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能淡忘;
歷史,常寫常新。
——題記
袁傑偉
捨己救人
雪峰山的支脈山峰大熊山,最高峰海拔1662米。這裡山高林密,上世紀70年代都是虎狼出沒的地方。在大熊山的一側新化縣松山鄉境內,有一個叫桐子村的小山村,山腳下稀稀落落地住著20多戶人家。村前有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兩岸是成片的梔子樹林。
1931年4月22日,羅盛教就出生在村裡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羅迭開兄弟姊妹四人,住在同一棟青瓦木質房屋,羅盛教一家住其中一間房。羅盛教有三個妹妹,一個弟弟。
1951年4月,20歲的羅盛教隨部隊奔赴朝鮮,任志願軍第47軍141師偵察隊文書。
一過鴨綠江,舉目四望,村莊瓦房全被炸成了一堆堆瓦礫。在那無邊的黑暗裡,突然遠遠地出現了一點亮光。是一位朝鮮老大娘手裡提著一盞保險燈在照著戰士們走路。她不斷地提醒戰士說:“當心,別掉進坑裡。”原來,那裡有一個大水坑。
足足走了20來天,部隊到了南映裡。這天,羅盛教和炊事班副班長到陣地送飯回來,敵人的炮彈又向村裡飛來,山坡那邊傳來了孩子的哭聲。他倆翻過山坡,循聲找去,在一座防空洞旁邊,一個渾身沾滿鮮血的女孩撲在一個婦女身上,哭叫著“阿媽妮(朝鮮語意為‘媽媽’)!”羅盛教趕緊把孩子抱在懷裡,拭著她身上的血跡,找來一位朝鮮老大爺,讓他把孩子領去撫養。
晚上,羅盛教想起白天的情景,無法入睡。他一骨碌坐起來,打著手電筒,翻開日記本寫道:“如果有一天我被侵略者的子彈打中,請戰友們千萬不要在我這裡停留!一定要繼續前進,奮勇前進,矢志為千萬朝鮮人民和犧牲的同志報仇!”
一天,偵察隊隊部的人都在陣地上執行任務,只留下羅盛教值班。突然,他聽到轟炸聲,立即向村裡衝去,隱約看見一間屋裡一個孩子在奮力背一個老大娘,跌跌撞撞的不知如何是好。羅盛教衝進去,背起大娘,拉起小孩朝屋外衝去。兩人得救了,老大娘撫摸著衣服上被燒焦的破洞,感動得老淚縱橫。
朝鮮人民的善良和悲慘,讓他深受感染。他在戰場上留下了《過鴨綠江——回憶》《朝鮮人民是堅毅的——記生產》等日記,每篇都標有初草、刪改、謄抄的日期,寫作之嚴謹認真可見一斑。
1951年冬天,偵察隊奉命調到後方休整,來到了平安南道成川郡的石田裡。
這是一個秀麗的山村,村前的佛體洞山滿山松柏,泥櫟河水綠油油的,蜿蜒東去。羅盛教經常幫房東大媽擔水、劈柴、掃院子,忙個不停。
平時,孩子們常常來找羅盛教玩,羅盛教也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教他們唱歌,做遊戲。
1952年1月2日,嚴寒的早晨,佛體洞山披上銀裝,泥櫟河蓋上亮晶晶的冰層。早操過後,羅盛教記起河邊扔著兩顆打不響的手榴彈,想找回來練習投彈,便獨自向東尋去。
“巴里巴里(朝鮮語意為‘快’)!”對面傳來稚嫩的叫聲。抬頭一看,在玻璃一樣的河面上,4個朝鮮少年在滑冰,他們腳踏自制的滑雪車,手握小棍用力一撐,雪車就跑動起來。隨著雙手不斷用力,速度越來越快。
見到羅盛教,他們“飛”了過來。虎實精靈的小胖墩崔瑩衝在最前面,活潑矯健的明玉輕快地緊隨其後,快活地圍著羅盛教轉起圈來。
明玉拉起羅盛教的胳膊,比劃著讓他也一塊兒玩。“不行,我現在有事,你們先玩吧!”羅盛教比手勢加漢語,孩子們像飛燕一般掠走了。
“咔嚓!”冰層斷裂,幾聲驚叫!
羅盛教猛一回頭,只見崔瑩連同滑雪車掉到冰窟窿裡去了。另外三個少年嚇得哭叫起來。來不及多想,羅盛教邊跑邊脫棉衣,帽子、棉衣、棉褲、大頭皮靴被不斷地甩在身後的冰面上,拽得鈕釦四處亂飛。
“撲通!”羅盛教穿著白色單衣一頭鑽進了冰窟窿,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裡,他不時鑽出水面,又鑽到冰層下面,四處尋摸。
時間過得那樣緩慢,北風呼呼地颳著。不一會兒,冰面上一陣晃動,伸出兩隻小手來。羅盛教找到了崔瑩,並把他託舉了起來。崔瑩閉著眼,兩手亂抓。
英雄的羅盛教叔叔啊!少年們還沒有來得及高興,冰層又塌了,崔瑩連人帶冰又一次掉入水中。
這時,冰窟窿更大了,羅盛教全身發紫,面色蒼白。但他一次次沉入水中,雙腳踏著河底的碎石,竭盡全力將崔瑩頂出了水面。
正在這時,羅盛教的戰友小宋拎著一顆手榴彈趕到河邊。他立刻明白了一切,急中生智,拔腳往回跑,在村口撿到一根電線杆,往肩上一扛,直向河邊奔來。
崔瑩抱著杆子,被救了上來。羅盛教卻沒有浮出水面,水流把他衝到遠處的冰層下面去了。小宋不會泅水,飛快地跑回去叫人來營救。等人們趕到,再用鐵鎬、刀斧砍開冰層,將羅盛教撈了上來。
人們大聲喊著,可是羅盛教再也無法回答人們的呼喊,他已經停止了呼吸。
三葬英雄
崔大娘用自己採的土藥和生薑熬成湯,端來往羅盛教嘴裡灌……
但一切辦法用盡,無力迴天!
