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看起來是一次“碾壓式”的打擊,不過依然有不少中國戰士倒在了前進的道路上,戰場上,子彈不長眼,從雙方交戰一開始,傷亡就沒有停止過。
這場戰爭完全屬於越南沒事找事,他們在獲得了全國統一後,便動起了侵略中國的歪心思,在中方忍無可忍之後,才決定回擊,即便是這樣,依舊是“點到為止”。
雙方會有高階將領在這場戰役中犧牲也屬於正常情況,畢竟戰爭是殘酷的。
那麼,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兩國陣亡最高長官都是誰?
戰爭打響後不久,126師副政委林鳳雲犧牲
越南的實力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弱。
若從1940年日本侵略越南開始算起,越南已經斷斷續續打了40年的仗,這個國家已經有了“軍國主義”的感覺了,後來越南抗日戰爭結束後,甚至法國、美國部隊都被越南人全部打跑,越南在經驗這方面還是相當強悍的。
之前,越南的其他戰爭中有不少來自中國的支援,所以他們認為自己非常瞭解中方的戰術,於是就顯得十分猖狂。
對於中國而言,這就是典型的“農夫與蛇”的故事。
中方想著速戰速決,所以一開始便制定好了具體的戰略目標,其中第一階段就是以穿插突進為主,42軍便是主攻部隊,他們在解放戰爭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都取得了赫赫戰功,此時正是鍛鍊部隊的好機會。
不過,就在戰爭打響後不久,42軍126師的副政委林鳳雲和坦克團副政委共同率領坦克部隊駛入越南境內,不料對方早就準備,在密林深處設計了埋伏。
原42軍126師作訓參謀在後來回憶起了這段往事。
他說:“當年,師部裡有一個副政委坐在裝甲車裡面,部隊向東溪方向開進,不料在這個過程中突然遇到了敵人的埋伏,部隊的裝甲車被敵人的火炮猛烈進攻,幾人趕緊下來找掩體躲避,不過此時敵人的重機槍響了起來,副政委在這種情況下犧牲了。”
越軍之所以會在這裡設立埋伏,是因為這是整場戰役的必經之路。
東溪本就是越南北部的諒山、高平重鎮的交通要道,他們這兩地相互之間的聯絡完全要靠東溪這個地點,可謂“兵家必爭之地”。
這也就決定了,這場戰役並不會輕鬆。
從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看,說是有一條路,可這條路的寬度連三米都沒有超過,而且很多地方都是山地地區,道路的兩側要麼就是懸崖峭壁,要麼就直接是深不見底的山谷,敵人想在這裡守衛很容易,42軍以坦克開路的話,光是平穩地出現在這條道路上都不輕鬆。
所以,126師在開戰之前便對這個地方有了多次詳細的偵察。
126師在東溪的穿插突襲戰,宛若神兵天降,直接打亂了越軍的作戰部署,對方原本佈置起來的防線也完全被我方包圍,這為殲滅越軍的有生力量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林鳳雲犧牲後不久,部隊的穿插活動也進行得十分順利。
在前一股部隊聽到松山方向已經響起了槍聲後,指揮官馬上意識到北路遇到了敵人阻擊,馬上派出後方部隊以“閃電戰”的方式直指東溪,最終部隊在中午完成了匯合,也讓最開始開路的坦克部隊擺脫了被包圍的窘境。
從整體上來看,這場戰役共擊斃了近六百名敵軍,還抓獲了幾十名俘虜,為部隊後續繼續攻打高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可126師的副政委林鳳雲,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他是一名久經戰場的老革命了,於1947年參加瞭解放戰爭,在戰場上英勇善戰,多次受到了組織的嘉獎。
隨後,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林鳳雲跟隨自己的部隊一路向東,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兩次榮獲三等功。
這次在對越自衛反擊戰當中,林鳳云為了部隊能快速完成自己的任務,自己跟隨坦克團一路前進,直插東溪,最終因敵人的埋伏而不幸犧牲。
趙連玉:在撤退中犧牲的副師長
這場戰爭才剛剛打了半個月的時間,我軍的55軍佔領了越南的北方重鎮諒山地區,直接逼近越南首都河內地區,如果部隊打進了河內,那麼越南也基本上可以徹底說“再見”了。
在當時參與戰爭的官兵們心目中,現在打下諒山其實也只是時間問題,只要諒山失守,那麼越南肯定會投降。
越南那邊也十分著急,很多有權有勢的人早已躲到南越去了,其他人在越南當局政府的動員下,全都拿起了身邊的武器,準備進行最後的反抗。
他們也不敢相信,自己曾經將美國死死拖入戰爭的泥潭,有這麼多戰鬥經歷,可現在面對中國部隊,卻沒有絲毫防禦辦法。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方入越的前線部隊卻收到了這樣一條命令:現在已經完成了預定作戰任務,全部軍隊撤回國內。
