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載篳路藍縷,80載勵志圖強。
空軍軍醫大學自抗戰烽火中孕育而生,白手起家創立戰地醫院;伴隨人民軍隊的發展建設,空軍軍醫大學勇攀科技高峰,鍛造衛勤勁旅,創造出90多項國內外“首例”;在改革強軍新徵程中,軍醫大學官兵聽令景從,朝著打造立德樹人的“百年品牌”、為戰育人的“金字招牌”闊步前行。
鐵心向黨 篳路藍縷啟征程
1941年,陝西省神木縣賀家川鎮,抗日戰爭硝煙正濃。為了不斷適應戰爭形勢發展的需求,加速醫務幹部培養,八路軍120師醫訓隊與戰地手術醫院合併,擴編為晉西北軍區衛生學校。從此,一所為抗日戰爭服務的醫務幹部學校,在烽火硝煙中誕生。
1948年12月,學校擴建為西北人民醫藥衛生專門學校。期間,來自北京的30多名高階知識分子成為光榮的人民軍隊一員,他們創辦新專業、編譯新教材,將餘生奉獻給軍事醫學事業。
1949年,學校進入古城西安,選址建校。基礎教學大樓、附屬醫院大樓、精神病房和傳染病房、門診大樓拔地而起……一所嶄新的軍醫大學初具規模。
1954年,學校整合成為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這一時期,面對新中國百廢待興的面貌和國外對軍事醫學領域的封鎖,一批留學歐美、日本的進步學者衝破阻力輾轉歸國,投身到新中國軍事醫學事業的建設中。
陸裕樸教授完成世界首例十指斷離再植術;蘇鴻熙教授建立心胸外科並主持開展我國第一例心臟直視手術;塗通今教授建立了全軍神經外科訓練中心,開創了我國神經外科……
這一時期,“建設新型正規化、現代化的軍醫大學”成為學校師生共同的心聲。1959年,學校發展為全國第一批20所重點大學之一,為全國4所重點高等醫科院校中的一所,也是中央軍委確定的全軍3所重點高等院校之一,實現了學校全面建設發展的第一次跨越。
從50年代末提出“辦好全國重點大學”,到80年代提出“建設具有軍隊特色的國內第一流醫科大學”,再到90年代提出“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國際知名的一流醫科大學”……學校歷屆黨委始終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聚焦使命任務,不斷創新凝鍊學校辦校治學的理念與目標。
緊盯國際前沿。面對“卡脖子”學科,大學高度重視優先發展對軍隊衛生工作現代化有重大意義的學科及新興學科、邊緣學科的建設。
這一時期,新的醫療技術不斷被創造,新的醫療奇蹟不斷被重新整理。一代代軍醫大人拼搏奉獻,奠定了軍醫大“國家隊”的地位,1997年成為國家首批22所“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近年來,該校又進入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院校的行列。繼四年五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榮膺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後,2020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國家、軍隊、省部級一等獎“大滿貫”。
千秋大業,人才為基;育人之道,在有良師。
80年發展歷程,空軍軍醫大學擁有兩院院士5名,973首席科學家、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物件、“長江學者”等領軍人才92名……群星閃耀、熠熠生輝,點亮了軍隊醫學事業的浩瀚蒼穹。而以“育人大師”李繼碩、“模範軍醫”陳紹洋為代表的名師大家,更是躬身為橋,挺身為梯,先後為國家和軍隊培養出9萬多名高素質醫學人才。
伴隨著改革強軍的步伐,軍醫大正式入列人民空軍,組建空軍軍醫大學。學校聚焦“百年名校”目標,按照“建設全軍頂尖、全國領先、世界聞名的高等軍事醫學學府”戰略部署加速前進。
學校黨委深入貫徹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秉持著“軍事醫學戰場第一,基礎醫學創新第一”的建設標準,深入實施“軍事醫學前瞻研究計劃”和“軍事醫學提升計劃”,在航空航天醫學、戰時傷病救治等領域做好科技重點方向前瞻佈局。
如今,該校軍事醫學研究成果豐碩:夜視模擬訓練系統、傷員搜尋無人機、凍傷治療儀等17項科技成果推廣擴試……
如今,空軍軍醫大學黨委積極探索吸引、培養、保留、使用好各類人才,打造“為戰而教、為戰而學、為戰而研、為戰而訓”的人才隊伍和“曉於實戰、精於實戰”的名師隊伍。
歷經戰火洗禮軍醫大學,始終以“能打仗、打勝仗”的特殊擔當,生動詮釋軍醫大人生命至上、救死扶傷的大醫情懷。
菁菁校園裡巍然矗立著“富於理想勇於獻身的優秀大學生”張華的青銅胸像和“華山搶險戰鬥集體”群雕,對人民無限忠誠與熱愛的“兩華精神”,激盪在師生心中。
2020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軍醫大人聞令而動,在武昌醫院、光谷院區、火神山醫院,醫療隊鉚定戰位,衝鋒在前,堅守重症醫學科這個最危險的“紅區”。84個日夜、265名醫療隊員,發揮了“壓艙石”“定盤星”的作用,向黨和人民交上出色答卷。
展望未來,校黨委研究透過《空軍軍醫大學“百年名校”建設實施意見》《空軍軍醫大學建設“十四五”規劃》,將發展的航線融入強軍的航向。
80年篳路藍縷,80載歲月崢嶸。聚焦世界一流空軍目標,80歲的空軍軍醫大正向著“百年名校”加力奮飛。