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從祥
編輯/王小坤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擁抱雲原生,雲原生技術在製造、政務、電信、金融等垂直行業的應用佔比也在快速攀升,有力地支撐了業務系統重構。”工信部資訊科技發展司二級調研員李琰說道。
作為當下最為火爆的技術之一,雲原生已經成為提升雲計算使用效能,推動企業深度上雲、用雲的關鍵支撐,成為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保障。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的調研資訊顯示:在產業規模方面,雲原生產業近年來保持了強勁發展態勢,年均增速超過30%;在技術研發方面,雲原生技術生態持續擴大,現已基本覆蓋雲原生全生命週期技術鏈,細分領域的技術也趨於多元化;在行業應用方面,雲原生正在從網際網路行業向製造、政務、金融等更多的傳統領域延伸拓展。
行業火熱,雲原生行業的從業者薪資待遇也水漲船高。國外方面,美國外國勞工認證辦公室的2019年永久性和臨時性外國勞工薪資披露資料顯示,雲原生架構師(得克薩斯州)的年薪為134600美元至279600美元。國內方面,在招聘網站搜尋“雲原生”時可以看到,雲原生技術人員的月薪在50K左右。而國內的雲廠商巨頭華為也不惜重金招聘人才,“雲原生解決方案架構師”年薪 50W 起,最高 200W。
既然雲原生這麼吃香,如何理解雲原生?雲原生與雲計算的關係是什麼?現在有沒有具體的落地場景能支撐?今天,咱們就來系統性地聊一聊。
雲計算的下一站?
業內有一個共識:雲計算發展至今已經到了一個新時期,這個時期的企業不是考慮上不上雲的問題,而是如何上雲的問題。在這個階段下,利用雲原生技術,開發者無需考慮底層的技術實現,只需做好自己的業務,就可以充分發揮雲平臺的彈性+分散式優勢,實現快速部署、按需伸縮、不停機交付等。
那麼,“雲原生”是否是“雲計算”的再升級?其實,想要徹底理解雲原生,還是需要將其拆開為“雲(Cloud)”和“原生(Native)”兩個概念進行分析。
首先是“雲”。雲是一切的基礎,為上層應用的執行提供了計算、網路、儲存等基礎架構資源,其核心理念是同雲計算一樣具有彈性和分散式。而“原生”,就是土生土長的,即所有的應用程式一經誕生就基於雲的環境執行,最大程度地釋放雲計算的生產力。如下圖所示:從實際應用場景來看,雲原生架構主要特徵還是體現在容器、微服務、DevOps、持續整合交付這幾個方面。雲原生不是特指某一種技術或產品,它更像是一個技術的大雜燴,雖然抽象卻包含眾多。
雲原生(Cloud Native)這個概念,最早由Matt Stine於2013年首次提出,Matt Stine根據自身多年的架構和諮詢經驗總結抽象出雲原生這樣一個思想集合,並得到了社群的不斷完善。在當時,雲原生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如DevOps、持續交付(Continuous Delivery)、微服務(MicroServices)、敏捷基礎設施(Agile Infrastructure)和12要素(The Twelve-Factor App)等幾大主題,他還在2015年出版了《Migrating to Cloud-Nativ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s(遷移到雲原生架構)》一書,而云原生這一概念也被延續使用至今。雲原生是一個不斷髮展變化的概念,隨著技術的更迭,不同時期對雲原生有著不同的定義。目前為止,行業影響力最大的是由雲原生基金會CNCF的那一版本:
“雲原生技術有利於各組織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雲等新型動態環境中,構建和執行可彈性擴充套件的應用。雲原生的代表技術包括容器、服務網格(Service Mesh)、微服務、不可變基礎設施和宣告式API。這些技術能夠構建容錯性好、易於管理和便於觀察的松耦合系統。結合可靠的自動化手段,雲原生技術使工程師能夠輕鬆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和可預測的重大變更。”
一言以蔽之:雲原生是一個快速構建應用的理念,一種快速交付應用的技術集合。
雲原生的黃金時代
