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人說好累呀,起床也累,睡覺也累,就沒有不累的時候。
人生吶,大部分在昏沉狀態,身心不和諧。不是身累就是心累。
練拳練功練的就是和諧匹配。
單位領導口述一個爪機電話,你未必記得住,因為你對工作根本不上心;
你在街上偶遇此生最心愛的女人,馬上相逢無紙筆,她口述一個爪機電話,你憑腦力記下來終生不忘。
這就是區別。
此時你形神合一,那才是你真實的水平,遇到此生最為動心的女人,一下子把你身體內外所有精氣神都調動起來了。
其實道理就這麼簡單。
所謂大成就的人,就是用你這時候形神合一的心態,去面對佛祖道祖乃至孔聖,這種感覺慢慢多了形成了習慣,也就成就了自己。
比如吧,你前天晚飯吃的啥你早就忘記了,或者需要想一想。但是你今年唯一的一次旅遊吃的啥乾的啥,你的記憶非常清楚。
熟悉的地方沒風景,熟悉的事情沒激情,你從內心不樂意去記憶。
其實很多人愛旅遊,
不過是愛這種身心合一的記憶感覺。
真正的高僧大道呢,在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事情中也照樣有風景、有激情。一位老僧幾十年不出廟門,他要對熟悉的東西沒激情,就不可能修行成功。
這就是差距,差距就在這裡。
劈拳你打了三十年,忘了初心沒有?還有沒有兒時的激情?
應該有
必須有
因為拳怕少壯。
什麼叫少壯?
上士如進陽,君子道長也。下士如進陰,小人道長也。陰陽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亦不可不知也。人之初生時,身軟如綿,坤柔之象也。九百六十日變一爻,初生屬坤,至二歲零八月,進一陽,變坤為復;至五歲零四月,進二陽,變復為臨;至八歲,進三陽,變臨為泰;至十歲零八月,進四陽,變泰為壯;至十三歲零四月,進五陽,變壯為夬;至十六歲,進六陽,變夬為乾。六爻純陽上士之位也,此時修煉,立登聖域。
人不風流忹少年,十六歲金色年華。
那麼孔子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就是在這個歲數開始有志於學,保持這個心態,就是年輕態。
那麼按照科學來講,心理和生理是互相作用的,入門用了一個詞來形容“修行”。
溫故知新,三十年不出廟門的老僧,在熟悉的環境中就能溫故知新,時時保持自己對佛經求索的心態,保持自己一顆童心,赤子之心。
其實佛道都是一個道理,
練拳也是這個道理,
行醫也是這個道理,
佛道儒都是這個理。
佛經我念了三十年沒興趣了,其實你還一個字沒讀懂呢!
所以童心就是聖人心,不可失去。
很多近代老科學家不鍛鍊身體也很高壽,活八九十歲,也是因為這個心的使用,一下子進入了科研的境界,物我兩忘。
所以我看人打拳,首重其神,尤其是老師傅。
練得太多成拳油子了,看其打拳不免油滑,雖然熟練但身心是分離的,不會有內動。
老拳師父打拳我看的是稚嫩,保持拳嫩,就是保持了拳的求索精神,看這樣的老拳師父打拳是個享受。
從精氣神來說,他就是個愛玩的孩子。
你透過他老年的身姿,能看見他孩童時代打拳的樣子。
這樣的老拳師是絕頂高手,幾十年難得一見的。
熟能生巧,其實是竅門的竅,因為身體就是家,給你個寶蓋頭你就不認識了。
形意拳的巧不是油滑,
八卦掌叫“不能把拳練賊了”。
雞賊是不對的,而是 工、順、勇、疾、狠、真。
工者巧妙
順者自然
勇者果決
疾者緊快
狠者動不容情
真乃發而必中
要做到這六個字,非壯字難為。
這才是拳怕少壯。
所謂老要張狂少要穩,老之張狂少年也,少年老成穩重也。
合起來是三十二歲,兩個十六歲的少年也.
上士如進陽,君子道長也。下士如進陰,小人道長也。陰陽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亦不可不知也。人之初生時,身軟如綿,坤柔之象也。九百六十日變一爻,初生屬坤,至二歲零八月,進一陽,變坤為復;至五歲零四月,進二陽,變復為臨;至八歲,進三陽,變臨為泰;至十歲零八月,進四陽,變泰為壯;至十三歲零四月,進五陽,變壯為夬;至十六歲,進六陽,變夬為乾。六爻純陽上士之位也,此時修煉,立登聖域。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從十歲至十六歲這段時間極為重要,這段時間決定人的一生。
這是個人的春天,一生中最輝煌的年紀,記住這些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