天黑了下來,副連長拿來七尺白布縫成了“烈士服”,流著淚把羅盛教包裹起來。全連的戰士打著手電筒、抬著羅盛教的遺體,緩緩地向佛體洞山走去。他們在佛體洞山下,用十字鐵鎬刨了一個墓穴,埋葬了羅盛教。夜晚,指導員寫下了羅盛教犧牲的詳細經過。
石田裡村的人們認為,一定要為英雄舉行一個隆重的葬禮。第二天,天剛亮,石田裡的金大爺便帶著一群姑娘把羅盛教的遺體抬到泥櫟河邊的學校裡。
戰士們不知這是怎麼回事,連忙跑到學校,眼前的場景驚呆了他們:
村民們將羅盛教的“烈士服”脫了下來,用溫水給羅盛教洗臉,一位阿媽妮又用自己結婚時珍藏起來的胭脂和唇膏,給羅盛教化妝,讓他的臉色好看一點。小學生們則從佛體洞山上採來青青的松枝葉,鋪在拼起的課桌上給羅盛教作為靈床……這是朝鮮人民在表達對逝者的最高敬意!
石田裡村的金大爺出了自己的壽材——白松木棺,並親手裝殮了羅盛教。
隨後,村裡的人民翩翩起舞,裙袖飄起,表達他們敬意和哀悼。送葬的隊伍再次緩緩向佛體洞山走去,村裡的勞動黨支部書記崔大爺將羅盛教的遺體葬在山南麓向陽的墓穴裡,遺體下穴時,被救的14歲少年崔瑩雙膝跪地,以頭觸地,用漢語哭喊了三聲:“羅盛教同志!”崔瑩的母親哭著說:“這恩情我們永遠報不盡啊!”
戰士們與村裡的人們共同培土,壘起一人多高的墳冢。村裡的長者豎起一塊紅松木板製作的墓碑,上面用墨寫著一行漢字:
羅盛教烈士之墓
石田裡村民敬立
一九五二年元月
羅盛教跳進冰窟勇救落水少年不幸犧牲的感人事蹟,迅速傳遍全朝鮮。朝鮮人民認為,只有用國葬這樣最高規格的葬禮,才能表達他們的敬意。老鄉們跑到部隊住房的門口,再次請求:“羅同志為救我們的孩子而犧牲了,請同意我們按最隆重的葬禮安葬他吧!”
1月5日清晨,從方圓百餘里來的一千多位朝鮮群眾,身著節日的盛裝,來為羅盛教舉行國葬。軍號齊鳴,排子槍打得震天價響。
國葬的墓地是石田裡的老大娘元善女捐出來給羅盛教的。戰前,元善女就為自己預備好了一塊墓地。這塊墓地背靠四季常青的佛體洞山,臨泥櫟河。元善女為羅盛教捨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動,誠懇地請求捐出:“我把自己的這塊好地讓給羅同志,他把心都掏給了我們,這裡風水好,這就算是我們對他的一點報答吧!這樣我心裡會好受一些。”元善女還挖了兩株馬尾松樹苗做成笤帚,將墓穴打掃得乾乾淨淨。
永遠的紀念
1952年,朝鮮在平安南道成川郡建羅盛教烈士陵園,陵園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有紀念碑、紀念亭各一座。亭正面刻有“羅盛教河灌溉中朝友誼之花,羅盛教山吐放國際主義之光”的對聯。羅盛教烈士陵園建成之後,鮮花不斷,人群絡繹不絕。
1953年6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羅盛教一級國旗勳章一級戰士榮譽勳章,羅盛教烈士父親羅迭開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
為了表彰羅盛教的國際主義精神,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給他記特等功,並授予“一級愛民模範”“特等功臣”的光榮稱號。
在烈士的家鄉新化縣,建立了羅盛教紀念館。在桐子村,建立了以羅盛教命名的小學、圖書館和紀念亭等。成千上萬敬仰英雄的人們,專程到新化看望羅迭開夫婦。
1954年春,羅迭開應邀訪問朝鮮,受到朝鮮勞動黨和人民隆重、熱烈的歡迎。為了紀念羅盛教烈士,他們將羅盛教獻身的泥櫟河改名為“羅盛教河”,河邊的木牌上寫道:“生長在朝鮮三千里江山的人民都應該牢記我們偉大的友人羅盛教同志,學習他的偉大國際主義精神。”石田裡村改名為“羅盛教村”,羅盛教陵園旁的中學命名為“羅盛教中學”,安葬他的佛體洞山改名為“羅盛教山”。
羅盛教的父親羅迭開於1959年10月1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8次上北京參加全國烈士軍屬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7次受到毛澤東接見,2次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還受到了周恩來、劉少奇、董必武、葉劍英、林伯渠、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接見。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羅盛教被評選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羅盛教,以及千千萬萬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貢獻出寶貴生命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中朝兩國人民的心中。
原載《湖南日報》(2022年1月7日09版)
[責編:鄧玉嬌]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