近年來,雲計算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了“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透過CNCF對雲原生的定義,我們能夠看到雲原生所包含的技術有:容器、服務網格、微服務、DevOps等。隨著雲計算應用的不斷深入、雲原生技術由於具備雲服務對於資源與任務的靈活排程的特性,包含著大量新的PaaS層技術開發理念,極大地釋放了雲計算的紅利,也成為雲計算發展的必經階段。同時,Gartner預測,到2025年,雲原生平臺將成為95%以上新數字倡議的基礎,而在2021年這一比例只有不到40%。
可以說,無論是技術支援還是行業趨勢的跡象都表明,我們正處於雲原生的黃金時代。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也認為雲原生將會是未來的趨勢:“從技術特徵來看,雲原生具有極致的彈效能力、故障自愈能力以及大規模可複製能;從應用價值來看,雲原生實現了異構資源標準化,加速了數字基礎設施升級,提升了業務應用的迭代速度;從產業融合來看,雲原生逐步在區塊鏈、人工智慧、大資料、邊緣計算等新興領域嶄露頭角,成為驅動數字基礎設施的強大引擎。”
與此同時,如果我們將目光放在國內的雲原生環境,你會發現各大雲服務廠商紛紛入局,搶灘雲原生:
華為雲跟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聯合釋出《雲原生2.0白皮書》,提出企業的業務能力從過去1.0時代的“ON CLOUD ”進階到2.0時代的“IN CLOUD”,企業的數字化建設、業務智慧升級進入的新的2.0階段;
阿里雲成立雲原生技術委員會,並一年投入20億全面雲原生化阿里經濟體,賦能開發者和使用者,進而幫助提升30%研發效率的同時降低30%IT成本;
騰訊致力解決雲原生改造“最後一公里”,從開發、計算、架構、資料、安全的維度重新定位了雲原生,並在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上,釋出行業首家全域治理的雲原生作業系統遨馳Orca,支援伺服器、容器、函式混合排程的雲原生作業系統;
巨頭的逐鹿使行業趨向繁榮,但要注意的是,雲原生架構也引入了各種新型安全風險和潛在的漏洞源,給行業發展也帶來了新的安全挑戰,比如編排風險,映象風險,微服務風險、執行時風險、網路安全風險等。中國信通院雲大所云計算部副主任陳屹力表示,傳統安全的邊界防護模型已經無力應對雲原生架構安全風險,業界迫切需要打造新的防護模型。也正因如此,雲原生行業中雲安全服務廠商或將迎來新的機會。
進擊的雲原生能帶來什麼變化?
雲原生之所以流行,是與它先進的理念是分不開的 ,總結下來有以下幾大核心理念:
1、利用容器和服務網格等技術,解耦軟體開發,提高了業務開發部署的靈活性和易維護性;
2、以Kubernetes為核心的多層次、豐富的開源軟體棧,被各大廠商支援,使用者選擇多,避免廠商繫結;
3、以Kubernetes為核心的松耦合平臺架構,易擴充套件,避免侵入式定製,Kubernetes已被公認為platform for platform;
4、 中心式編排,對應用和微服務進行統一的動態管理和排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資源利用率。
也正因如此,雲原生能快速的打通各家雲環境的壁壘,企業面對市場變化時可以最快地做出反應,使得新創雲原生企業擁有能不斷顛覆傳統企業的威力。
而云原生針對於不同使用者的場景能體現不同的價值,具體來說有以下兩點:
1. 從應用開發人員的角度來說,利用雲原生技術可以幫助他們縮短應用開發時間,提升開發效率和交付質量;
2、從企業方的成本出發,由於具有云的彈性和分散式特徵,雲原生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方做到降本增效,靈活地應對變化和彈性擴充套件。
如今,雲原生已經得到了社群、企業和市場的廣泛認可,並且在高科技、金融、製造、零售、教育、政府等領域有了落地案例,而關於雲原生技術帶來的變化,我們也會持續跟進。
注:36氪新開了“雲原生”系列欄目,主要關注雲服務市場的大小事。透過技術語言,瞭解最新趨勢。歡迎各大廠商主動推薦、自薦案例。36氪將會第一時間與您聯絡,進行內容輸出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