估計越南都沒有想到,中方會在即將進入河內的時候選擇後撤,所以他們並不承認這場戰爭已經失敗,反而在中方撤退的道路上安插了不少埋伏。
在部隊回去的路上,大家遭遇了幾股越南力量的襲擾,一位名叫趙連玉的副師長在這種情況下犧牲了。
當時,126師副師長趙連玉在接到命令後,立馬組織部隊有效撤退,但回去的路上一定要小心,越軍不甘心這麼失敗,所以當局政府肯定還會採取一系列小規模作戰行動,算是“送客”。
此處多山地,到處都是枝繁葉茂,趙連玉副師長在接到撤退命令後向部隊下達了一個死命令:絕不能拋棄任何一位傷兵,也不能丟下任何一具遺體。
為洞察情況,趙副師長當時親自在一處無名高地上勘察路線,四周異常平靜,不過高地上也沒有什麼掩護,突然有一聲槍響,當戰士們聽到後趕緊去檢視副師長的情況,卻發現他永遠倒在了血泊之中。
為了能給英雄一個交代,戰士們開啟了後期的偵察工作。
當兇手被找到時,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
偷襲趙連玉副師長的是越南一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農民,曾經,部隊中有戰士在行軍過程中還跟這個農民打過招呼,甚至看當地人生活的窘境,還給他們送了一些口糧,可這個老農卻在戰士們撤退的時候開了黑槍。
為了能弄清楚具體的情況,戰士們開啟了突擊審訊,最終真相大白。
原來,這位名叫阮成雄的農民真實姓名為阮文其,他就是越南戰爭期間令美軍痛苦不已的越南狙擊手,在越南完成了統一大舉後,阮文其也厭倦了多年的戰爭生涯,最終選擇回到自己的村子裡當了一名農民。
按理說,村子裡有退伍老兵,部隊在經過這樣的地帶時都會格外謹慎,可要知道,越南當時幾乎是“全民皆兵”,幾乎每個男人都參加過戰鬥,這也不稀奇。
阮文其回到村子後並沒有向身邊人吐露過自己曾經是一位王牌狙擊手,只是說自己是一位退伍軍人,當年,他的項上人頭被美軍懸賞了10萬美元。
在趙連玉犧牲後,指揮部將部隊遇到的這些情況詳細地向上級做了彙報,廣大戰士們心中的怒火再一次被點燃,不過部隊已經在撤退途中,大家因為這件事保持了更高的警惕。
隨後,趙連玉這位老戰士的遺體被運往了祖國,與42軍的其他戰士一同被葬在廣西龍州香水鄉蕉坎村之內 。
趙連玉副師長,同樣也是一位久經考驗的革命戰士。
從解放戰爭開始,趙連玉便投入了戰鬥之中,立下了多次戰功,在一次次的戰鬥中,他也更加成熟,成長為一名高階軍官。
後來,趙連玉還去了軍官學校深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成為一名全方位發展的軍事將領。
如此優秀的一位將領,最終倒在了異國他鄉的土地上。
越南陣亡的高階將領
此前在和美軍作戰的過程中,越南向來都喜歡打“游擊戰”,可他們的“游擊戰”和中國部隊比起來,簡直是“關公面前耍大刀”。
這些越南部隊經常會潛伏進當地的“喀斯特山地”之中,這裡最大的特點就是:山洞多。
用這種方法打仗,就算無法取得勝利,也能直接影響到對方的作戰程序,換句話說,就是:拖都能給你拖垮。
面對這種情況,中方部隊指揮部的回擊方式也很簡單:“掏老鼠洞”。
在高平戰役中,41軍的戰士們在山林中發現了一股越南部隊,雙方立即展開激戰,可對方並沒有堅持多久,便逃回了山洞之中。
部隊立即包圍了山洞,向他們喊話,希望他們早點放棄抵抗,投降還有一線生機。
這其中,不乏一些死硬分子,可很多戰士都沒想到,這種小山洞內竟然還藏著一位上校軍官。
當洞內的人向外不斷開火,我方部隊也在這種情況下向洞內丟了不少手雷,進去打掃戰場的時候,發現了幾具血肉模糊的屍體。
經過審訊俘虜,大家這才驚訝地發現:在那幾具屍體中,還有一位上校指揮官,他還兼任著高平警備司令一職,這也是目前確定下來整個“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職務最高的敵軍將領。
令人奇怪的是,為何越南方面沒有犧牲其他高階將領?
其實,解答這個問題,要從兩個方面。
其一是由於這場“自衛反擊戰”是我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的,此前越南軍隊一直是小規模襲擾,並沒有快速做好應對準備,再加上越南企圖稱霸東亞,在附近不斷找事,也有一些部隊並不在國內。
其二就是越南軍隊在和美軍多年的交戰中,部隊也獲得了極大的鍛鍊,正在朝著正規化方向前進。
他們在後期的作戰思路中已經受到了西方國家較大的影響,軍營中的指揮官幾乎都遠離戰爭前線。
因此,當前方的高地被佔領後,後方的指揮所早就會轉移,他們根本沒有那種“身先士卒”的精神。
中國軍隊的作戰方式和越南就有極大的不同,很多時候,軍隊的高階指揮官為了鼓舞士氣,或在突發情況發生時能夠第一時間做出決策,通常會在前線和大家呆在一起。
比如在撤退中犧牲的趙連玉副師長,就是在親自勘察地形的時候犧牲的,身邊的戰士們在那一瞬間都來不及反應。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我軍有師級指揮犧牲,而越南那邊連一個大校死沒死都糾結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