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訊(記者 張夢凡)10月16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科協企業創新服務中心和中國通訊學會承辦的2021“科創中國”企業創新大家談第二期活動在江蘇無錫舉辦,活動以“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創新”為主題,圍繞解讀國家相關政策和規劃綱要,分享數字化轉型創新成果進行深度交流對話,推進資訊通訊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主旨報告會上,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副院長馬建國就“5G、B5G與智慧製造”為主題進行分享。
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副院長馬建國
馬建國認為,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實際上是一個機械化的時代,是用機器代替人力,是區域性封閉的勞力消耗型經濟,因此那個時候工人叫labor;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一個電氣化和自動化時代,這是封閉的資源消耗型經濟,叫manpower。
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一個數字化時代,構建很多資訊的孤島,區域性封閉的技術佔有型經濟,都是佔有型,我們對人的描述也發生了變化,叫human resource,把他認為是一個資源。工業4.0把孤立的資訊打通,變成資訊共享,叫作區域性開放的資料共享型經濟,叫human capital。
現在進入資源共享型經濟,共享經濟是基於資料的。資料的共享是天經地義的,前三次工業革命,勞力不能共享,資源不能共享、技術不能共享,它是一種佔有型經濟,佔有型經濟一定會帶來衝突和戰爭,在數字經濟裡最獨特的就是資料可以被無限共享。
資料是經驗之源,我們的經驗是靠資料來的,而經驗是知識之源,知識是智慧之源,而智慧是創新之源。因此,這麼多的資料來源加起來,就變成全球最大的資料來源,有了最大的資料來源,可以被最多的共享,最有可能成為最大的共享經濟體。
如何把這些資料利用起來?回到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政府2013年4月在《德國工業4.0戰略計劃實施建議》裡面提到將來的工業4.0就是一個物聯網和服務。核心是智慧基礎設施,所以我們的新基建就是工業4.0,就是德國講的智慧基礎設施。智慧基礎設施,展開是物和事件的社交媒體+移動性增強智慧+智慧感知+智慧系統網路。
物聯網對世界的貢獻度有多大?2015年麥肯錫集團預測,樂觀估計2025年全球有11萬億美金的市場,悲觀估計是4萬億美元。現在的發展特別好,整個物聯網產業裡,現在統計的資料,包括智慧城市、工業物聯網、大健康、智慧家居、車聯網、穿戴、智慧三表及其它。
製造業是國家的基礎,製造流程急需會說話,物聯網就是讓物會說話,讓流程會說話。我們需要節能減排,並不是關停並轉。智慧化不是使物具有智慧,如果人的溫度到了38度,能提醒你那裡可能有問題,就可以保護人不受到傷害。下一步需要5G支撐的移動資料中心,手機變成了移動資料中心,透過大量的資料來做prediction,比如說溫度從36走到37、38、39,從醫學上來說發高燒了,這是一個事件。基於大量的事件,6G變成一個移動的事件中心,有大量的事件,這個事件去預測,去防護某種不好的事情發生,最後我們透過海量的事件抽取了知識或者經驗,7G支撐移動知識中心,我們基於多學科的知識來避免我們發生一些不合適的事情,所以提出一個新的詞,AI不是人工智慧,是增強智慧。
AI是一個情報的智慧分類學,情報的收集、處理、分析,沒有決策。中國製造assembled in China,在網站上,土耳其、印度、孟加拉都排在我們的前面。我們的三步走,先從組裝大國到製造大國,再到製造強國。借鑑是工業化後來者不得不走的路。最早是技術研發,後來是樣品研發,後來是產品,要做到工業化的產品研發,需要針對測試性的設計、造性設計和可測試性的設計。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