:連隊在突擊時要有專業分工,每個小組相互配合、相互掩護、逐次推進,並根據戰場的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戰術動作。應當說,四組一隊戰術的發明者是東野6縱17師。該師是東北各部隊中攻堅力最強的部隊,善於運用爆破手段攻堅,被譽為“攻堅老虎”,曾三次被東總單調擔任重要城市(四平、錦州、天津)的攻城總預備隊。東野三打四平雖然失利,但17師在進攻中組織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和支援組,互相掩護、密切協同,逐屋爭奪,逐街推進,顯示了超強的攻堅能力。戰後,劉亞樓將17師的戰法總結為“四組一隊”戰術,在東北全軍推廣,成為東野的六大戰術之一。
當年我軍幹部戰士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林彪用非常樸實的語言,總結歸納出的六大戰術,通俗易懂,好記、好學、好理解、也好運用。再透過反覆講解和訓練,這些戰術很快在部隊廣泛運用,大大提高了東野的戰術水平。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